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在你的印象中,机场人是怎样的一个存在群体?
靓丽无瑕的仪容,端庄优雅的举止?一丝不苟的团发,恰到好处的妆面?
又或者无可挑剔的五官,硬朗笔直的身板?棱角分明的侧颜,饱含磁性的声线?
人人以为,他们飞在天上;而他们住在哪里,又有几人知呢?
作为中国三大门户复合枢纽机场之一的白云机场,覆盖全球210多个通航点,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点超过90个,通达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8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6972.04万人次,位居中国第3位。
而不只是白云机场,全国通航业绩屡创新高的背后,离不开每一位机场员工的职责履行与自我牺牲。
据中国民航网报道,2018年,17所高校年招收飞行学生超过5500人,创历史新高;全行业直属院校招生达2.4万人,飞行、机务、空管等持照专业技术人员近21万名。
对日益庞大的员工队伍而言,居住这一后顾之忧是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而按照国内惯例,机场通常只会为新员工提供2年期限的宿舍居住。2年期满,员工将要为新生力量腾出床位,另寻住处。
但对于机场员工来说,何以为家?
“家”是能够遇见黑夜星辰与晨曦朝阳的天空?“家”是坐满乘客的狭窄机舱?“家”是世人口中的高档小区或者别墅?
“家”究竟是什么?
而如果不是前往白云机场附近的东华村探寻,很难想象,机场人的家也会是城中村里的一个房间。
距离白云机场仅5.5公里的
东华村
,可以说,见证了白云机场从兴建至今的一步步扩建与发展。与此同时,东华村也因白云机场而蜕变。
2000年
,白云国际机场选址于人和镇新华街道、花山镇、花东镇交界处。
东华村与西成村整体搬迁安置
,房屋多3-6层,单家独户,并配置了村委、小学、公园等基础设施,可以算得上广州较早的城市更新案例。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托机场
之便利,东华村日渐繁盛,村子里的机场元素也越来越多:
便利店、酒店公寓纷至崛起,命名为民航、空港、宇航、飞航;
房屋租赁生意也越来越热闹,离机场近的优势使得东华村成为不少机场人的临时泊地。
甚至,村里不少年轻人也选择了到机场上班。
无论是南来,还是北往,众人落脚东华村淘金生存。
于是,南北风味美食再次汇聚,高中低端的各类档口在此共同营业。
一条老街仍然热闹。叫卖声、摩的喇叭声、咳嗽声、脚步声、讨价还价声,声声透漏着这里浓郁的生活气息。
而喧嚣却并不总意味着杂乱。
众多广告标牌中,一家百货商店的“港货”招牌格外引人注目;高铁、火车及飞机售票处隐匿其中,默默等待着前来的人,不慌不忙,一片岁月静好。
在人气略有清冷的街头,遇见衣着工装的机场人,是一种幸运。
发髻齐整,步履稳健,一袭亮蓝连衣裙更衬托其独有的气质,即便她未蹬高跟鞋。
看起来像是刚刚下班的样子。在归家途中,顺道买上一把青菜,准备已经过点的午餐,或者因工作必须提早的晚餐。
而同一个时间点,有的人已梳妆完毕,脚蹬高跟鞋,拖着满满当当的行李箱与背包,来到航空公司,准备再度出发。
高强度、不规律的工作和生活很难慢下来,很难停下来。
在这个新旧更替越来越频繁、竞争越来越激烈、考核越来越严格、技能要求越来越完备、服务体验越来越优质的行业,慢下来、停下来或许就意味着被淘汰。
而通往机场与村子的班车上,又有几多人暗自许下壮志雄心,几多人想要慰劳疲倦的身心,几多人以空港快线职工的身份为荣,几多人又想蜕掉这看似光鲜的外衣。
天空之境,我心翱翔。
每当看到东华村小学操场上奔腾的少年,是否又依稀想起若干年前那个向往蓝天的孩童,那个苦练专业课的高中生,那一场场苛刻激烈的求职选拔?
而今,已不再年少。
频繁的长途飞行与消磨耐性的值班,更像是与自己的屡屡较量。
能够得到的心灵慰藉,在有限的休息时日里,在手机听筒里,在微信、QQ、朋友圈里。
但并非是依赖或者沉迷手机,只是想给亲爱的家人报一声惯常的平安。
当夜幕降临,街上灯火通明,一天的噪热似乎也变得清净和舒爽。有三五好友压着马路,被夏夜的凉风吹起发丝,闲聊甚欢。
一位身穿粉色套装的机场人,迎着晃眼的车灯,小步疾行。无关乎街边滋啦作响的炭烤生蚝,也无关乎大排档餐桌上的啤酒碰杯。或许,拨通她手里的手机,才知道她如此匆匆,是否是要去赶夜班班车?
新鲜冰凉的西瓜算是炎夏夜晚的一丝满足,而拥有一位同在机场工作的另一半,且能一起上下班,是最幸福不过的事情。
毕竟,有多少机场人因为繁忙的工作,执子之手变成了奢望?又有多少机场人,因为从未有交集的飞行线,相聚的诺言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变成食言。
但即便如此,无论是于父母、于个人,还是于未来的另一半,把自己力所能及地照顾好是最大的体恤和周到。
满足一点自己的小食欲未尝不可,肉、菜、维生素,样样也不必少。而每每看到深夜仍然灯火通明的饭馆,便会不自觉想起母亲烹调的饭食。
纵人潮拥挤,而自己已足够坚强。
不害怕一个人的孤单,因为有年轻的梦想在支撑;
不凄凉于一个人的晚餐,因为饭食已填满了辘辘
饥肠
。
早已将昂首、挺胸、收腹、抬头的动作当作习惯。即便是一个人的等待,也是骄傲且骄傲着的。
其实一点也不孤单。
你看那空港专线候车区,年纪相仿的机场人们都在等待这深夜的专线大巴。
穿好制服、理好发型、打好领带、戴好工牌,机场人又何尝不是深夜里亮眼的一道风景线?
履行职责,肩负使命,做好机场安检工作,服务好客舱的每一位乘客,对各种可能的突发事件做好预备。年轻的机场人,在奋斗的路上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