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劳动力形势的转变,新型人才特征的凸显,和企业发展的趋势,人才招聘也必然会表现出新的特点,了解清楚这些招聘中的新趋势,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获取优势地位,保证人才资源持续不断的供给。
(文末可扫码下载《敏捷人才管理期刊》)
首先,企业可以借助趋势认清目前发展的短板,找出竞争威胁;其次,通过趋势可以及时调整招聘的战略方向,战略是制胜的关键,找对了方向,后续才能发展良好;最后,企业的招聘是一项持续进行的工作,把握到新趋势,才能不断推陈出新,跟上形势的变化。
所谓被动求职者,通常是指那些工作5-10年,不会主动寻找工作,但如果有更合适的工作,也会抓住机会的群体。
他们通常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是企业希望找到的目标人才,然而被动求职者由于本身就有不错的工作,对于企业的挑选会较为谨慎。获取信息的途径、接触到的人、包括招聘过程中的各项用户体验,都会影响被动求职者的判断。
这要求HR:
一方面要主动搜寻这部分合适的人才,包括ATS里陈旧的求职者数据(属性 & 联系方式),行业垂直网站或竞争对手的人才地图等;另一方面,要注重联系、吸引、沟通过程中的细节,提升被动求职者的体验与感受——这一点容易被企业所忽视。
被动求职者的体验包括企业网站的推广、招聘人员的谈吐,沟通过程的愉悦程度等,这些都会让求职者分析这个企业与自己的匹配程度,未来的可发展空间,以评估是否考虑接受邀请。
雇主品牌(Employer Brand)这一概念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并在近几年随着人才竞争的加剧而受到日益关注。雇主品牌(Employer Brand)是公司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定位,是指在人力资源市场上享有较高乃至很高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的企业品牌(智库百科)。
对于企业来说,提升雇主品牌,可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方面通过较高的员工推荐率,可以有效地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同时,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候选人体验,能有效地提升招聘成功率,降低招聘成本。
另一方面,向目标人才展示企业员工价值主张,可以减少员工与企业之间不必要的价值观冲突,降低适配风险,避免招聘资源的浪费;最重要的,良好的雇主品牌能使企业在行业内保持优秀,能极大地降低关键人才的流失。
尽管多数企业都意识到了雇主品牌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如何进行品牌塑造,却众说纷纭。
在招聘过程中,与雇主品牌密切相关的因素主要包括:
1. 企业自身的发展实力:企业的知名度通常与其在行业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密切相关,而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候选人最看重的;
2. 企业的人才策略: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贯穿于经营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强调人才资源,愿意投入成本将人作为一种资源来经营,是企业获得青睐的重要原因;
3. 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尊重与认可,相对宽松友好的氛围,提倡“以人为本”,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这些都是候选人看重的,当企业努力打造这样的文化氛围时,雇主品牌会随之建立起来。
总之,趋势已经表明,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不再是产品和技术的竞争,转而成为人才的竞争,而“雇主品牌”很可能成为人才竞争中重要的因素,成为决定人才去留的关键。
对于大型的集团公司,不同分子公司招聘的人员往往具有很大的同质性,而同一个候选人完全可以在不同机构间调配,以最大化利用人才资源。
此外,不同分子公司间的人员也可以进行统筹和调配,让人员有更多的发展性与可能性,将一个合适的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本身就能够提高公司的人员效能,并且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持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这本身也是避免跳槽与离职的最好方法。
想做到这一点,建设企业人才数据库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这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在进行系统建设的过程中,有几个问题是必须注意的:
1.要能够很好地贴合公司具体的组织形式与人才类型,只有这样才能够对人才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
2. 对于人才及其所采集的信息必须要有所取舍,因为过于庞大与繁杂的数据是无法支持决策的,当然这也需要对人才需求有清晰的了解,并且在界定时有科学有效的模型予以参考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将重点的人与信息加以重点关注;
3. 对于人才的历史认知与考核痕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历史可以反映现在,现在能够预测未来,这是对于人才潜力极其重要的参照,也是对于当前员工契合度极好的反映指标。
在不增加投入的前提下增加招聘人数,提升招聘效率几乎是必然的,如何有效地提升招聘效率,关系着招聘需求是否可以达成,数据分析技术和大数据的应用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法宝。
(年后会有一波报告来袭,请期待)
提升人岗匹配度是有效提高招聘效能的关键,当招聘的候选人与岗位越适配,招聘的质量就会越高,员工满意度越高,相应的离职风险会越低。
数据分析贯穿在招聘的各个环节,从招聘计划的制订,到广告的投放,人才的吸引、筛选,到最终的录用,数据都可以辅助决策。例如,在人才吸引上,广告的精准投放对于人才的吸引至关重要,通过数据锁定目标人才,在人才获取上占据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