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明海南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北方  ·  最高10℃以上!辽宁下周跳跃式升温 ·  昨天  
新北方  ·  后天出分!复试攻略都在这儿了→ ·  2 天前  
新北方  ·  再冷一天!气温即将大反转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文明海南

助力返乡,温暖归途:海南春运“丝滑”过海背后的故事

文明海南  · 公众号  ·  · 2025-02-09 14:30

主要观点总结

今年春节假期,琼州海峡车辆运输量创单日历史最高纪录。相比于去年的“难忘”,今年过海更为“顺畅”。交通部门评价此次运输保障为“平稳有序、安全畅通”。背后采取的措施包括增泊位、增预约、增专船、增专道等,以应对大雾影响和提高车辆通行效率。新能源车的运输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使旅客感受到更加顺畅的过海体验。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琼州海峡车辆运输量创单日历史最高纪录

今年春节假期,琼州海峡车辆运输量达到单日历史最高纪录。相比去年的情况,今年的过海更加顺畅,给旅客带来了更好的体验。

关键观点2: 采取多项措施应对大雾影响和提高车辆通行效率

为了应对大雾影响和提高车辆通行效率,港口联合交警部门与各分流点的工作人员展开紧密联动,采取增泊位、增预约等措施,有效缓解了大雾导致的交通压力。

关键观点3: 新能源车的运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针对去年新能源车过海难的问题,今年引进了新能源专船,增加了新能源车的运力。同时,新能源运输船的加入也有效地缓解了新能源车过海的难题,为其他类型车辆的过海体验改善提供了帮助。

关键观点4: 服务提升为旅客提供更全方位的保障

在提高运能、破解过海难题的同时,琼州海峡两岸相关部门和企业还致力于提供更全方位的保障。如设置专门的进港通道、扩充车辆待渡空间、减少交通管制对周边住户的影响等,都为旅客带来了更顺畅的过海体验。


正文

今年春节假期

琼州海峡车辆运输量

创单日历史最高纪录

不少过海旅客反馈

相比去年的“难忘”

今年过海很“顺畅”


交通部门 则以

“平稳有序、安全畅通”

评价这次运输保障


图片

港口运力充足。记者 汪承贤 摄


那么

在这过海“顺畅”的背后

都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和工作人员的努力呢?


增泊位

增强了应对大雾影响能力

1月24日, 节前的进出岛高峰期,一场大雾让港口的工作人员紧张情绪骤然升高。

当天凌晨4时20分,海口新海港和铁路南港因大雾影响率先停止作业,进港通道暂时关闭。

与两港对应的琼州海峡北岸徐闻港和铁路北港也相应采取暂停作业的措施。此时,正是节前进岛高峰,进岛车流比出岛车流大,相比于海口,徐闻港外的待渡队伍更长。

庆幸的是,秀英至海安航线尚未受大雾的影响,一度挑起了几个小时的过海“大梁”。

为尽快疏通道路上排队过海的车辆,提高车辆通行效率,港口联合交警部门,与各分流点的工作人员展开紧密联动,分流车辆从秀英港和海安新港过海,有效缓解了大雾导致的交通压力。


图片

各部门组织志愿者服务春运。记者 汪承贤 摄


据悉,针对去年春运期间出岛难题,交通运输部曾会同广东、海南两省进行系统总结复盘评估 ,明确指出琼州海峡高峰时段车辆过海运能不足、大雾停航后待渡车辆现场管理不到位、新能源车安全顺畅过海难等不足。

为了解决运能不足和大雾影响的问题,两岸港航企业采取了多项举措,其中之一是对秀英港和海安新港的泊位进行升级,进一步增加泊位,并重新启用改造后的海安港应急泊位。这一项举措,在这次应对大雾影响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增全预约

有利引导车辆错峰避峰出行

当天8时20分,大雾影响进一步扩大,秀英至海安航线也不得不暂停作业。

虽然港口暂停了作业,在琼州海峡船舶交管中心内的海事工作人员,却更加地忙碌了。

海事部门要实时不间断追踪大雾动态,同时通过在港和锚地船舶实时监测琼州海峡重点点位的能见度数据,通过甚高频广播、微信工作群等多渠道,第一时间向过峡船舶、航运公司及相关单位发布安全信息,提醒过峡船舶做好防范措施。

已经预约过海的旅客,手机纷纷收到航运企业发来的提醒暂缓到港的短信。这一措施避免了过海车辆进一步向港口集聚,减轻了港口停航期间的交通压力。

今年,琼州海峡两岸预约过海制度全面落实,为此次应对大雾,引导车辆错峰避峰出行,提供了很好的保障。这一措施,也为恢复通航的运力调配,提供了科学的数据依据。

“停航时,所有过海车辆不要来港口,来了走不了;复航时,等通知再来,来早走不了;停运时段船票延后有效,在家多待会儿,来晚也能走。”海口交警有关工作人员说道。

为了保障预约过海制度的实施,由交警、海岸警察、应急救援队等组成的队伍,24小时对进港车辆进行疏导,并在海口周边设置了车辆分流点, 严格按照“距离开船时间不超过2小时到港”的条件予以放行或者疏导到其他路段。



增专船

扩充新能源车运力让过海更顺畅

在过去的二十多天春运里,出现了几次大雾的影响,每一次都是对今年琼州海峡过海保障措施的考验。相比于去年,大部分过海旅客感觉是更加“顺畅”。

这种“顺畅”感,今年过海的新能源车主可能感受更深。

记者从海南省交通运输厅了解,针对去年新能源车主抱怨较多的过海难问题,海峡股份在原有专班航次的基础上,今年春运前新引进2艘平板驳船专运新能源车辆,分别是“绿源一号”和“绿源二号”,单次可运输160辆新能源小汽车,装载量是普通新能源汽车运输船的2倍以上。


图片

“绿源一号”和“绿源二号”的启用方便车辆出行。记者 汪承贤 摄


新能源运输船加入有力地缓解了新能源车过海难的问题。春运以来,“绿源二号”船长黄万里和他们团队,从每天3趟增加到每天5趟。这艘有着“琼州海峡小航母”之称的“绿源二号”轮为缓解春运新能源汽车进出岛运输,保障新能源车辆运输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去年开新能源车回去,买票困难,好不容易买到票了,过海也困难,今年完全不是这样了。”旅客王先生称,春节前他买票时,最先查看的是新海港,一看没有票自己就有点紧张了,但把页面切换到秀英港后,发现新能源车航班很多,票很好买,而且还有幸买到了新能源专用运输船。过海的过程也比较顺畅,回岛时从海安新港回来,整个过程也比较顺畅。

在新能源专船的帮助下,不仅新能源汽车的过海效率显著提升,同时也为传统客滚船腾出更多空间,使其他类型车辆的过海体验得到改善。此“加船”举措, 优化了运输结构,缓解了春运高峰过海的拥堵。


图片

“绿源一号”运输过程。记者 汪承贤 摄




增专道

港口周边住户回家路也“顺”了

其实这种“顺畅”感不仅只是过海旅客能体会到,居住在滨海大道北侧小区的业主也能感受到。“去年春节时,这段滨海大道交通管制,我们回家都麻烦,不得不把车停在小区外很远的地方,非常不方便。”附近住户李先生称,今年我们回家很顺畅了,过海高峰期和港口停航时,对我们都没有多大影响,因为过海的车辆被引导到海色路了。

在1月初,春运还未启动前,海口经六街北段(海色路)道路项目通车,过海车辆去往海口新海港有了新通道。 “遇到春运出岛高峰期,海色路可作为小客车临时待渡场,从而缓解高峰期出岛小客车排长队、占用滨海大道造成的交通堵塞。”该项目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该道路开放交通后,车辆可从海南国际会展中心直接行驶至cdf海口国际免税城和海口新海滚装码头客运综合枢纽站。

由于有了这一“硬件”的支撑,为确保春运期间海口“三港”过海出岛交通有序、畅通,海口公安交警精心谋划安排各类车辆进港出岛路线,采取了客货分离、分港待渡、分道通行等方式。

其中,作为琼州海峡过海重要港口的新海港,交警在春运期间为小客车设置专门的进港通道。通道入口在长滨北路和镇海路交叉口,经长滨北路、长乐路、海色路一直到码头泊位,实行全封闭管理,并在长滨北五路和长乐路交叉口设置查验点,由自动查验设备对车辆进行识别,符合规定的车辆继续往前沿着长乐路前往码头泊位,不符合规定的车辆将被要求左转进入长滨北五路离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