今天接到了任务,说要准备一节学生工作课,九月底要普查。于是,今天一整天便紧锣密鼓地开工了。
上午第一节课,小会议室开会,确定好活动主题,并大致了解学生工作课如何设计教案、如何做好前期策划、如何开展活动。
中午,自己在办公室里将上午开会的内容进行消化,并设计了策划教案。我上的主题是"祖国妈妈,我爱您"。我得大致预设好下午学生讨论后可能生成的方案。
下午第二节课,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思考:"如果让你为祖国妈妈庆祝生日,你会怎么做?"很多学生思维被局限在生日买生日蛋糕上,讨论的时候纷纷表示要买一个蛋糕、炒一桌菜、制作一张贺卡送给祖国妈妈。这和我的预设有很大出入,正当我打算无视学生这一回答的时候,旁边的陈老师引导学生,问道:"大家觉得买一个蛋糕、炒一桌菜送给祖国妈妈,这个建议合理吗?"很快有人说:"不合理,因为祖国妈妈吃不了蛋糕也吃不了菜。"
(反思:当学生的回答和老师的预设有出入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议是否合理,而不是老师将学生的回答一棍子打死。)
这时候又有学生站起来说:"我们要爱护祖国妈妈。捡起地上的垃圾,种上一棵小树,让环境更加美好。"这和我的预设又有出入了。这时候陈老师悄悄提醒我:可以将学生这个提议放到国庆七天长假去实践。
(反思:活动的开展不应仅限于一次,作秀给听课老师看,而应该是长城式的,序列化的。有些建议虽然公开课时无法呈现,但同样应该肯定孩子的建议,并放到适合的时候去开展。)
接着,由学生自己选择组,并取号组名,推选出组长。让我惊讶的是,孩子们取的组名都很有想法,比如唱歌跳舞的那个组取名叫"向日葵组",因为他们觉得向日葵会向着太阳转,就像一位舞蹈家在翩翩起舞。画画的组取名叫"七色花组",他们觉得平时我们画的图画是彩色的,就像七色花色彩斑斓。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组取名叫"清一色组",原因是他们组清一色都是男孩子。
(反思:多问一个为什么,你会发现孩子回答的背后思维是那么充满童趣。)
放学之后,我分别建立了六个QQ群,明确家长和孩子需要做什么,尤其提醒:在做的过程中要有照片或视频的记录。同时,将分组情况和要求统一打在了一张纸上,并告知时间节点。接下来,就等着活动的推进了。
尽管,在刚接到上课安排的时候内心是不安的,甚至有一些排斥,但转念一想,这何尝不是件好事?孩子们在活动中知道了如何分组、取组名,如何完成任务,在活动准备的过程中,孩子学会了如何与同伴沟通和交往,而一次活动的开展又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同时,于我而言,让我了解了怎样开展班会课,这对班主任来说是一项必备的基本功,也无形之中提升了我的专业能力。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