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樊登读书
和你一起读书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冯唐  ·  冯唐五年前提出了一个好问题 ·  2 天前  
武志红  ·  常说这几句话,孩子会一天比一天优秀 ·  2 天前  
青年文摘  ·  不要在关系里“当妈”! ·  4 天前  
壹心理  ·  控制,源于无法分离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樊登读书

做事总是容易放弃,原因只有一个

樊登读书  · 公众号  · 美文 心理学  · 2024-09-24 18:07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探讨了坚持做一件事情难的原因,分析了挫败感对人们的影响,并提供了如何继续坚持的方法,包括培养连续感、调低预期、自我安抚和寻求支持等。文章还强调了拥抱挫败感的重要性,以及勇往直前的勇气和坚韧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章主题

文章主要讨论了坚持做一件事情难的原因,以及如何面对挫败感并继续坚持的方法。

关键观点2: 坚持与放弃的挣扎

人们在追求目标时经常因为挫败感而选择放弃,但其实坚持是战胜挫败的关键。

关键观点3: 挫败感的背后

挫败感背后是一种假设:我不能失败。这种假设导致了我们在面对失败时的焦虑和沮丧。

关键观点4: 如何继续坚持

文章提出了培养连续感、调低预期、自我安抚和寻求支持等方法来克服挫败感并继续坚持。

关键观点5: 拥抱挫败感的重要性

文章强调了拥抱挫败感的重要性,并鼓励读者在面对挫败时不放弃,勇往直前。


正文

*贴片含广告

作者 | 飞鱼
来源 | 武志红(ID:wzhxlx)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制定一个健身计划,但往往因为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很快就放弃了;

学习一门新语言,开始时充满热情,随着难度增加,就不再坚持了;

……

我们发起一个愿望,但坚持不了多久便中止。

就这样,每一次的放弃都让自己感觉到挫败。

挫败积累到一定程度,我们就开始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

为什么坚持一件事情对我们来说,这么难呢?




先聊一个去年我学跳舞的例子。

刚开始想学跳舞,是因为我很羡慕视频里面舞蹈老师流畅、自然好看的动作。

我自认为身体协调性不错,心想这件事自己做起来应该不难。

可真等到学起来,发现一个动作需要反复学好多遍。

一个小时下来,离一支成品舞的距离差太远。

这让我觉得特别受挫,越来越没有耐心。

一想到离老师跳的标准还有那么远、好难实现,我就打了退堂鼓。

事实上,不只是我们这些普通人,连赛场上的运动员,也会出现中途放弃的情况。

在今年奥运会女子自由式小轮车比赛中,好几位选手在尝试冲击高难度动作摔倒后,很懊恼,纷纷丢车不再继续。

无论是我还是这些选手,在面对突然的挫败感、沮丧情绪面前,放弃比坚持容易太多。


放弃,其实可以避免自己的自恋再次受损。

因为只要自己不再尝试,就不会让现实打脸。

所以很多时候,放弃的背后,是因为我们被「挫败感」淹没了。



这份「挫败感」的背后,有一种假设是:我不能失败。

理性上,我们都懂得这样的道理:

失败,是一种常态;

作为一个人,经历失败是一件太正常的事情了。

但感性上,我们很难真的接纳失败,并尝试穿越它。

这是因为,我们对失败有一种天然厌恶,期待自己发出一个愿望,很快就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

就拿我学跳舞这个例子来说,跳的远没有老师好,这是一份挫败。

当我向这份挫败认同时,就觉得我被击败了,接受不了。

这份挫败,其实是一种断裂感。


按照武老师的话来说,是我们遭遇了死能量。

当人的内在动力想要外化到这个世界上,但死能量破坏、打断了自己的努力时;

这个时候如果认同了这份死能量,就坚持不下去了。

但如果我们能用努力,把断裂重新给续上,就可以说制造了生能量,把死能量产生的断裂给补上了。

我曾经看过一场比赛——

一位骑手原本位列第一,但因为和第二名争抢卡位时,不小心摔了一跤,顿时掉到了队伍的最后。

事实上,她后来不仅坚持完了比赛,还继续拿到了第一名。

假设,这个骑手像之前提到的运动员一样,中途退赛,那么她肯定与第一名无缘。

但关键是,她接住了这个过程中的「挫败感」,并坚持比完。

可以说,正是这种坚持完成,让她获得了胜利。




当然,我们这里的讨论都是基于:

一件事是值得自己努力和坚持,是发自主观意愿想要去做的。

很多朋友会问,那如果这件事是我自己想做的,但产生了挫败感,那如何继续呢?

有一个道理,说出来简单,但关键得去做。

就是: 想办法把「断裂感」变成「连续感」。

最近,我刚好有这方面的一个体验。

公司开放了直播项目,我们可以自己报名去参与到直播当中。

一开始我想加入,但又很紧张。

因为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直播过,一想到要对着镜头一个人讲够2小时,就开始犯怵。

内心里面也开始有各种想象——

如果卡在那里或者讲不满两个小时,好尴尬啊;

如果没有人对我推荐的课程感兴趣,好没面子啊。

……

但好在,在同事的鼓励和帮助下,我及时转换了状态。


两个小时的内容要讲些什么,可以先把主题做细化和拆解;

第一次尝试,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暴露问题;

现在你是处在一个尝试的过程,处理不好也是正常的,但至少你上场了。

过程中,我接连因为碰到卡顿、忘记下一句要讲什么变得紧张;

后面因为讲的太快,内容撑不起2个小时。

因为我想到最重要的目标是播完,过程当中虽然磕磕碰碰,但也有始有终。

这种「连续感」非常重要,因为我是在体验层面,而不只是头脑层面,真正开始意识到——

即便中途产生了「挫败感」,我也可以拥抱它,并继续做完这件事。

也正是如此,我会自然而然生发出一种感觉:

自己是有可能把事情做好的。

正是先让自己不那么完美的完成一次,才有动力开始后面的第二次、第三次……




如果你在生活中经常容易半途而废,但也想改变这种状况。

那么,可以先试着来培养自己的「连续感」。

它需要我们在体验层面去探索和调整,以下是一个支持我们获得「连续感」的方法。

1.调低预期

前面有提到,我能把直播坚持下来,有赖于当时及时调整了状态。

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允许自己只是踏出第一步、而不管完成度好还是不好。

当时同事说的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说自己刚开始接触直播时,导播给了这样的建议:

前期主要目的就是熟悉镜头、暴露自己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这让我松了一口气,其实就是在帮助调低整体预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