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柠檬offer
专注应届生互联网求职,提供大量求职干货+最新招聘信息,更有BAT学长学姐在线分享求职经验,为你答疑解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网易全职社招岗位:短视频编导运营! ·  昨天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社招岗位表格】在线文档持续更新:新闻媒体/ ... ·  昨天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优酷子公司编剧岗位@你!抓紧投递! ·  2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网易:高级产品PM ·  2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简历提升】挖掘亮点:提升眼界思路,优化简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柠檬offer

【干货】那些鹅厂内推拿到offer的人,都做对了什么?

柠檬offer  · 公众号  · 求职  · 2018-04-08 21:30

正文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腾讯大学(id:tencent_university),感谢作者琉森,以下为原文:


工作以来,我内推过很多人来公司面试,又到了一年春招季,今天我就结合印象深刻的3次推荐,作案例分析。


1

简历真的很重要


A同学,男,本科。


我还记得他的让人第一眼看就觉得惊艳的简历,时隔一年,回忆起他令人印象深刻的简历有以下亮点:



① 不像常见的简历,堆砌所有的经历,他的简历是 遵循“金字塔原则” 。首先标明自己的目标岗位,是产品策划,还是产品运营;然后罗列的项目经历都跟这个岗位相关,没有一点多余的文字。简历通篇阅读顺畅,不会让人产生困惑,而且面试官看完会觉得此人能力到位,思考到位,定位准确,很想跟他聊一聊。



其实写简历跟写论文挺像的,整份简历的论点就是“我适合这个岗位”,为了证明这个论点,去选择强有力的证据。在简历上这个证据就是:你为了这个岗位,在理论上学习了怎样的知识(你的知识体系是怎样的)、在实践上你如何验证你的能力(项目经历和能力范围)。


相比起理论知识,加分项是你的动手能力(为了验证、探索某些事情,你做了怎样的尝试),这表现在具体的事例上,就是在业余是否做了一些小项目。技术通道的同学大多表现为写一个应用/服务,并有活跃用户,隐隐有种极客精神;产品通道的同学大多表现为“合伙人”,能带动一些资源做成事情。



② A同学的简历中对经历的描述, 使用了BAT中流行的高效描述方式(5W1H、SMART) ,快准狠地描述了自己在所经历的每个项目中起到的作用。


相比起活泼俏皮的简历,HR更喜欢冷静、一眼能捕捉到亮点的简历——因为在招聘季,处理简历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所以请换位思考,站在“用户的角度”,写一份HR能高效获取信息的简历吧!

5W1H ,主要由以下6点组成,主要描述自己 在项目中用怎样的方法(论)完成自己的职责部分


• Why——项目的目的;
• What——项目(或者自己在其中的职责)是什么;
• Where——在什么地方执行?
• When——什么时间?
• Who——由谁(主要是自己) 执行?
• How——自己通过怎样的方法执行?


SMART 更多是描述任务目标,如果你的项目任务具有一定的认知门槛,尝试用SMART原则进行描述,可以让外行也理解你当时所处项目中的情况。


SMART原则(图片来自于网络)


最后,基于以上经历,再一句话总结自己在实习中的能力成长轨迹,并点出自己的性格、特长;如果有心仪的目标部门和岗位,则可以直接说“因为自己的能力和性格跟XX部门和岗位更契合,所以希望有机会可以在那里工作”,既再次强调了自己的目标岗位,又给HR保留了调剂空间。


2

如何得体高效地推动推荐流程


B同学,女,本科。


她在和我的整个互动过程中,即使是带着着急的心情,也不会很用力地push,而是得体地表达,并且在“对的时间”做了有效推动,既达到了目的,又获得了别人的好感,让人愿意继续帮助你。


我有一天在知乎上收到了一条私信:



现在很多私信求推荐的,虽然都是带着“请求”,但是言语之间都是“看到你在腾讯,能不能给我你的联系方式帮我内推一下”的理所当然。而上图这条私信首先就让人降低了防备心理,没有直接索要较为隐私的联系方式,而是抛出个不难回答的问题。


另外她发私信的时机也比较巧,正好是在下午工作时间刚刚开始:电脑是打开的,工作也还没有涌进来,如果搭讪成功条件符合,推荐人也正好顺手把你的信息往系统里录,那接下来流程就非常顺畅了。


请求帮助的同时她也 主动告知 ,她之前寻找了公司另一位同事进行推荐,然而因为那位同事最近出差无法及时推动整个流程、也经常联系不到,所以情急之下找到了我,希望可以继续帮助推动这个流程。


这一点增加了我的好感度,以至于后面给了她我的微信。 因为稍微有点人情世故的,都知道托人办事,“托一不托二”,避免“打架”。


虽然从自身出发,自然是希望越多人帮助自己越好,很多人都是发展多条推荐线路,而各条线路的人互不知道。因为托了第一个人又托了第二个人,第一个人难免有“能力不被信任”的感觉,而第二个人则会有“备胎”感。她能够主动告知前情,在我这里是坦荡的表现,所以我后面帮助她进行整个流程的推动,也比较积极。


附上一些“低效的推动时间”,最好不要在这些时间段请别人帮忙:


• 周五下午:需要等一个周末才有回应

• 周末:一般不开公司电脑

• 周一全天:忙到飞起

• 所有的中午(午休)和所有的晚上9点之后。


3

聚焦与求职岗位相关的实在的项目经历


C同学,男,研究生。


因为有985学历加持,简历初初一看,金光闪闪,再加上学习的专业是与目前正热的数据挖掘、智能算法相关的,所以一开始给人的印象还不错。


上周朋友找到我,说他远房亲戚的儿子临近毕业,在学校是学霸,作为高材生在某些机关实习过,但是在校招中遇到了问题,希望我这边可以帮助推动一下。


然而整个沟通过程是非常低效和不愉快的。


首先是在周末拉群,中间人稍微介绍了一下背景,然后就等对方发简历。等我回来的时候,发现简历发是发了,怎么群里突然多了那么多人,还发了很多语音?


于是我一脸懵逼地先打开简历看了看,发现终于遇到了最怕看到的简历:就是年纪轻轻,却在各大机关中担任“秘书”、“部长”、“助理”等职位,项目实践那栏却写着一个孤零零的“开发了本年级的学籍管理系统”。看似金光闪闪,实则绣花枕头。


点开长长的微信语音,发现是一个中老年的声音在打着官腔,絮絮叨叨很久才听到重点,提出要给我打电话。我委婉表达不方便,请直接输文字,他又要求我去找面试官的联系方式。

永远不要要求别人给你面试官的联系方式,永远不要。因为不管在哪个公司,未经别人同意透露公司员工信息的,都属于高压线。这类请求我在今年已经遇到很多次了,所以一定要拿出来强调。


4

不要提出让人为难的请求


与此同时,这位男生对于之前面试过程的描述,拖拖拉拉几天才说完,却一直催着我找面试官。在我的追问中,他无意中透露了他也同时托了另一个人。与上一个案例中的女生一对比,这位男生的表现就相对没那么好了。


当请求别人推荐时,以下有一些小tips:


• 别把别人的时间不当时间;
• 都是成年人了,不要还是小学那副“带家长”的不成熟做派;
• 正视并接受结果,暂时无法推动就多做反思经验总结,不要把陌生人当救命稻草做垂死挣扎。
• 不要提出无理的要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