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行动派DreamList
青年学习型社群,致力于帮助青年人用行动实现梦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  早安·天津 ·  14 小时前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  早安·天津 ·  14 小时前  
91运营网  ·  91运营网vip会员早鸟票抢座ing!! ·  3 天前  
91运营网  ·  直播运营体系(2025版) ·  4 天前  
91运营网  ·  小红书运营工具(2025版)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行动派DreamList

奇葩说冠军陈铭:年轻人都要小心这些陷阱。

行动派DreamList  · 公众号  ·  · 2018-12-11 07:29

正文

距离2019年还有  21 天 -

点击上方 蓝字 把我们设为星标吧

来源:我要WhatYouNeed,ID:newWhatYouNeed


点击观看陈铭专访


今晚的奇葩说第五季终于结束,陈铭成为了冠军。


而前几天,我和他坐到了一起聊天。


我问他,“你到底是怎么一季一季坚持过来的?”


他回忆起了第二季的一道辩题“没钱要不要生孩子”。那时候,他的持方是“不要”。


辩论的时候,他引用了心理学上的一个观点“未完成的愿望之魔咒”来回答。


如果要了孩子,那么他小时候的物质生活就会很贫乏。那么很大概率,这个孩子终其一生追求的便是物质财富。


“这太悲哀了,我们不想。做父母的也不想。”


那期播出之后,很多人在微博私信他,询问有关心理学的内容。


他开始意识到,每场辩论买他帐的其实不止现场的 100 位观众,还有很多很多人。并且大家都会因为他的话,对知识本身感兴趣。


后来,他越来越多地用某个理论或知识作为辩题的切入点或落点,范围很广,有心理学、社会学、新闻学。


“当老师的后遗症。”他自我调侃。


“我希望每个观众听完我的一段表达之后,跟之前相比,对知识有好奇,对公平更向往,理性建构更全面。”


这是他理解的,表达的意义。



 01 

我更享受教书,教书令人清醒


陈铭在娱乐圈交到了一些朋友,包括《奇葩说》的肖骁,《非正式会谈》的大左和杨迪,他们关系很好。


每次在北京,他们都会住在一栋楼里面。录影结束后,陈铭会跑上去肖骁家里坐一会儿,聊聊天。


这种生活不同于他在武汉大学的教师生活。


尤其是,每次去肖骁家吃吃喝喝,都感叹“他家里真的是什么人都有”。


这给了陈铭一点娱乐圈声色飞扬的初感受。在那样的夜晚和交谈中,陈铭用的形容词是“很透明”。


他觉得自己所打交道的这个圈子里的人,善良得一眼就可以看穿,即便背景不同,也完全聊得来。


“没那么复杂,至少在我所接触的朋友里面。”



可他话锋一转,又说比起和娱乐圈打交道,自己还是更享受看书、教书。


“我必须得承认,无论是那些节目也好,舞台、灯光和聚光灯也好,很多时候会让你对自己价值实际能力的判断,高过你的真实水准。


用李诞的话来讲,就是你又飘了,这很常见,但是这个圈子很多人一直在飘,而且大家一起飘。”


可是高校不一样。


他听到的也不会是全部褒扬的声音,没有商业互吹,更多的是学生课上的提问,老婆打来的电话,下课铃,这些真实的生活的模样。


“它能迅速把你拉回地面。”


成就感也更真实。他语调飞扬地说,在自己的课上几乎没有睡觉的学生——因为他们找不到睡觉的座位。


常常有很多旁听的学生要自带椅子来,“我的课属于是大学校园里很好玩的课。”


他会在每门课的第一节课上讲得很清楚:


可以带手机,可以玩手机——如果手机比我的课好玩,那是我的责任;


可以睡觉,但不能打鼾;可以吃东西,但不能吧唧嘴;比较为难的是也不能流口水,因为其他同学会陷入要不要帮你擦的困扰中;


最后,很少点名,因为不想浪费上课时间。


他享受教书生活,也很喜欢在各大专业辩论赛事里出一份力。


今年 11 月的新国辩,他在珠海待了不到一天,只为当表演赛的主席。在那个场子里,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学长”。




 02 

称呼我为鸡汤王,我可以理解


陈铭身上有很多来自《奇葩说》的标签:爱神,鸡汤王,在世界中心呼唤爱,油腻到喜欢……


他说过的“鸡汤”有很多:


“只要人生中有捷径,那捷径很快就会成为唯一的路”;


“区分,让自己的爱才显得珍贵”;


“无穷就容易放肆,而一旦加个期限,你就会学会克制”;


“连物质世界都是概率,人情更是不可捉摸的烟云。”


但在他看来,“鸡汤王”的称号显得自己好像只是在说空话,没有逻辑支点,更多的是情绪渲染。


他明确表示并不喜欢这个称号。但他又随即开解道:“这是节目效果了。”


其实早在 2012 年,陈铭就在湖南卫视做《向上吧少年》的主持人了,还参加了《超级演说家》。


关于如何适应综艺节目的节奏,他做得要比许多参加《奇葩说》的专业辩手更好。“我本身学的是这个专业,又在广播电视系任教。媒体包括综艺娱乐节目本身也是我科研的对象。”


所以,他深谙综艺节目所需要的“点”。


他很能理解,在辩论场上,对方如果要反驳他需要一套完整的逻辑,而如果换成用“鸡汤王”打趣,很轻易便能将他的发言化解过去。


不过他又有点不甘心地补充了一句:


“但如果我们很认真的想把这个事情深入探讨下去是有阻力的。”



有一次,他在节目里说:“一百位观众在罗振宇眼里是一百位用户,在晓松老师眼里是一百位听众,一百位观众在蛋总眼里……”


李诞在安静中突然笑骂“不要再拍马屁了!”把他的节奏打乱。


现场有一瞬间凝滞了,大家哈哈大笑,一句玩笑话却很容易让选手的一段话变成笑料。好在陈铭反应迅速接着说:


“一百位观众在蛋总眼里,就是一百个,笑话。”


那一瞬间李诞的表情僵掉,其他人笑作一团。


节目播出后,网友说这是陈铭对李诞的“回怼”,临场“杠”过去,为陈铭圈了不少粉。


“他调侃我,我就调侃他嘛。”陈铭第一反应笑了一下,说自己当时“完全是一个下意识的反应”。


他其实后面还跟了一句“因为在这么多普通人的平凡生活当中,找到那个最幽默的瞬间,并把它放大在舞台上呈现出来,就是蛋总最擅长的事情。”


这句解释过后,李诞乐呵呵地举手,赞陈铭说得有道理。不过这段被剪掉了。


因为熟悉综艺节目的“点”,所以他展开解释说,自己非但不排斥李诞的打断,反而很珍惜。


因为有互动,才能有出彩;有出彩,才能被记住。


他熟悉那个世界的游戏规则,并且尽力在规则内发出自己的声音,有时会被笑声盖住,但他明白,那是规则的一部分。



 03 

年轻人需要再勇敢一点


在采访过程中,我问陈铭,如果对当代年轻人有一句褒扬和一句批评,分别是什么。

他说,褒扬是觉得年轻人很勇敢,批评是“你们需要再勇敢。”


我想起《奇葩说》有个辩题“奋斗的城市空气越来越差,要不要离开”,陈铭是反方。


正方的观点很动人:“城市是可以选的。一个国家的骄傲是培养出或者拥有一批,在意自己空气的人民。”


陈铭反问道:“人民的骄傲呢?”


“是当你住的城市空气差你就走了,还是改变它?我们这一代人的宿命就是把它扛住。


国家的骄傲是在于人民在意它,在意它的方式应该是发出声音,发出越来越大的声音,让大家关注到这件事情,而不是拎包走。”


他在辩题里劝年轻人多留下,多改变;辩题之外,他给出的建议仍旧如是。



大学老师的身份,让陈铭和年轻人的距离很近。


每一届的学生在大一、大二都会去问老师,我要干嘛,我的人生到底为什么而活。这样的疑惑,陈铭每年都会被问到。


事情在他看来,本质上是佛系、丧、怼、破坏等流行现象背后体现出的文化缺失:


少数人先锋地活在了后现代,但大多数人却还在迷茫的前现代性阶段生活。这中间断裂的很严重,所以年轻人很难有信仰。打碎的东西越多,可以相信的便越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