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22号公馆
文化交流,历史知识,为人之道,时尚报导----你的频道等你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22号公馆

中国龙的由来

22号公馆  · 公众号  ·  · 2023-12-20 08:30

正文

转自古籍


如果选一个形象作为中华的代表,很多人脑海中都会蹦出龙这个传奇生物。

石器时代  ·  原龙纹


远古时,“龙”曾经横行大地,上古的龙形纹,又叫“原龙纹”里,我们可以看到史前人的真实想法。


新石器时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并非黄河流域一个中心,而是“满天星斗”,龙的原始形象也不是单一的。

红山龙


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距今七千余年的玉龙,是目前能见到的玉器中最早的龙形,媒体称其为“中华第一玉龙”。


这枚玉龙,长着野猪模样的龙头,有向内弯曲的龙尾,但是并未长脚,更无龙爪。

《易·系辞下》 说,“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古人把龙、蛇并列,脱胎于蛇的龙,那时,尚未长出脚爪。

濮阳


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现了一条距今6460年前,蚌壳组合而成的龙,是目前在全国考古发现龙图中年代最早的。

要记得,其时,人们通常用贝壳作为一般等价物,也就是说,我们的中华第一龙图,按现在意义来看,那可是条黄金龙哦。

墓主人居中,头南足北,西面为虎,东面为龙,与古天文学四象中东宫苍龙、西宫白虎相符。龙长1.7m,头颅高昂,大嘴半张,瞠目露舌,短腿牵伸,五爪抓地,尾端开花,舒缓前行。



濮阳西水坡发现的蚌塑龙虎图,墓主人居中,暗合“左青龙、右白虎”记载。

神奇的是,濮阳西水坡遗址的“龙虎图”还不止一幅。一条灰坑内,更有人骑龙、人骑虎图案。《史记》记载,黄帝在荆山下铸造铜鼎,铜鼎铸成时,有龙挂着长胡须从天而降,黄帝乃乘龙上天。

距今6400年的时候,正是传说中五帝的年代,这不禁让人想起“黄帝骑龙而升天”、“颛顼乘龙而至四海”的传说。

当然,濮阳西水坡遗址并不是帝陵,而是一处祭祀场所,但无论如何,这一龙虎图案,是对传说记载的印证——那时的我们,已和龙发生了千丝万缕的关系。

青铜时代 ·  狰狞之像


大到了夏商之交,随着国家政权的形成,龙的形象也逐渐走向统一,日趋定型。

其代表形象,就是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它标志着龙开始和国家的权利结合。

二里头夏龙


太史公云,大禹治水成功后,受禅登基。在即位典礼上,两条蟠龙从它藏身的地方飞了出来。在夏王朝的大旗上,画着两龙相交的纹样;夏后氏用勺,也绘有龙纹。可见夏朝龙纹遍布。



二里头遗址的绿松石龙,由2000余片形状各异的绿松石片粘嵌而成。龙形器的龙头呈扁圆形,并伸出许多条龙须或鬓。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绿松石龙形器则为史书找到了佐证。二里头遗址初步被确认为夏代晚期都城遗址,洛阳地处“天下之中”,正是最早“中国”的发源地。

这条扁头窄身大眼睛,长相颇萌的绿松石龙,很可能就是华夏民族龙图腾崇拜最正统的根源。

安阳商龙

神鬼气息浓厚的殷商时,“龙”形有了巨大飞跃。商代龙不仅能在地上匍匐前行,还有了奔跑及飞升的能力,龙纹的复杂性也增加了。


这件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铜盘中雕刻了一条蟠龙,龙首上加了两只角——博山,也叫尺木,借助尺木,龙可以升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