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介绍了春节期间中国邮轮旅游市场的繁荣景象,特别是南沙国际邮轮母港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文章提到了多艘邮轮的开航,旅客数量增长,以及邮轮经济的发展和未来的预测。同时,文章也指出了中国邮轮产业在供应链完善、消费者信心恢复和旅行政策开放等方面的挑战和机遇。
春节期间,南沙国际邮轮母港接待了大量游客,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多艘邮轮从这里出发,吸引了大量旅客。其中,“爱达·花城号”等新船型的推出,进一步丰富了邮轮旅游市场。
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各地港口都迎来了邮轮旅游的热潮,客流量显著增长。同时,中国邮轮经济景气指数也呈现稳固提升的趋势。
虽然中国邮轮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供应链完善、消费者信心恢复和旅行政策开放等挑战,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国产邮轮的数量和品质不断提升,未来中国邮轮市场将迎来稳步增长。
南沙国际邮轮母港正致力于推动邮轮经济的发展,通过建设配套设施、推行政策优惠、打造邮轮产业链生态体系等措施,努力提升南沙邮轮旅游经济的辐射能力和消费体验。
春节向来是外出旅游的热门节点。
2025年春运期间,携程报告显示,今年春节假期期间跨省游订单占比达62%,游客出行半径进一步扩大;不仅如此,跨境游订单同比增长三成。
而在跨境游出行方式中,乘坐邮轮旅行成了此次春节假日出行的爆款产品。
01
突破6万人次!
南沙国际邮轮母港成新消费热点!
这个春节,有人在春运中辗转回家,有人在去往旅游目的地的路上,还有的人则躺在邮轮甲板的躺椅上悠闲地享受旅途。
据广州南沙邮轮母港运营公司负责人表示,春节期间南沙国际邮轮母港的许多航次在预售阶段便早早售罄,特别是跨春节的排期航次一房难求,更是在去年11月预售阶段就基本售罄,阳台房、套房等热门房型更是竞争激烈。
“海上过年”的热度高涨
截至2月18日,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出入境旅客已达6万人次,春节期间平均载客率更是达90%
(数据来源:广州日报)
!
南沙国际邮轮母港是广州发展邮轮经济的重要载体。它不仅是广州目前唯一的超大规模邮轮口岸,更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邮轮母港综合体。
其岸线总长770米,一期建有1个10万总吨和1个22.5万总吨邮轮泊位及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的航站楼,可停靠全球最大豪华邮轮。目前已开设中国香港、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地航线9条、邮轮目的地12个,成为国内东南亚航线最多的邮轮港口之一。
为推动邮轮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造“邮轮+”产业,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周边形成了紧密的公交、地铁、港澳水上客运等水陆交通网。
值得一提的是,
南沙国际邮轮母港还与地铁4号线的南沙客运港站实现了无缝接驳,成为目前国内首家与地铁无缝衔接的邮轮母港,
方便了本地人的出行。
除此之外,南沙国际邮轮母港还与虎门大桥、深中通道等相邻,并通过南沙城际快线持续对接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深圳等地,联通粤港澳大湾区的各大城市,将珠三角华南邮轮客源吸引到广州南沙,进一步发展邮轮经济。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南沙可便捷地到达粤港澳大湾区各大城市
邮轮母港周边100公里范围还遍布了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和珠海等5大国际机场,将为其提供更多大湾区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为此,南沙落地了“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15天免签”“外国人240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方便外国旅客进入。
配套设施的建设以及政策的推行发挥效果显著。
据统计,此次春节期间,邮轮旅客中,港澳台居民占2.2%;另一方面,经由南沙客运口岸免签入境外国旅客同比增长近10倍
(数据来源:南沙商务发布)
。
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建年提出,应当发挥母港体量优势,探索免税购物、船舶物料供应等延伸业务作为邮轮经济新的增长点。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也指出,将巩固发展“邮轮+商旅”,把打造世界旅游消费目的地、推动邮轮旅游发展纳入我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
而南沙湾邮轮母港商圈,正是广州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邮轮母港项目在完成工程建设的同时,也积极深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完成商业部分的构建,为南沙自贸片区注入强大的商业活力。
中交城投参与投资建设、邮轮母港上盖的中交·国际邮轮广场,是南沙邮轮经济的主要载体,建筑总面积35.2万㎡,是一座集航站楼、商业中心及公寓于一体的大型邮轮滨海休闲综合体。
南沙国际邮轮广场 图源:中交国际邮轮广场
除此之外,位于南沙湾先行启动区内、南沙国际邮轮母港门户中轴之心的蒲州广场也启动了微改造,打造集创意办公、人文商业、艺术生活、社交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新大型商业体,进一步提升南沙的商业氛围和活力。
春节期间,南沙重点商圈总客流量约364.38万人次,消费总额约4.98亿元,总客流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超2倍
(数据来源:南沙商务发布)
!
南沙将全力打造邮轮经济“南沙样板”,全面提升南沙邮轮旅游经济的辐射能力和消费体验,打造滨海休闲“夜经济”消费集中地。
02
华南首艘邮轮!
“爱达·花城号”将成海上街心花园?
除了推动南沙建成世界旅游目的地,南沙同时也在推动邮轮母港邮轮旅游、港澳客运、珠江内河观光等功能的建设。
在市、区两级政府和口岸联检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南沙国际邮轮母港于去年6月正式开港开航,并在半年时间内与爱达邮轮签署了“爱达·地中海号”和“爱达·花城号”两份重要的合作协议。
2024年12月18日,“爱达·地中海”号邮轮成功首航南沙国际邮轮母港,
南沙邮轮旅游进入常态化运营,
到南沙坐邮轮出海旅游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出行新选择。
爱达·地中海号实景图
广州发展邮轮产业的时间其实不算早。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2015年广州港集团抢抓邮轮经济战略机遇,积极引进国际知名邮轮公司,先行利用南沙三期码头改扩建码头候船设施和联检场地,于2016年1月正式开港运营,填补了广州邮轮产业在基础设施方面的空白,为广州发展邮轮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
到2019年共运营了414个航次,累计接待进出港旅客达到166.59 万人次,连续4年(2016—2019年)稳居全国第三。
如今南沙国际邮轮母港重新开港,邮轮于去年6月重新启航,并于同年7月,与爱达邮轮签署合作协议,
确定了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落地的消息,以广州南沙为母港开启国际航线运营!
“爱达·花城号”外观效果图
据悉,相比于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爱达·花城号”总吨位更大,达到14.19万吨,舱房数增至2130间,满载游客量可达5232人。同时,舱内设计和布局得到优化,新增多种套房房型,中庭面积扩大一倍。
考虑到当前国人基本“一部手机走天下”的出行习惯,新游轮的值船、结算、通信系统也将全面升级,为乘客带来更便捷的乘坐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艘广州的邮轮,
“爱达·花城号”在内装以及艺术品设计中将以“花卉”为主线,
深度植入海上丝路、岭南风情的元素,为华南地区的宾客带来更具在地化特色的邮轮体验。
爱达·花城号内部餐厅效果图
广州人热衷的叹茶文化,从陆地上带到了珠江游船上,未来,广州人还能在海上边叹着“一盅两件”边听粤剧,外地游客也将切身体验“老广”们的日常闲暇,感受广府文化。
南沙计划把握全球邮轮经济复苏的契机,打造邮轮产业链生态体系,并将邮轮经济打造为南沙高水平开放的“黄金名片”!
03
热度高涨!
邮轮产业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
实际上,除广州外,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各地港口都迎来了邮轮旅游的热潮。
爱达·魔都号 图源:爱达邮轮
据央视新闻报道,利用大数据对位于天津、上海、广州的三个港口出发的邮轮路线进行观察,发现春节期间客流人数比去年同期提升了73%。
据上海边检部门统计,上海有近7万人次出入境游客选择“海上过年”,人数较2024年同期增长337.5%;据天津东疆边检站提供的消息,今年春运期间,有16艘次国际邮轮从天津出入境,预计出入境人员达3万余人次。
除此之外,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开启的“宠游客”大PK以及“非遗游”,邮轮行业也不甘示弱。
例如爱达·魔都号融合了中式文化元素,推出“邮轮+非遗”文化体验、民歌主题航次、茶文化主题航次等一系列特色活动,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更为国产邮轮贴上了鲜明的文化标签。
邮轮旅游的热潮不仅只在春节盛行。一位常坐邮轮的乘客在社交平台上则表示,去年国庆期间乘坐邮轮时,看的不是大海,而是“人海”。
海量的旅客带来的不仅是人气,更是旺盛的消费力,带动了邮轮经济发展的同时,周边住宿、餐饮、物流等配套产业同样实现。
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于去年12月发布的《中国及亚洲邮轮经济景气指数》显示,中国邮轮经济景气指数为102.13,在2023年的基础上稳固提升。
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叶欣梁指出,“一艘邮轮日均消耗百吨物资,产业链年产值将破万亿。”可以说,邮轮经济是名副其实“漂浮在海上的黄金产业”。
国人的邮轮旅行启蒙或许是来自电影《泰坦尼克号》,尽管电影最后这艘邮轮沉没,但许多人依旧因为电影中展现的场景而对邮轮旅行产生了兴趣。
再加上虽然现代邮轮对中国来说是舶来品,但相似的游船文化在中国早已有之。
因此当2006年邮轮正式进入中国,邮轮产业便开始快速发展。
到2019年的12年间,业内称为中国邮轮产业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期”。
这期间,中国邮轮旅客运输量达221万人次,旅游人口以每年40%~50%的速度增长(数据来源:中国海事)。
而发展至今,邮轮产业正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过去,中国邮轮消费者的平均年龄在64岁,相关从业人员表示,邮轮旅行的主要受众来自会计、律师等行业的退休人群。这一特点符合人们传统认知中邮轮是属于有钱有闲人士的高端消费的印象。
邮轮旅游备受“银发族”青睐 图源:广州边检
但变化正在发生,
近年来邮轮旅行逐渐由奢侈消费向大众旅游方向发展。
消费主力人群也越来越年轻化,在各种社交媒体软件上,都可以看到网友分享的邮轮旅行体验。
社交媒体上许多年轻人分享邮轮旅行经历及攻略
当今消费市场由“价格导向”向“体验导向”转变,旅游市场也由过去一天走完几个景点的形式转变为慢节奏感受的方式。而邮轮旅行可谓完美切题,“邮轮即目的地”是独属于邮轮旅行的独特体验。
人们常说旅途也是风景,但或许只有邮轮旅行才能真正做到将旅途变为旅行享受的一部分。不用赶大巴、飞机,也不用辗转多种交通工具,在船上睡一觉、玩一玩就到目的地,可谓将旅行的放松享受发挥到极致。
邮轮上提供丰富的娱乐场景 图源:爱达邮轮
不过,从现状来看,我国沿海邮轮港口经营情况不均衡,大部分邮轮港口经营状况没有达到预期水平,且目前我国的邮轮以出境游为主。
中国客源市场潜力巨大,相关行业人士建议,
未来可以开设更多将国外游客带来中国旅游或者纯国内游的邮轮航线,破解“中国只是邮轮客源地,不是目的地”的困境,
盘活中国沿海城市的邮轮游,进而带动城市旅游发展。
据上海社会科学院相关报告预测,到2035年,中国邮轮市场将到达1400万游客人次/年,入境外国游客420万人次/年,中国邮轮经济总量为5317亿元人民币。
随着本地供应链进一步完整,消费者信心的不断恢复以及旅行政策的进一步开放,中国邮轮市场将迎来稳步增长。
中交协邮轮游艇分会会长宋德星认为,“预计经过2024年、2025年两年的恢复培育,中国邮轮经济将从2026年开始进入第二个黄金发展10年。”
目前,广州的“爱达·花城号”已实现了全船贯通,全面转入全船内装及设备系统调试阶段,计划于2026年底完成交付,为国产邮轮注入动力。
你对国内邮轮产业的未来发展有什么看法吗?邮轮产业是否将因此迎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讨论~
本刊法律顾问:广东南国德赛律师事务所 谢炎燊、陈慧霞
本刊文章及图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刊发表文字、图片作品并不代表本刊立场观点/部分采用稿件因故无法联系作者,如有侵权请移步后台联系删除。
本群是《房地产导刊》房导俱乐部成员交流专用群,成员来自全国各地的《房地产导刊》热心读者,房地产和配套企业从业人士、专家、学者,高端投资置业人群,以及对房地产政策、市场,感兴趣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