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求职百科
猎聘旗下专业猎头、资深HR和职业生涯导师,教你超实用的求职技巧,解决你的各种职场困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李楠或kkk  ·  考虑到 elon musk 发布了 ... ·  2 天前  
sven_shi  ·  我回答了 @西风瘦马220 ... ·  2 天前  
易简财经  ·  DeepSeek带飞阿里股价,阿里人连夜看豪宅 ·  2 天前  
李楠或kkk  ·  alva.xyz 是 ai 和 ... ·  3 天前  
营销之美  ·  DeepSeek使用图鉴:人类和AI谁在玩弄谁? ·  4 天前  
营销之美  ·  DeepSeek使用图鉴:人类和AI谁在玩弄谁?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求职百科

什么样的简历HR肯定不喜欢?

求职百科  · 公众号  ·  · 2019-08-09 13:00

正文


作者 |  新职语    编辑 | 职伴君

来源 |  知乎



此文内容很全,看完能让你少踩80%的坑。



1
HR在筛选简历的时候
会怎么做



1) 首先看简历的整体结构。

有一些求职者的简历,没有写求职意向或者写了多个求职意向,个人信息不完整,或者满篇的错字病句,基本上可以说明求职者对这份工作的期待,并没有那么高,HR可以将其简历直接删除。


2) 看简历中是否符合招聘的硬性指标。

比如年龄,资格证书,学历,毕业院校,毕业时间,都是企业比较常见的招聘硬性指标。不同企业的硬性指标,略有不同。


3) 然后就是看过往经历,HR会根据岗位要求,找出与招聘要求强相关的求职者。

有些HR还会根据求职的工作经历描述,看过往工作内容是不是与企业要求的吻合,工作时间时间长短和专业深度是不是符合岗位要求,之前所任职位是不是与招聘岗位想匹配等,来综合判断求职者与招聘岗位是匹配程度,并经行评级。

还会对一些关键词和关键数据进行标注,便于面试的时候提问和确认简历真实性。


4) 最后还会看求职者的工作经历描述,预估求职者的工作稳定性和职业发展趋势。

比如,在一家公司的工作时间长短,几个月就换一家公司,稳定就比较差,不适合录用。

一般来说,有比较明确职业定位的人,工作经历一般都会在一个行业内,如果每份工作行业跨度非常大,且之间相关性很低,说明求职者的职业定位不清晰,对公司的发展可能帮助不大,不适合录用。


从上面也可以看出,HR在筛选简历的时候,无非就从过往的经历、证书、所学专业等是看求职者是否与招聘岗位的需求想匹配。

然后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是看求职者的个人素质是否与企业文化一致;当然,也会站在职场发展的角度,看求职的基本能力和发展潜力。



2
哪些简历
不容易被HR看中?



1) 基本信息缺失/过多

一般来说,基本信息需要简洁、直观即可,不需要“调查户口式”把你的身高、体重、家庭地址等,一股脑地都填上去,显得不够严肃,也容易踩雷,写了HR不满意的信息。

有些求职者的简历,过于简略,以至于基本信息都不完整,忘记填联系方式,即便HR对你很感兴趣想要邀约面试,也无法联系上你。

简历的个人信息分为必填信息和可填信息:

必填信息:姓名、联系方式、求职意向

可填信息:性别、年龄、政治面貌、籍贯、民族、照片

可填信息,可以根据求职企业的要求,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互联网企业/外企比较直接,不喜欢冗余的信息,只需写清楚必填信息即可。

如果对自己的颜值自信,还可以放上一张比较正式的形象照,无形之中给人一种专业的印象。


2) 照片不够正式

除非企业要求,一般可以不放照片。很多求职者,为了提高简历通过的几率,常常会放上自己的照片。如果你的照片,比较正式,确实让人觉得你很专业。

但事实是,更多的求职者,图省钱省事儿,随意放上一张自拍照,或是睡眼惺忪的生活照。甚至是放上明星或动漫图片,作为自己的照片。简历不是社交平台,可以让你尽情放飞自我。

3) 求职意向写多个或不写

HR看一份简历的时间,也就20秒左右。如果你一开始就没有他想看的内容,就别期待他会继续看下去。

打破你的幻想时刻到了!

一张简历写多个求职意向,期待HR任一安排岗位,不能帮你提高面试邀约率。

一张简历简历不写求职意向,觉得做什么岗位都可以,也不能帮你提高面试邀约率。

一张简历投多个招聘岗位,希望从量变引起质变,还是不能提高面试邀约率。


4) 大量与应聘岗位需求无关的内容

有些求职者,觉得自己的简历一无可写,为了过往经历的空白,写了很多与应聘岗位无关的信息。

比如, 把所学的专业课,全都写在简历上。

当然,不是说专业课不能写,如果要写,内容不建议超过一行,只需要写3门左右与招聘需求强相关的课程即可。

比如,你想从事新媒体运营方面的工作,你的简历里面一直在写你如何做行政工作,会议纪要,制作表格,兼任前台等等。

如果过往经历,确实与求职岗位跨度很大,可以在经历中提炼出招聘需求能力的关键词,尽量往岗位需求上靠近。

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可以再详细描述一个与求职岗位相关的项目经历。

例如,先要从事新媒体运营工作,就可以写自己在一段时间内做的公众号情况,从定位、用户、内容、数据反馈等方面,来表示自己具有一定的运营能力。


5) 频繁跳槽的经历

之前有一个咨询者小王,一直不思其解为什么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主动撩的HR八成没有下文,反倒经常有保险、销售的工作来"骚扰"。

看过他的简历,瞬间明白原因:

几乎没有一份工作超过三个月,而且每一份工作的跨度很大。从车间的技工,酒店的服务员, 到书店的店员,想找一份新媒体运营的工作。

一般来说,低于短于3个月的工作经历尽量不写。一年2次,两年3次都算得上频繁跳槽。

特别是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在一个公司至少工作1年,才能接触到深层次的工作内容,做出成绩,从而获得更多的晋升和涨薪机会。

HR出于公司的发展考虑,很容易对频繁跳槽的求职者产生坏印象,不容易对他们产生信任,觉得他们浮躁,对公司不忠诚,工作不踏实。

极有可能招进公司没待几天,觉得哪里不满意辞职走人,害得HR们又需要重新招人,大大增加了的工作量。


6) 经历描述写得很空洞

为了图省事,我见到过有求职者直接把招聘需求复制、粘贴到简历上;

也见过只写做什么,但缺少数据、对比让人一眼知道,你到底做得怎么样;

还见过絮絮叨叨几大段文字,像记流水账一样,抓不到重点的工作经历描述。

比如,这是一个想要从事新媒体运营的求职者,写的工作经历,就是典型的“只说做了什么,但不说做得怎么样”。

1:负责我院都市交通规划、公交都市论坛等多个微信公众号推送内容的编辑、排版、美化及输出。其中,公交都市论坛公众号文案内容基本为我个人原创。

2:负责阅读数据的跟踪、分析并撰写自媒体运营报告

3:收集与自媒体运营工作相关意见与建议并予以改善、运用

很多工作做出来很简单,但做出来的效果如何,人与人之间还是有蛮大的差距。为了在简历中,突出你的专属竞争力,就可以增加一些业内比较常见的数据指标。

如果你是转行或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在描述时多使用一些“专业术语”,也能在侧面说明你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加HR对你的好感。


7) 只强调学校经历,忽略了实习/项目经历

实习经历,可能对于一些同学可能比较头疼。

在校期间,沉迷学习或社团活动,导致实习经历不足。

这个时候,成绩不错的同学,突出自己的专业成绩好;

社团经验丰富的同学,则可以通过详细写1-2个参与的活动,最好是核心成员,全程参与了活动的前期策划、中期执行到后期的总结反馈。

如果以上都没有,在校期间既没有认真学习,也没有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工作实习的同学,注定就不被HR青睐吗?

当然不是。

对于职能型的工作,最好是能够花点时间,丰富自己的项目经历 。

项目经历,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大上”,开展调研,运营公众号,完成一次作业,都可以算作项目经历。

比如想要做产品经理,就分析下某款产品,使用体验,竞品分析,及其优化建议等等。


8) 特长爱好泛泛而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