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的英国士兵
经公众号“大众设计"(微信ID:popwuhan)授权转载。
在人民军队诞生90周年之际,人们重新燃起了对军装的热情。
我们印象中的军装,通常指西装款的常服,现在世界各国军队都会把常服的设计,看作最重要的“征兵广告”——要做出让所有年轻人向往上身的热血爆款。作为残酷战争史上的“争奇斗艳”,关于军人的“皮肤”,这些知识值得你了解。
现代军装概念是一个源自西方军事文化的产物。古欧洲的甲胄工艺确实比中国要实在,从古罗马到中世纪,无论是步卒板甲,还是重甲骑兵,真是生铁纯钢地把自己放在锅里面。我们从一些影视片可以看到,古欧洲军队在甲胄之上出现了一些长袍布套,这算是军装的鼻祖雏形。但这些布套的基本功能不是为了军队形象,而是为了作衬。想想看,一身铁锅要是遇上最近的火热天气,那就太难受了。
古罗马人和当时的对手相比,相对较矮,肩颈部容易受到劈砍,所以罗马军团的甲胄设计比较注重肩部保护。后世很多军队出于对罗马军团的崇拜,很注重军装肩部的设计。19世纪初,法军设计出非常华丽的吊穗肩章(Epaulette),随着拿破仑的风暴席卷欧洲,成为各国军队模仿的样本。直到民国初年的大帅们仍然身着格外惹眼的Epaulette。
袁世凯
1854年,俄国军队在Epaulette的基础上发展出军衔的设计,也就是至今也影响中国军队的杠星式军衔图案,这是现代军衔标识的开端。十月革命后,列宁曾一度以“贵族标识”取消苏联红军的军衔肩章,后来领袖也架不住将士们的失落感,又准予恢复。
为了便于火枪手手脚利索,布艺军装终于成为了主角。关于这个时代,以《爱国者》为代表,很多吃瓜群众无法理解歪果仁为什么会出现一个走方阵、排队枪毙的奇葩战法。因为当时的滑膛枪没有膛线,子弹不走直线,如果散兵射击,可能面对面八百回合都互相打不着,更捉急,对传统甲兵也没有优势。只有整齐地射出“子弹墙”,才能形成杀伤力。
通过相关影片,我们注意一个细节——当时火枪击发后的烟雾很大,加上又是集体群发,几轮射击以后,PM2.5就谁也看不见谁了。为了在浓烟中分清敌我,这一时期的各国军队达成了一个足球式的默契——各选鲜艳的代表色。英国红,法国蓝,奥匈白,沙俄绿等等。加上列队枪决式的打法,鲜艳军装还有另一种解释——让我死得体面一点。
因为鸦片战争的关系,中国人对英国传统的红军装也颇为仇视和不屑,借用美国独立战争时的蔑称——龙虾兵。至今,红装依然是英国王室、贵族军装礼服以及仪仗队的标配。有一种谬误的解释是,英军是为了士兵伤口和血迹不明显,利于士兵心理稳定。
实际源于18世纪晚期英国内战,克伦威尔的模范军为了彰显与王权专制的不同,所有军资预算严格由议会审核招标,议会选定了最便宜的“威尼斯红”布料,从此在欧洲军服独领一百年风骚。直到19世纪末,英国在对南非布尔族的战争中,因为军装鲜艳损失惨重,红色才退出了作战着装的设计,但英国人又开启了军装史新传奇——卡其黄。
有一种不太准确的说法,迷彩服是军服保护色的开端。实际上,英军在经历了南非布尔的噩梦后,痛定思痛,替代红色的正是从实战出发,接近泥土的颜色。在后来的二战中,宽泛的卡其色系,几乎涵盖了英、美、苏、中、日等绝大多数参战国军队。这种颜色没有标准,泛指接近泥土的黄色,偏深的棕黄色通常为常服,偏浅的土黄色通常为作战服。有这样一则轶闻,美军刚投入欧洲战场时,也装备有迷彩服,但由于德国迷彩服太有名,有士兵被误当做德军而造成伤亡,美军因此放弃迷彩服,而统一为著名的“屎黄”。
需要澄清的是,抗战剧中八路军军服被篡改为灰蓝色,但出于两方面原因,第一是华北太行山至黄土高原的实际环境;第二苏联援助一部分苏联红军的标准布料,所以,绝大多数八路军军装是土黄色。这也解释了,在艰苦的战争岁月,解放军的军服不会在1945年之后一夜变黄。
二战中的德国军人以较高的军事素质和帅气的军服在军迷中吸粉无数,盟军各国的行家里手确实都不怀疑德军的作战能力,但说德军制服最帅就略有浮夸了。首先这套军服应被称为“普鲁士军服”,属于德军的传统样式,二战版本和一战版本相比,略有修改,算不得是纳粹的原创设计。
一战德军将军常服,纳粹改动不大
欧洲的军事文化,各国的高级将领军服,都是裁缝依照精确量身,结合国家标准,私人订制,客观地看,高级将领军装,德军、英军各有特色,对于勋章佩饰的工艺标准,英国更为讲究。
对于士兵军服的设计,纳粹乏善可陈,其面料不耐磨损,苏德战场上,军服不仅仅是厚薄的区别,苏军军服有多处适应战场的人性化设计,而德军逐渐沦为塞满稻草和报纸的逃荒军。
苏军军服有针对不同战场环境的细分搭配防护
不摆拍,纳粹军服并不是时时笔挺
从地理大发现到今天,海权是左右世界大势的核心因素。在美国,Navy(海军)和Marine(海军陆战队)才是民众心中的第一军种。在目前中国的新一轮军改中,“破除大陆军,增强海空力量”也是方向之一,多个原陆军军被改编为海军陆战旅,脱下绿军装,穿上海军服。
海军军服充满了水手的技术细节,水兵帽上的飘带可以测定风向和洋流;像一个大口袋式的套头水兵服,落水时兜住的空气会形成气囊,没有救生圈的情况下,也能顶一段时间;水兵帽没有帽檐,一是避免被海风吹走,也便于潜艇兵观察潜望镜;海军军官有独特的袖标军衔,是为了水兵仰望舰桥时,便于分辨长官,由于航空规则衍生自航海,民航飞行员也用袖标显示级别,四杠为机长。
于凤至的后半生:没了张学良,我依然可以很好
1990年,于凤至在弥留那一刻说:“我死去之后埋在洛杉矶城外的山上,让我看看遥远的故乡……我的墓旁要再挖一个空墓穴,留给你的父亲。”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崇祯即位的N种说法:是刀光剑影还是风平浪静?
历史上,关于崇祯帝上台前的政局,流言四起,议论纷纷,但多不靠谱。他的即位之路究竟是怎样的呢?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