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翼轸的播客节目精分派中,分享了关于当前A股下跌时投资者可以做的五件事情,包括消费、观看脱口秀、读书、审视alpha和好好工作。他强调在熊市中,投资者应该通过消费来提升生活质量,调整心态;通过读书来提高认知;审视自己的投资收益;专注于本职工作,以确保正财稳定。
阅读与投资相关的书籍,或是提升认知的书籍,有助于投资者拓宽视野,提高认知水平,为未来投资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投资者应确保本职工作的稳定收入,以提供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在熊市中专注于本职工作,长远来看有助于投资者的人生发展。
各位好,我是张翼轸,欢迎收听我的播客节目“精分派”。
对于最近的A股,相信大家也看到了跌跌不休,除了下跌还是下跌,除了新低还是新低,所以我今天不太想来聊A股本身,反而是想聊这样一个话题——当我们看A股的下跌看的都已经恶心了,我们到底还有什么事儿可以做?
这不是一个指导,只是我最近一个状态的分享,我想谈五件我最近在做的事情。
老规矩,先给出播客音频,喜欢小宇宙社区氛围的,也可以移步小宇宙“精分派”收听。
喜欢看文字的,可以看下面的文字稿,由讯飞人工精转搭配通义千问润色而成,与音频并不逐字对应。
❶ 消费
当你对A股看到恶心的时候,第一件可以做的事情我觉得是消费。
近来A股持续下跌,许多投资者都在亏损,按理说应该节约开支。然而,我认为这正是我过去几年所学到的一个重要道理:只有花出去的钱才是真正属于你的。很多时候,我们购买基金或股票,实际上只是参与了一个数字游戏。不论是2019年和2020年的牛市,还是这两年的熊市,只要资金没有从账户中取出用于消费,那么生活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一切都只是账面上的数字。
这种现象本身存在问题,某种程度上,我们仿佛成了虚拟世界的玩家,只关注数字的变化。实际上,我们往往忘记了投资的初衷——让生活更美好。股票账户或基金账户中的数字增长,并不能直接改善生活质量。只有将一部分收益转化为实际消费,购买对我们生活有益的事物,这样的行为才具有真正的意义。这也正是我近期增加消费的主要原因:理财的目的应是提升生活质量,而非仅仅追求数字的增长。
第二个原因可能听起来更为宏观一些。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资产负债表收缩”这一概念,这是辜朝明提出的一个观点。这一概念与“合成谬误”相结合时显得尤为有趣。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东亚地区传统的智慧是开源节流。从个人角度来看,减少消费是有道理的,因为这可以降低开支,使现金流更加稳健,资产负债表也更为健康。然而,这里存在一个合成谬误:从微观角度看,每个个体减少消费是合理的选择;但从国家层面来看,当所有人都抑制消费时,就会形成一个负面的传导链条。例如,当你减少一顿盒饭的消费时,卖盒饭的人就无法从中获利,进而也会削减自己的消费,导致下一个环节的人收入减少。最终,当所有人都在压缩消费时,整个国家可能会陷入通缩状态。日本当年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这样。
因此,辜朝明提出可以通过政府的财政性投入来扭转这种局面。作为一个希望宏观经济好转的基民,我希望经济能够有所改善。因此,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我会尽量不去削减消费,甚至在逆境时增加一些消费。尽管从微观层面看,我的消费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微乎其微,但作为一名投资者,我还是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我近期增加消费的第二个理由。
第三个理由是心态的调整。最近我开始购买了不少充电线,还打算入手一款新发布的充电工作站,售价为799元。有时我会自嘲地说,自己有了中年男子的爱好之一——玩充电头。但作为一位数码爱好者,我认为把消费放在这一领域其实是件挺有意思的事情。
首先,我觉得数码产品与金融行业有所不同。基金和股票的持续下跌导致许多人对未来感到悲观,甚至认为股市、基金乃至宏观经济都没有希望了,充满了各种悲观情绪。然而,数码产品的优点在于,即便摩尔定律似乎有失效的可能性,我们依然能从各种情况中感受到技术的进步带来的不同体验。由于数码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确实在不断改善。即使像iPhone 16这样的产品可能没有重大突破,但华为的新款三折叠手机确实带来了巨大的创新,改变了人们的使用体验。即使不购买这些产品,仅仅是关注相关消息,也能感受到世界的进步。
对于投资和股票而言,真正的长期收益来源于世界的进步和技术驱动的发展。因此,关注数码产品实际上有助于增强内心的积极心态。最近我一直在购买充电线、电线和充电底座,虽然之前也买过很多,但很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充电线和数据线混在一起,难以分辨。由于充电线可能支持高功率充电,但数据传输速度却很低,因此需要整理清楚。每隔一段时间,我会有一种重置(Reset)的渴望。因此,最近我在折腾充电设备,希望把所有数码设备的充电问题理顺,避免在一堆线中分不清哪根适合高功率充电,哪根适合高速传输。在这方面,我也在考虑购买一些设备来进行重置。
❷ 脱口秀
第二件事是观看脱口秀。在股市中,段子一直是一种流行文化,尤其是在股市下跌严重时,段子的数量更是激增。这其实也验证了一句古话:人们的创作激情和能力与所承受的苦难成正比。越是艰难时刻,段子的创作热情越高涨。但我通常会建议大家不要过多地看股市段子或基金段子,也不要去传播这些内容。在我看来,这些段子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种弱者的心态,甚至是一种自我安慰的心理。因为亏损了,人们不希望将责任归咎于自己,于是通过段子来嘲讽管理层、基金经理或股市,认为一切都是别人的错。
然而,我认为这种心态并不好。一个成熟的投资者不应该将自己置于这种心理状态中。相反,开心一笑是我们所需要的。投资过程中,面对每天的涨跌,心理负担确实很重。适度的放松和开心一笑是有益的。
如果你需要开心一笑,不妨去看看专业的脱口秀节目。现在,爱奇艺和腾讯都有脱口秀节目,每天都有足够的脱口秀素材可供观看。每期节目可能长达四五个小时。为什么不选择正儿八经的专业脱口秀,而去看那些简短的股市段子呢?因此,最近我看脱口秀也比较多,作为一种心理调节方式,我觉得这是做的第二件事。
❸ 读书
第三件事是进入正经环节——读书。我认为第三件事还是要读书,尤其是与投资相关的书籍,或者是与投资不直接相关的书籍。我一直有一个观点:“熊市多看书,牛市才能多赚钱。”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你只能赚到你认知范围内的钱。
很多投资者在过去几年中之所以在核心资产上亏损,是因为他们在认知中没有经历过A股那种大熊市的可怕,总是认为持续成长和高估值无所谓。这实际上是一种认知上的局限。通过阅读,可以拓宽视野,提高认知水平,从而在未来的投资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提升认知的最佳方法无疑是亲身经历亏损,但这不仅过于残忍,而且耗时较长,可能需要十几年的时间经历两三轮熊市才能显著提升认知。相比之下,读书是一种成本较低且速度较快的间接手段。阅读经典的投资类书籍,可以从前人的智慧中汲取经验。虽然“纸上得来终觉浅”,但如果结合当前或过去的熊市经验,你会有更深刻的领悟。
最近,我又重新阅读了西格尔教授的《投资者的未来》。这本书主要探讨了股息对于投资价值的重要性。虽然该书英文版写作时正值股息率策略的巅峰时期,不久之后美股便进入了成长股时代。尽管如此,书中包含的推理和历史数据至今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特别是在红利策略方面,今年上半年经历了一波疯狂上涨后,自5月起又持续下跌,甚至像中证红利指数这样的全收益指数,今年以来的收益已经转负。在这种情况下,重新阅读一本关于股息的经典书籍,会让你有别样的体会。
通过上百年的美股历史,可以验证这种投资策略的可行性和持久性。这对于坚定信念并在未来的投资中更好地执行策略有很大的帮助。
除了类似的投资类书籍外,最近我还开始阅读一些关于雷军和小米的书籍。之所以读这些书,是因为不久前雷军发布了小米汽车SU7,并与李翔进行了长达三小时的访谈,这场访谈引起了广泛关注。听完这次访谈后,我觉得很有收获,便决定找一些关于雷军的书来读。
实际上,我对雷军的关注并不是特别深入,但在互联网兴起之前,我就知道他。那时我是WPS的忠实用户,也知道雷军曾开发了一款加密软件Bitlok来破解WPS,并后来加入了金山。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很多人使用CFido(即惠多网),雷军在其年度演讲中也提到过这款软件。当时我还知道西山居的几个核心站点是由雷军搭建的。后来,我使用过WPS97,甚至还写过一篇推荐WPS97排版功能的文章,发表在某家报纸上。当雷军推出MIUI时,我也成为了早期用户之一。小米第一代手机发布时,我曾试图购买,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之后,我逐渐减少了对小米手机的关注,但仍一直关注着雷军及其事业。
最近,我在阅读关于小米的书籍,包括一本讲述雷军如何拯救金山的《生生不息》。一方面,这些故事作为商业掌故非常有趣;另一方面,雷军的思维方式也很值得借鉴。虽然这些内容短期内可能对投资没有直接帮助,但它们有助于塑造价值观和认知。这类书籍虽然是闲书,但长期来看,对投资多多少少会有帮助。因此,我认为在熊市期间多读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熊市时,少看盘、多读书确实是明智之举。我知道很多人每天无数次打开股票软件,希望看到奇迹发生,但实际上,多读书更能帮助我们提升认知和心态。
在当前的市场行情下,特别是如果你是场外基金投资者,真的没有必要每天盯着行情软件看。有时候,我甚至在开盘时都不看,通常会在下午2:30左右瞄一眼,了解一下整体行情。很多时候,之所以在2:30看一眼,是因为需要做一些加仓或定投的操作,计算是否达到了设定的定投位置或加仓位置。
否则,我觉得收盘时看一下就足够了。毕竟,场外基金交易是按净值成交的,一天看一次就已经足够了。频繁查看行情,甚至查看基金估值,只会让自己徒增烦恼。当前的行情走势已经让人感到沮丧,何必再给自己添堵呢?不如看看书,看看脱口秀,这样不是更好吗?
我觉得没有必要频繁查看行情,不如把这些时间用来读书。这样做不仅能提升认知,还能缓解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