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讨论了日本亚文化圈中一种新型自我表达形式——晒梅毒的流行现象,并深入分析了其背后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原因。文章指出,日本风俗产业的泛滥、经济不景气以及文化流行是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同时,梅毒感染病例的急剧增加引发了社会关注,而公众对于性教育的缺乏也使得这一现象更加复杂。
面对这一场“梅毒危机”,大众真正需要的是更健康的、更专业的性教育,以解决这个问题。
以动漫、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日本亚文化,如今已渐渐成为了色情、病毒滋生的温床。
作为正常人,或许无论如何都无法将“晒”和“梅毒”这二者结合在一起。
然而现在在一些亚文化圈中,“晒梅毒”竟然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的自我表达新方式。
类似上图中这样的摆拍照,近日在日本社交平台上十分流行。
尽管已有人辟谣称,照片中人群手臂上的红色疱疹不是真正的梅毒,更像是口红所画。
但不可否认的是,以“晒梅毒”为流行的崇拜文化却已经在日本真实存在。
在这个热衷于“晒梅毒”的圈子里活跃的,大多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发布在社交平台上的内容,字里行间都没有对生命的敬畏感。
他们会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分享自己的病情、治疗过程和身体变化,互相展示或炫耀梅毒在身体上留下的痕迹,引来了一波超高流量。
那么,日本互联网上年轻人“晒梅毒”这一现象,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其根源还是在于受到经济不景气影响,日本风月场所的泛滥。
据不完全统计,日本现在从事风俗业的女性已经超过了30万人,这意味着日本女性中约200人里就会有一个加入风俗产业。
而她们每年能赚到3300亿人民币。有一名大学毕业的女孩透露,做正经工作一个月只能赚25万日元,而从事风俗行业,她一天就可以赚10万日元。
日元贬值,日本旅游业、娱乐业发达,再加上日本文化在欧美的流行,导致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前来光顾风俗产业。
东京的老牌红灯区歌舞伎町,和新“崛起”的大久保公园,如今已成为大量外国游客必“打卡”之地。
在大久保公园的性工作者们多是“自由职业者”,无需提交体检报告,没有中间商、没有隐性消费,也没有任何约束。
甚至还有风俗业从业者在网上发帖直言,“即使是得了性病,也想继续上班传染给客人呢。”
这些地方,自然也成为了传播梅毒的最大源头之一。
据《日经亚洲》10月6日报道,日本新增梅毒感染病例在过去3年连续创下历史新高。
从2020年接近6000例,迅速攀升至2023年的14906例。
截至今年9月15日,日本2024年新增病例就已达10162例,这一数字可能还会再破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