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西部财经融媒
西部时报社融媒体中心帐号
51好读  ›  专栏  ›  西部财经融媒

黄仁勋“5天3城”现身中国!AI红利放缓,英伟达又遇新出口限令?

西部财经融媒  · 公众号  ·  · 2025-01-20 17:55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在2025年伊始的中国之行,包括其在北京的“答谢迎春会”和深圳分公司年会上的表现。文章还介绍了英伟达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包括其新产品发布、业绩情况以及面临的挑战。同时,文章还提到了黄仁勋的新年愿望与人工智能的发展相关。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黄仁勋中国之行备受关注

黄仁勋在中国多地现身,参加年会、庆春节,并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关注。他的行程安排并未得到英伟达的回应,引发多种解读。

关键观点2: 英伟达业绩增长放缓

英伟达在AI芯片领域的业绩出现增长放缓的迹象。最近一季度的销售收入虽然创历史新高,但同比增速未翻倍,未来的营收预期也不容乐观。

关键观点3: 英伟达面临竞争压力和挑战

英伟达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其他厂商如AMD和英特尔也在加速追赶。此外,美国的人工智能出口管制措施对英伟达的业务也产生了影响。

关键观点4: 黄仁勋的新年愿望与AI发展相关

黄仁勋希望AI能够不断发展为社会做贡献,特别是在教育、农业、医疗等行业。他还强调了AI教育的重要性。


正文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2025年伊始,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的行程颇为忙碌,CES演讲结束后,又飞往中国和中国员工开年会、庆春节。


1月19日,英伟达创始人、CEO黄仁勋现身公司在北京的“答谢迎春会”。就在前几天,黄仁勋还现身深圳并参加了当地分公司年会。


美国近期发布了新人工智能出口管制措施,在这个微妙的节点,黄仁勋的中国之行出现多种解读,但英伟达方面“三缄其口”,并未透露更多信息。


毫无疑问,作为“卖铲人”的英伟达在大模型浪潮中吃下了巨大的红利。不过,从最近的财报数据来看,英伟达突飞猛进的业绩已经出现增长放缓的情况,而英伟达的业绩指引还显示,第四财季的营收还将进一步放缓。舆论普遍认为,英伟达将是受美国人工智能出口管制措施影响最大的公司。


黄仁勋中国行:现身多地 撒万元红包


1月19日,黄仁勋现身北京,参加英伟达举办的一场“答谢迎春会”,在标志性的绿色背景板前,他手持话筒,依然身着皮衣。


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的这趟中国之行或始于1月15日。


1月15日下午,刚刚在2025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以下简称CES 2025)上凭借“光追皮衣”梗和系列新品受到瞩目的黄仁勋,被报道出现在了深圳。从接近英伟达的人士处证实,黄仁勋参加了英伟达深圳分公司年会。不过,英伟达方面并未对此次黄仁勋的网传“行程安排”进行回应,高管也对此次出行“三缄其口”。


次日晚间,与黄仁勋及英伟达深圳年会相关的视频开始出现在社交媒体。网友接连晒出“与老板合影成功”“抽到万元大红包”等经历。从社交媒体上的视频来看,黄仁勋在深圳年会现场发了不少红包,红包金额有1万元、2.5万元以及4万元。


这已经是黄仁勋第二次现身英伟达在中国分公司的年会。2024年,黄仁勋分别在1月15日、17日和19日先后现身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参加英伟达分公司年会活动。不过,与去年首次参与中国分公司年会时相比,今年黄仁勋的行程明显更为低调。


拿下产业利润大头的最大玩家


其实,就在此次中国行之前,黄仁勋刚刚结束一场高调的“AI秀”。今年1月初,在被称为“科技风向标”的CES 2025开幕前,黄仁勋发表了主题演讲,当时他闪亮的标志性皮衣还因材质反光被网友戏称“开了光追”(光追即光线追踪技术,旨在模拟光线传播方式,从而生成更真实的图像效果)。


演讲现场,黄仁勋发布了新一代旗舰显卡RTX 5090,AI算力最可达3352TOPS(TOPS是处理器运算能力单位) ,性能达到RTX 4090 D GPU(GPU即图形处理器)的2倍。除了RTX50系列显卡外,黄仁勋还发布了多款“王炸”,包括语言基础模型Llama Nemotron和世界基础模型Cosmos。


当前傲立潮头的英伟达,就在2022年时还被一些投资者与“‘挖矿’退潮”“游戏业务业绩下降”等联系到一起。而到了2023年,最早涉足AI芯片的英伟达一跃翻身,业绩上涨、股价翻倍,率先站上了产业风口。


利润方面, 一位AI产业落地应用公司的创始人近期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AI产业的利润大头被英伟达拿下,站在“产业食物链”顶端。另据媒体报道,有投资人透露,英伟达78%的员工已成为百万美元富翁。


不过,从最近的财报数据来看,英伟达突飞猛进的业绩已经出现增长放缓的情况。


2025财年第三财季(自然年2024年8月底~10月底),英伟达当季销售收入虽然创了新高,录得351亿美元,同比增长94%,但这也是自2024财年第一财季以来,英伟达的销售收入首次财季同比增速未翻倍。英伟达的业绩指引还显示,下个财季(自然年2024年11月底~2025年1月底)的营收还将进一步放缓。


另外,就在黄仁勋现身CES 2025后,英伟达股价遭遇了近4个月来的“最差表现”,1月7日时下跌6.22%,引发了市场对其未来增长潜力和市场竞争态势的担忧。


在增长潜力方面,从A100到H100再到B200,英伟达每代产品的算力性能指标都有成倍提升,形成了很强的技术壁垒和生态系统。CUDA生态(CUDA是英伟达设计研发的一种并行计算平台和编程模型)也被视为英伟达的“护城河”,吸引了大批黏性用户。


目前英伟达的下一代拳头产品将是基于Blackwell打造的AI GPU。根据11月18日英伟达发言人表示,英伟达GB200(基于Blackwell架构的首款芯片)是有史以来最先进的计算机芯片。


黄仁勋也在2025财年第三财季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称,基于Blackwell架构的新AI GPU系列产品的设计瑕疵问题已经彻底解决,并已“全面投产”。


但据报道,汇丰全球技术硬件和半导体研究主管Frank Lee及其团队今年1月发布报告称,预计英伟达GB200供应链问题将延续到2026财年上半年(即2025年2月底到2025年7月底),导致英伟达上半年的“超预期”增长空间有限。


中国行时机颇为微妙


除了GB200的供应链问题,眼下的英伟达还面临着竞争加剧以及部分市场受限的情况。从竞争角度看,一方面,市场对英伟达GPU服务器的需求仍然强劲;但另一方面,英特尔、AMD等厂商也在对其加速“围堵”。


2024年二季度,AMD涉及CPU(中央处理器)、GPU等业务的数据中心事业部营收为28亿美元,同比增长115%。2024年8月,AMD宣布用价值49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ZT Systems,该公司是为全球企业提供AI与通用计算基础设施的供应商。英特尔更是将芯片代工业务单独拆分出来,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外部代工规模仅次于台积电,成为全球第二大代工厂。


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用户在选择GPU时,除了产品本身性能,生态建设也是关键的关注点,这也是为何英伟达多款“王牌”产品在国内已经受限,却仍有用户愿意购买“特供版”GPU的原因。


说到国内市场,就不得不说此次黄仁勋中国行的时机颇为微妙。


据报道,美国政府日前正式公布了新的人工智能出口管制措施,将全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划分成三个等级实施不同的AI芯片出口管制政策,只有美国及其亲密盟友和合作伙伴,可以不受限制地进口先进AI芯片,其余地区全部受到一定采购限制,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受限制国家和地区无法通过任何渠道进口先进AI芯片。


对此,舆论普遍认为,英伟达将是受新限令影响最大的公司。英伟达政府事务副总裁Ned Finkle所拟的声明中称美国的上述监管文件是“秘密起草的”,且“未经适当的立法审查”。他还称,新规通过操纵市场和扼杀竞争,切断了创新的命脉,这将削弱美国来之不易的技术优势。


从财报数据来看,根据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英伟达在中国大陆的收入约为54.16亿美元,占其全球营收的比例为15.4%。


据报道,作为英伟达CFO的Colette Kress在2024年8月的财报会上称,当季来自中国的数据中心业务营收环比增长,中国市场仍是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的重要贡献者,但占比低于出口管制前的水平,英伟达在中国面临的竞争也会很激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