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浪潮,正推动着车市进行“改朝换代”,一部分市场的宠儿,正逐渐沦落为弃儿。
这其中,也包括曾经的“全球最畅销电动车”——日产Leaf。
是否有些惊讶?但电动化淘汰的,的确不只是传统燃油车,还有一批原先冲在前头的电动车。
2010年12月,一声电机的啸叫从东方传来,一辆名为Leaf的电动车正式上市,它还有个颇具诗意的中文名:聆风。自此,“一代宗师”的传奇人生正式开启。2014年的时候,聆风的全球总销量就达到了10万辆,2015年、2018年、2019年,聆风的总销量分别突破了20万辆、30万辆、40万辆。在聆风成为全球首款突破40万销量大关的电动车时,日产还换了个颇具视觉冲击力的表达方式:聆风累计行驶里程超过100亿公里,可绕地球250万圈。推出第一代聆风的时候,日产就希望自己成为生产、推广电动车的全球领导者。2017年之前,聆风那一张张全球销量第一的成绩单,也确实争气。按今天的时髦说法,彼时的日产或许也算得上是“新势力”。起步早、产品力出色加上缺少强势对手,聆风的成功实属必然,10年前的它,虽然电机功率只有80kW,续航里程不到200km,但在当时已经是超前水平。后来的改款中,聆风除了优化动力续航和充电速度外,还不忘提升数字仪表、中控屏幕等科技配置,把主流家用电动车推到了新高度。但真正成就聆风口碑的,还是它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比如在一份2015年的报告中,欧洲售出的3.5万台聆风里,只有3台出现电机故障,故障率远低于同时期的发动机。至于安全性方面,直到今天,日产依旧自豪地把聆风“210亿公里,电池0重大事故”的口号挂在嘴边。在很多人看来,日产聆风并没有站在所谓的“风口”上,但它还是飞了起来,并且成为了一段神话。
如果对手可以跑慢点,聆风或许能在头把交椅上多“躺”一会,享受多几年鹤立鸡群的快乐时光。但偏偏在聆风换代的2017年,电动车市场迎来一位高手——特斯拉Model 3,这货虽然更贵,但却有着更前卫的设计、更强的性能、更长的续航以及更出色的智能化表现。反观新一代聆风,不仅长得平平无奇,动力、续航一般,科技方面也明显掉队,除了新增的CarPlay、单踏板功能之外,并没有太多智能的东西能拿出手。此时消费升级已经开始,美国许多电动车消费者,宁愿加钱买产品力更出色的Model 3,没啥吸引力的聆风,被不少人从选车名单里剔除。2017年,聆风在全球电动车销量榜中掉出前三;从2021年开始,全球电动车TOP 10销量榜上再也看不到聆风的身影。有个残酷的事实,2021年的时候,Model 3的全球年销量突破了50万辆,后起之秀大众ID.4也突破了12万辆,而聆风的年销量还在6万多辆的水平徘徊,连对手的尾灯都看不到。去年的全球电动车销量榜单中,TOP 10车型的销量均在10万台以上,在特斯拉、比亚迪、埃安等车型的疯狂挤压之下,聆风想要跻身前十更加无望。聆风“泯然众人矣”,虽是受了大环境影响,但它自己的“不思进取”才是主因。守着口碑坐吃山空,江山易主是迟早的事。
把目光聚焦到国内市场,近几年可谓是风云骤变。除了一马当先的比亚迪外,还有众多一线、二线造车新势力杀出重围,自主新能源车企“一超多强”的格局已大致形成。造车新势力选手,它们都有自己的标签和独特优势,如小鹏的智能、蔚来的服务、零跑哪吒的性价比等等。再来看曾经的王者日产聆风,我们会有种“说不出它有啥亮点”的感觉。又或者是,聆风有的优势,其他品牌电动车也不缺,比如主推的电池安全,消费者会忍不住问一句:难道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就不安全?聆风或者说日产面临的困境,也是绝大多数日系车企面临的困境。在蔚小理削尖了脑袋扎进智能化下半场时,在自主新能源车卷算力、卷芯片、卷激光雷达时,动作迟缓的日系车企却还在上半场逛大街。近两年,日系车企领导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要在20XX年之前推出XX款电动车,电动车销量占比要达到X成......前不久,丰田、本田、马自达等五家日系车企,还“联合”起来抵制全面电动化,可即便日企领导讲一堆电动化的不好,观众也只会觉得它们“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聆风当初的全球第一,与如今日系的“黄昏”对比,不禁让人陷入沉思:在电动化、混动化道路上,日系明明占得先机,为何却落得今天这番狼狈境地?恰恰是日产聆风、丰田普锐斯等车型的辉煌,让日系车企觉得一台好车可以“吃”十年二十年,即便在更新换代时敷衍了事,消费者也依旧会买单。有个事情同样证明了这点:在自主插电混动车型已经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丰田、本田才刚把注意力转移到插混上来。若非比亚迪的插混系统已经来到了第4代,比亚迪车型在销量榜上乱杀,估计丰田本田还会觉得,靠着普通油电混动能再赚个10年。是的,日系品牌骨子里的高傲,让它们低不下头来向对手学习。比如在智慧座舱、智能驾驶方面,自主车企明明领先,华为鸿蒙座舱和小鹏NGP就是榜样,可它们却不以为意。回头看看被超越的那几年,聆风是不是也有种“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的味道?直到媒体评测时,越来越多车评人说日系车的车机不好用,说日系车智能驾驶跟不上时代,它们才开始慌了,可惜为时已晚。十年前,日系车企笑自主品牌抄袭借鉴;十年后,不愿借鉴、不愿拜对手为师的日系品牌,亦沦为了笑柄。
话说回来,巅峰时期的日产聆风,一定没想过自己这么快就成了“时代的眼泪”;今天的日产看着ARIYA,也没想到电动车竟变得如此难卖。但在谈笑风生之时,我们更应该读懂聆风折戟,给市场传递的声音。归纳起来,聆风从全球第一到淡出消费者视野,最主要的原因是不积极谋变、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去调整自己。拿中国市场来说,消费者喜欢的就是舒适、实用、续航长、够智能的电动车,聆风又能对上几个人的胃口?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只会成为明日黄花。日产CEO内田诚还曾表示:在日产的所有计划中,中国市场的地位十分重要!类似的话很多合资车企高管都说过。既然中国市场重要,既然中国市场会是未来主要的增长极,那么从产品的角度来看,这些品牌又是否给到了中国消费者足够的诚意?不知道在未来几年,日产还会不会打出新的王炸,但可以肯定的是,想要再造一个“聆风神话”,已是难于上青天。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