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人人都有君王面具》一文中得出结论:每个人都有君王面具和臣民面具;君王的原型是暴君,臣民的原型是苦命人;仁君是披着君王外衣的臣民,幸运儿是披着臣民外衣的君王或储君(王子、公主)。
君王制定规则,臣民服从规则。君王是掠食者,臣民是被掠食者。君王是消费者(接受服务,享受生活,消耗资源),臣民是生产者(从事劳动,提供服务,创造财富)。君王是施虐狂,臣民是受虐狂。
尼采把道德分为两类: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主人道德是为君王服务的,奴隶道德是为臣民设置的。主人道德是“天机”,但被尼采泄露了。其实,第一个泄密者是老子。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下文分别剖析君王(主人)面具和臣民(奴隶)面具。由于身为臣民,对臣民比较了解,所以就从臣民说起。
一、臣民面具
也叫奴隶面具、奴才面具。
什么是奴隶道德?就是教你好好当奴隶,告诉你当奴隶有什么好处。
一个好的奴隶一定是非常听话的,他没有自己的思想,一切行动听指挥。奴隶是从属于主人的,他是主人的附属品,他的存在就是支持主人、服务于主人、献身于主人,所以他必须“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当奴隶有什么好呢?主人会保留你的性命,给你生活必需品甚至奢侈品,给你安全感,给你荣誉,除了自由。当你拥有这一切时,你会忘了自己是奴隶。你蜕变成了绅士,或者贵族,仍然“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当你还是一个奴隶的时候,你服从命令是出于无奈。如果你不服从命令,你就会失去一切,甚至被活活打死。当你变成贵族之后,你就会自觉地服从三纲五常。你会认为三纲五常是好东西,你很感激它。你把“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视为美德。
对于奴隶来说,主人是一个外在于自身的客体,时刻盯着他,时刻会要了他的命,所以他必须惟命是从、任劳任怨。对于贵族来说,主人是一个客体面具,已经被他内化,从里面控制他的灵魂,使他心甘情愿当牛做马,并引以为傲。
其实,你身为奴隶,得到的远比付出的少。你的性命和你的生活必需品根本不是主人赐给你的,而是你自己创造的。主人拿走你的东西,然后还给你一部分,你却感激涕零。马克思发现了这个秘密,他称之为“剥削”。
但是,奴隶愿意被剥削,奴隶生来就是被剥削的。他是生活者、服务员,他必须付出。
有人说,爱是付出。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你就变成了他的奴隶,最典型的是中世纪的骑士,他们为某个贵夫人赴汤蹈火,不求任何回报。
奴隶道德把付出奉为美德,把获取(和贪婪)当成罪恶。奴隶被洗脑了,觉得付出是快乐的,吃亏是福。当他付出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在道德上高人一等,简直是自虐。所以,自虐和受虐往往与道德相关联,称为“道德受虐狂”。道德高尚的人都有受虐倾向。
佛教把贪、瞋、痴、慢、疑称为“五毒”,贪排在第一位,说明佛教也是为奴隶量身定制的。你们不要贪了,贪心会引起中毒的,要施舍、布施,把东西送给别人吧。基督教则讲奉献。中世纪的时候流行“十一税”,每个人都要把全部收入的十分之一交给教会。
现代心理健康的标准也是为奴隶设定的,符合奴隶道德(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就是心理健康,一个合格的奴隶就是一个正常的人。所以,心理健康的标准很容易掌握,普通百姓都能运用自如,一眼就能看出谁谁谁心理不正常。
心理不正常就是与众不同。“众”就是奴隶。主人永远是少数。
文革时代跳忠字舞,动作划一,步伐整齐,气势磅礴。这种场面在奥运会开幕式上还能看到。而无形的“整齐划一”更是到处可见。延续了三十多年的高考,全国一张卷,听起来就很惊悚。还有淹没个性的校服,军事化管理的高中生活,标准化的大学教育,机械式的晋升制度。
最重要的是,奴隶不能有思想,尤其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奴隶的思想必须由统治者来灌输。不许思考,不许争辩,不许质疑。
最近经常在微信圈里看到讲中国人的奴性的文章。所谓奴性,其实就是臣民面具。臣民必须服从规则,领导怎么说,就要怎么做,不可以有自己的想法。领导搞一言堂,臣民不可能抗议。外敌入侵,臣民就成了被宰的羊羔。几个日本兵就可以杀掉几千个中国人。
中国人的臣民面具为什么这么强?这当然跟几千的文明和封建统治有关,尤其是经过元朝和清朝,君王面具强一些的人(有血性,敢于反抗)都被杀光了。相比之下,唐朝以前的中国人还是蛮有个性的。
也有人认为,中国人的奴性滥觞于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一切都被统一了,思想也不例外,全国人民臣服于一人。
一统天下,大同世界,这也是儒家的理念。直到现在还有人为秦始皇歌功颂德。
儒家讲“礼”,礼就是规则。做人就要服从规则,服从规则的人就是“君子”。君子就是君王的儿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儒家所倡导的美德,都是为臣民量身定制的。一个人如果中了儒家的毒,八辈子也翻不了身。
有人把奴性包装成“贵族精神”,大肆渲染,还大声哀叹“贵族精神的消亡”。这就像一只鸟儿,在笼子里关太久了,后来笼子破了,它不但不逃走,反而非常失落。如果贵族精神真的消亡了,那还是好事,叹息什么?
从个体来讲,当臣民,服从规则,意味着违反自己的意愿,压抑自己。有的人为了适应环境会形成“假自体”,导致自我分裂。本来自我是一方,环境是一方,双方相互作用。现在自我一分为二,假自体与环境合为一体,“真自体”却孤苦零丁。这样的人在别人看来“混”得不错,甚至相当好,但内心非常空虚,不知道自己是谁,觉得自己虚伪。
人和动物的分别在于,人有意识,也叫自我意识,或者“我性”,也叫主体性。当臣民意味失去了主体性,变成了纯粹的客体,这叫物化。人变成了物,不再是人。换句话说,臣民不是人,而是物。在君王的眼里,臣民是没有“人格”的。
二、君王面具
规则通常都是君王定的,但君王自己不受规则的约束,常常故意挑战规则。别的不说,单说性禁忌,所有的民族,不管文明程度高低,都是遵守的,但君王偏偏不遵守,譬如古代埃及和现代日本的王室,实行近亲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