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意味着离
2017
年的高考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了。
即便距离我高考的那年已经有七八个年头,但自己至今仍会时不时地被梦中没有做完的卷子惊醒。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高考都是一场恶战,从高一开始分析自己该学文还是学理开始,这场战役就已经打响了。
我那时多痛恨解不完的函数,背不完的古文,以及永远分不清方向的磁场和光波。
前两天,我舅舅给我打电话,说我小表弟今年也高考,最近情绪特别暴躁,本来语文成绩就一般,对占分比特别大的作文还本能地排斥,动不动就一个字不写的。他让我给他讲讲道理,安抚下他的情绪。
我突然想起我升到高三时,学校为了鼓励我们,经常会让考到名牌大学里的师哥师姐们回母校来为我们做演讲。通常他们都会眼神放光地和我们分享外面的世界多精彩,大学生活多么美好。也会不遗余力地告诫我们,高中三年,虽苦虽累,却是人生无法重来的幸福时光,要珍惜。
我们当下听了都特别感动,但回过头来看到摞起来的卷子,心情马上又灰暗了起来。
只有一个师姐的分享让我至今都记忆犹新。
她对于美好的未来没有做过多的描述,只是简单地说,等你们自己真正经历过了,就会知道今天的一切是否都值得。现在说多少也没用,我先帮你们成功地度过这“劫难”才是。
接着,她就她最擅长的英语和语文,给我们讲了2个小时的各类题型的应试技巧。干货满满。
她说,对于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有法可寻。
法即是方法,掌握了规律和技巧,你的心就不会慌了,只需在剩下的时间努力就好。
这段话深深影响了我以后的很多事情,包括后来的考研,工作中的进修,因为我知道,找对了方法,一切就好办了。
于是我和我的小表弟就他的作文聊了聊,发现他只是不知道如何下笔而已,脑海中万般思绪,却没有章法将这些文字捋顺到纸上。越想越急,越急越怕。
作文虽说是语文考试中最没有标准答案的一环,但仍然是有套路存在的。
无论是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还是给材料作文,
你最先要明确的就是主题,即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比如一则材料上说野生动物大都是有野性的,但很多在人工喂养久了之后,就失去了觅食的能力。那么,你就可以将作文的中心论点定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通常来讲,议论文写作是比较容易的,开头结合材料阐明论点,下面几段分别用正反例子论证论点,像刚刚的主题,就可以用“懒汉脖子上挂大饼”这个故事做反例论证。论证完了,结尾再次点明论点,进行升华。只要文笔还过得去,作文一般的分数都不会太低。
小表弟听完了我的分析,大概有了些思路,轻轻舒了口气,但转而又犯难了,离高考就剩一个月了,他的脑袋空空荡荡,什么例子都想不出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例子这种东西贵在平时点滴积累,我那时会经常买各种素材大集,津津有味地背里面各种各样的故事。
但对待表弟这种情况,只能一切从简,我给他挑选整理了
50
句精彩开头和结尾,
100
句名人名言,又送了他一本
《
<
读者
>
高考作文素材》
。虽然时间紧张,但
30
天的突击,仍可背诵许多,足够用了。
今年的《>
高考作文素材》是读者杂志社自
2009
年首次推出后的第
9
个版本,每年都有许多考生从中找到适合自己作文的例子。
这些素材多从杂志里摘取精华,并加以整理,作者多为名家,在引用上也会让老师眼前一亮。
古今中外的
名人轶事、哲理哲思、当下社会热点问题评点
都有涉猎。积累够了,应对各种文体,才能言之有物,“信手拈来”。
同时,这本高考作文素材对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进行了
“关键词”“热点”“角度”
这
3
个方面的解读,让同学们能更加方便地进行使用,突击准备的时候也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