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叔快评
肿瘤学临床研究及制药企业研发评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国早报  ·  刘德华方紧急发布! ·  昨天  
南国早报  ·  刘德华方紧急发布! ·  昨天  
青岛新闻综合广播FM1076  ·  热搜!知名歌手,传来喜讯 ·  2 天前  
江苏新闻  ·  “声”入人心!周深这四首歌被纳入教材! ·  2 天前  
江苏新闻  ·  “声”入人心!周深这四首歌被纳入教材! ·  2 天前  
唐诗三百首  ·  四大名著最全插曲,重温时代经典之音!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叔快评

从2024到2025,医药人才市场“拐点”何在?

大叔快评  · 公众号  ·  · 2024-11-18 15:04

正文


人才市场的动态犹如晴雨表,反映着一个行业的兴衰起伏。2024年11月14日,有幸邀请 Atomic Group医疗行业管理合伙人牛彩虹 女士做客CMAC直播间,与 CMAC理事长李景成 先生一同开启了一场关于 “避免焦虑,锻造内核!2024年研发医学人才市场盘点!” 的深度对话,旨在透过行业表象,深入洞察人才市场的内在逻辑,同时为即将到来的2025年勾勒出一幅充满希望与挑战的蓝图。

Q1

李景成:牛总,能否用几个关键词梳理一下2024年?

牛彩虹

回顾2024年,这一年之所以感觉短暂,实则是因为事务繁多,医药行业亦如此。若用关键词概括,可应“出海”“创新”“聚焦”“优化”四个词来形容。“出海”这一趋势自去年延续至今,今年大家依旧积极投身其中;“创新”体现行业不断追求突破;“聚焦”表明行业开始集中力量于优势领域;“优化”则意味着持续改进提升,且这一过程贯穿始终。

尽管这些是不同方面,但实则围绕同一件事,即整个行业致力于在优势领域开展创新出海活动。在此过程中,发生了诸多交易行为,进行了大量优化举措,人才方面也出现了众多变动。过去几年行业总体呈下行状态,大家感觉 “冷”,今年虽依旧下行,但心态上有所转变,大家积极关注行业变化,寻找发展机会,忙于出海、迎接新变化。这一年给我的总体感受是心态比之前积极,行业在持续优化,同时也要持续关注市场动态变化。


李景成

虽然今年经济整体仍处于下行趋势,但是国家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在此过程中,各公司情况不同,有的有增长,多数基本持平,部分有下滑。在这种复杂形势下,“出海”是2024年热门关键词,与之相关的人才需求等方面发生诸多变化,“优化”一词也成为被频繁提及的要点。当下,人们在当前境遇下似乎步入了焦虑期、中年期,未来的生存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此时,我们更应保持积极心态,避免消极行为,小步稳健前行。



Q2

李景成:接下来,您能否针对刚才提及的几个关键词,为大家提供一些职业建议?

牛彩虹

在以往行业发展态势良好时,我常建议大家在职业发展进程中保持从容,注重生活与工作的平衡。然而,当下行业形势变化,企业纷纷进行瘦身、优化与聚焦,大家更应在恰当的时机把握机遇,克服焦虑情绪,保持积极心态至关重要。


第一,进行全方位评估,谨慎抉择。例如,研发领域的同事们更要侧重创新驱动的出海,唯有具备创新价值、切实满足患者需求的成果,才具备出海的潜力。医药企业拥有众多研发管线,但并非所有管线都值得推进,也并非都能取得成功。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企业倾向于招募在特定领域深耕不辍的人才。若暂时没有合适契机,也无需担忧,业内仍有众多学习与发展的机会。只有与行业动态保持紧密联系,才能在新机遇出现或行业取得突破时,及时把握机遇,实现职业回归。

第二,要积极拥抱变化,持续学习。行业在不断演进,研发人员专业性虽强,但跨领域发展仍需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展职能边界。例如,肿瘤医学岗位的同事可拓展相关知识,部分同事从临床运营岗位转至项目组合管理或项目计划管理岗位。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多元化能力,以适应企业发展变革,从而在多个方向为企业贡献力量。


第三,提升适应能力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文化适应和企业布局方面。当前,大型企业成为行业主流,不仅包括外资药企,更多的是国内大型药企凭借雄厚实力、稳定现金流及商业化团队,在研发投入方面相对从容,致使在MNC工作过的候选人而言进入国内企业易受文化冲击。国内企业流程既定且根深蒂固,结构导向性更强,成本意识更突出。这就要求我们运用过往经验,遵循其规则,将工作做得更好。同时,国内企业布局广泛,总部与分支机构分布于多个城市,如北京、深圳、成都、武汉等地,这对员工意味着更多出差或异地工作机会。只有深入总部,才能更好了解企业核心,推动项目进展,发挥自身优势,获得领导认可。


李景成

往昔,人才在选择职业时有更多任性空间,岗位充裕时可随意更换,但如今形势变化,岗位稀缺,选择余地减少,因此增强应变能力显得尤为关键。首先,在积极应对变化、开放接纳新文化态度的同时,若能将平凡的工作中的每件小事做到极致,实则非凡。其次,在能力范畴内,提高认知能力尤为重要。我们需锻炼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避免盲目跟风,保持独立判断,做到心中有数,沉稳应对。此外,在当下内卷时代,创新精神更为珍贵,不应随波逐流选择躺平。



Q3

李景成:新时代对人才也有新要求,请从您的角度来谈谈注册、研发、医学事务、药物警戒等人员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达到自身核心竞争力,同时应保持何种心态?

牛彩虹

新时代对人才虽有新要求,但实则是过往要求在当前行情与环境下的侧重变化。人才在自身领域要扎实专注,对行业变化保持敏感,提前规划如何提升自身价值,持续学习以适应变化,这些要求并非全新,只是当下更为凸显。


以注册候选人为例,创新体现在突破传统注册流程与法规申报方式。一方面,要借助新技术提高效能,以及不断提高沟通技巧。另一方面,出海成为重点趋势,过去企业多依赖海外代理,如今核心人才需具备出海项目能力。若企业业务重心转向海外,仅负责国内事务的人员价值可能受限。因此,应在过往项目中积累出海经验,主动寻求相关机会,这是逐步形成的新要求,关键在于突破自我、注重积累。


李景成

虽说新时代对人才要求更为迫切,但在资本寒冬下随着公司根据市场供需对个人价值的优化调整,使得人才薪资逐渐与创造价值趋于等同。在此情形下,岗位的稳定性应置于首位,保住工作、维持自身在行业中的立足之地是当务之急,薪资问题则退居其次。尽管过去行业薪资受资本与外资企业影响较高,但从整体中国行业水平来看,大部分行业尚未达到此高度。因此,大家需保持积极心态,逐步调整预期,以更好地适应行业变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