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云济寺
评论人韩青的自留地,游走在公益和媒体之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视觉志  ·  郭晶晶,官宣加入AI大潮 ·  昨天  
程序员鱼皮  ·  创业一年半,我的团队终于走向正轨了! ·  昨天  
媒哥媒体招聘  ·  哇唧唧哇招聘! ·  3 天前  
品牌星球BrandStar  ·  品牌星球大会2024 |专题论坛嘉宾介绍 ·  3 天前  
品牌星球BrandStar  ·  品牌星球大会2024 |专题论坛嘉宾介绍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云济寺

放生,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云济寺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4-14 22:19

正文

说起放生,一些人想到的可能是积德行善,“上天有好生之德”,另一些人想到的可能是放生乱象,如这边放生,那边捕生,放生成为产业链,变为害生,再如是个生物都被拿去放生,包括毒蛇、老鼠甚至一些破坏当地食物链的外来物种。但其实,真正的放生没那么简单,也不会那么粗暴,更不是什么迷信。


一、放生的现状


大陆的放生按区域可划分为汉地放生和藏区放生,以佛教信徒为主。


汉地放生多为民间信徒自发,放的多为鱼龟等水生动物,一般是在佛教节日或周末,藏区大型放生活动多在寺庙主持下,放的既有牛、羊等畜类,也有禽类、鱼类,时间可为一年四季,放生已经融入藏民的日常生活。


以康巴藏区为例,藏族人家多养牦牛,因牛奶、酥油都来自于牦牛,所以牛在家中最为受宠,一头牛会养上十多年。牦牛老后,藏民也有将其放生的习惯,不杀不吃。



为求家人平安,稻城藏区还会放生羊和公鸡。有的是从家养羊群中任选一只,不杀不售,有的会选只公羊放到野外,耳朵上系上布条以示放生。还有人会将公鸡送到神山或寺庙中,有的寺庙旁甚至有上千只公鸡。


藏民也会放生鱼类和野生动物,很多村落还会在周边设禁,禁止打猎、捕鱼、砍伐甚至放牧等,客观上起到了护生的效果。



在得荣藏区,人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和谐。只要有人走在河岸边,鱼儿便会游过来等着喂食,如果把手伸到水里,它们还会游到手边抢食。在翁甲神山附近,松鼠、山鸡、野兔等还会去藏民家“做客”,如不饱餐一顿便不会离去。


去到拉萨则会发现,街头上常有来自不同地方的信徒转经,诵着经文,转着念珠,向着一个方向行进。转经人群中,也会有几只被放生的羊默默地跟着前进,被称为“放生灵”。



青海藏区也有放生的习俗,青海湖最为出名。


每年七月,悟嘉仁波切都会组织大规模放生活动。在2012年的放生活动中,仁波切和信徒向青海湖放生了80万尾湟鱼幼苗。这是他们精心挑选的鱼类。湟鱼是裸鲤的俗称,青海湖中的特产,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因为人为捕捞和水位下降,目前湟鱼的数量已不足开发初期的十分之一。



青海黄河支流的源头也常被作为放生地。放生水域禁止捕捞,由附近的藏族老人和出家人看管。


汉地虽有放生之传统,在江南尤为流行,但在明清之后,放生一度式微乃至中断。这些年放生活动的兴起,得益于藏传佛教的兴盛。


主持喇荣五明佛学院的索达吉堪布,二十多年来力主放生,他开示说,“在一切无为法中,观修空性的功德不可思议;而一切有为法中,放生的功德无与伦比。”在其教诲下,汉区弟子放生者众,很多城市的放生组织即是受了索达吉堪布的感召成立的,因此救下的生灵不计其数,索达吉堪布也被称为“放生堪布”。



江苏无锡是汉地放生的典型,既有佛教寺庙如灵山寺、横山寺、显云寺等组织的放生活动,也有民间自发成立的放生小组,如智悲放生组、太湖正觉放生组、引灯放生组、无锡放生组等。其中,智悲放生组发起较早,规模较大,即是在索达吉堪布的感召下成立的。组员之间以师兄相称,所需费用会在网上筹集,随喜捐赠,活动结束后,他们会在博客、微博上公开详细账目。


寺庙的放生活动多在节日,而民间的放生活动则在周末。他们清晨在指定地点集合,然后前往太湖湖边放生之处,多时有上百人,少时也有二三十人。因担心捕捞,他们不会提前公布放生地点。放生的多为鱼类、泥鳅、螺蛳、河蚌、龟类等,因湖边多有钓客,他们会诵着佛经乘船前往湖中心放生。鱼儿似乎闻到了湖水的气息,在盆中跃跃欲动,翻腾起来。



我去年夏天参加过太湖正觉的放生活动。当鱼儿从手中滑过跃入湖中,心中的欢愉难以尽言。放生越多,欢愉越甚。这和满足口舌之欲的感觉截然不同。


因为我作为外地客人参与,在正觉一位师兄的邀请下放生了一只龟,两个巴掌大。放鱼须快,放龟求稳。看着龟在湖中慢慢地游走,自己也好似获得了更大的自由。


无锡有放生的传统。现存斗山禅寺的清嘉庆十六年四月的“永禁碑”,斗山水墩庵的清康熙八年八月的《康熙八年禁约碑》和康熙十六年无锡县知县吴兴祚撰写的《放生池碑》及斗山禅寺现存的《永禁碑》,经多位专家鉴定,三碑均为三百年前的清代原碑,是由官方出告示并运用法律手段具体实施保护生态环境的“中华生态保护第一碑”。



而今无锡放生的规模越来越大。以智悲放生为例,2015年05月17日,他们放生泥鳅、甲鱼、小黄鳝、小蛤蟆、螺丝、河蚌等共计199003位,资金合计32030元。2017年3月16日,他们放生数量达到10792位,以鲫鱼、鲤鱼为主,资金合计54523元。无锡放生组2017年3月25日则放生了鱼、虾、龟、泥鳅、螺蛳等138341位,实付资金6550元。这样的放生活动一般每周或每月一次。


规模最大的可能是祥云慈善基金会的发起人安笑明,从2008年学佛以来,他已坚持放生九年,花费五千万的资金,被称为“放生大王”。他们以前在太湖放生,后因太湖捕捞严重转到运河,现在则转到长江。放生的物种多为泥鳅和四大家鱼,包括青鱼、草鱼、鲢鱼、鳙鱼。他们每周放生两三次,放生款从一开始的几百,到后来的几千、一万,现在每次都有几万块钱。


安笑明的女儿安丹妮从小就跟着父亲一块放生,为防捕捞,他们常常是在天亮之前便结束放生活动,“做好事跟做贼一样”。


在她看来,放生最难的是在采购。以前晚上两点要到水产市场采购,要学会讨价还价,商贩的秤还经常不准,现在他们直接到养殖场采购,省去中间称量的环节,对放生的鱼儿来说,也可以少受一次罪。


和其他放生组织不同,因为是半夜去长江放生,有些危险,他们并不鼓励其他居士上船随行,“出一次问题可能放生就搞不下去了”。



放生之后,他们会派人看管几个小时,等鱼散掉。“刚放的鱼比较粘人”,她解释说,塘中的鱼到了湖里和江里需要适应温度,适应水流,没有安全感,一路颠簸也会晕车,有些会围着船快速打转,有些会游到岸边,但这样也容易被捕捞。


一两个小时过后,多数鱼儿就能适应环境了。导致鱼儿死亡的两大原因,一在捕捞环节,鱼儿可能受伤,二在运输环节,温度、含氧量等都需要注意。放生时很多人会抱着鱼儿放生,放生之后鱼儿可能还会游回你的手边,但她并不鼓励用手摸鱼,因为鱼是冷血动物,而且手上还会有汗,对鱼的健康不好。


对于外界的一些质疑,“放生变为产业链”、“破坏生态”等,安丹妮说,放生团队接触到的鱼类都是家养的,虽然他们的放生量已经不小,但和整个养殖产业比起来还是九牛一毛。他们在长江里放生的四大家鱼,还可以起到恢复生态的作用。五十年代时长江四大家鱼的数量有300亿尾,现在只有不足一亿。不过放鸟可能形成链条,毕竟吃鸟、养鸟的少。


她也看到放生中的一些乱象,比如有的人拿巴西龟放生,还有的人把鸟剪去羽毛,甚至有的人带着鳄鱼去放生。所以现在他们多是筹款,但并不鼓励自己带动物放生。


多年坚持放生,让安丹妮形成了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习惯,“现在出去玩,看到一条河,第一反应就是这里适合不适合放生。”


二、放生的渊源


放生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佛教传入之前,儒家就有关于放生的论述。儒家讲究仁爱,推己及人,及于禽兽。不杀生是因恻隐之心,是故“君子远庖厨”。


《吕氏春秋》记载了“商汤解网”的故事,


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曰:『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离(假借为罹)吾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孰为此也?』


汤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祝曰:『昔蛛蝥作网罟,今之人学纾。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汉南之国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矣。』四十国归之。人置四面,未必得鸟;汤去其三面,置其一面,以网其四十国,非徒网鸟也。


《孟子 · 梁惠王上》记载了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


王坐于堂上,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 曰: “牛何之?” 对曰: “将以衅钟。” 王曰: “舍之。吾不忍其觳觫, 若无罪而就死地。 ” 对曰: “然则废衅钟与? ” 曰: “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


孟子对齐宣王曰: “君子之于禽兽也, 见其牛,不忍见其死; 闻其声, 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但那时,放生还是王侯贵族的专属,真正进入民间流行起来,是在佛教进入中国之后。佛家讲究众生平等,慈悲博爱,诸漏皆苦,放下执念,为放生提供了思想资源。


《杂宝藏经》记载:一沙弥原本只有七天寿命,返家途中见池塘缺口,无数蚂蚁将被淹死,遂心生慈悲,用袈裟盛土堵住缺口,救了所有的蚂蚁。以此因缘,沙弥转夭为寿,得延命之果报。


《药师经》云:“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龙猛菩萨《大智度论》中说道:“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


在昙无谶翻译的《金光明最胜王经》中,还记载了“流水长者子”护生放生的故事。


流水长者子看到一池塘干涸,万尾池鱼为日所晒,危在旦夕。只好寻找树叶,为鱼遮阴。然后溯流而上,发现上游有人拦坝,将水引至别处,准备以此捕捉池鱼。他计算了下时间,如果让水回归原处,需要三个月。于是请求国王,得到二十头大象,“暂往负水,济彼鱼命。”他还拿出家中余粮,为鱼果腹。他还为鱼诵读佛经,解说十二因缘。


之后一场地震,万尾池鱼同日命终,往生仞利天。之后他们前往报恩,在流水长者子睡梦当中,送了万颗珍珠为枕,万颗珍珠垫足,万颗珍珠敷于肋下,并以天花覆身,天音入梦。那天晚上,所有国人做了同一个梦,十千天尊向流水长者子报恩,梦醒后记忆犹新。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今生积德,来世享福,“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当道德和功利联系在一起,放生也就渐渐流行起来。


先是帝王,南北朝最盛。北魏献文帝下敕勿用牲畜祭祀天地宗社,据说每年活七万五千牲畜的性命;北齐文宣帝断绝肉食,并下诏禁食虾蟹,只准捕鱼;梁武帝撰写《断酒肉文》,下敕以蔬果为宗庙祭祀用品,并派专人每天去屠宰场,买下即将被杀的生物放生;梁元帝下诏建立放生亭,并亲自撰写《荆州放尘亭碑》……


唐代时虽有灭佛之举,但也有崇佛之时。唐肃宗便于乾元二年(759)下诏,设立放尘池八十一所,由颜真卿撰写《放生碑文》。


到了宋代,宋太祖下诏民间二月至九月,不许采捕弹射。


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宋真宗下诏重修放生池,并禁止在淮州郡淮水上下五里内捕鱼,由欧阳修撰写《跋放生池碑》。


天禧三年(1019),杭州天竺灵山寺慈云遵式上奏朝廷,以西湖为放生池,而且自制“放尘慈济法门”,以为皇帝祈福之名,在每年佛诞之日举行放生仪式。


天圣三年(1025),四明山延庆寺知礼亦奏请在佛诞节放生,为皇帝祝寿,并请求以南湖为永久放生池。知礼为了使放生法会顺利进行而制订放生仪轨,并撰《放生文》以定其仪轨。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繁荣,捕杀亦盛。明代杭州云栖寺的祩宏是一代高僧,被后世尊为净土宗第八代祖师,又称云栖大师、莲池大师,他撰写了《戒杀文》、《放生文》、《杀罪》、《医戒杀生》、《杀生人世大恶》等文,积极倡导“戒杀护生”的观念。其中,《放生文》说道:


“盖闻世间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惨者,杀伤。是故逢擒则奔,蛆虱犹知避死;将雨而勇徙,缕蚁尚且贪生。何乃网于山、署于渊,多方掩取;曲而钓、直而矢,百计搜罗;使其胆落魄飞,母离子散;或囚笼槛,则如处图圈;或被刀砧,则同临剐戮。怜儿之鹿,舌氏疮痕而寸断柔肠;畏死之猿,望弓影而双垂悲泪。恃我强而凌彼弱,理恐非宜;食他肉而补己身,心将安忍?”


《杀生七戒》阐述了生日、生子、营生、宴客、祭先、祈攘和婚礼不宜杀生的道理,如,“婚礼不宜杀生。世间婚礼,自问名纳采以至成婚,杀生不知其几。夫妇者生人之始也,生之始而行杀,理既逆矣。又婚礼,吉礼也。吉日而用凶事,不亦惨乎?此举世习行而不觉其非,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四也。”


云栖大师在杭州城南北设立上方和长寿二放生池,并成立了放生会,制定了会约,改进了延庆知礼制定的放生仪轨,使之简单易行。


很多佛教高僧都鼓励放生。憨山大师云:“人既爱其寿,生物爱其命。放生合天心,放生顺佛令。”寒山亦云:“一念慈悲,救一物命,是一念观世音也。日日放生则慈悲日日增长,久久不息则念念流入观世音大慈悲海矣。”志公禅师讲过:“放生功德,不可限量。”


高僧大德们的这些开示,让佛教信众对放生更为重视,一旦条件适合,放生之风便会在民间盛行。


三、放生的仪轨和禁忌


宗教活动离不开仪式,在群体性的仪式中人的信仰会得到强化,心灵会得到净化。


宋代时,四明山延庆寺知礼曾撰写《放生文》定其仪轨,到了明代,杭州云栖寺的祩宏在其基础上做了改进,步骤主要有默想、洒水、说法、忏悔、发愿,并增加了念诵《往生净土神咒》和《十方华严经·十回向品》。


按现行《放生仪规》,放生全过程可分为洒净诵偈、说三皈依、放生发愿三个程序


1、称名: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念三遍)


2、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在佛前求忏悔。(念三遍)


3、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傍生。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念三遍)


4、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念数遍)


5、放生:希望你们,被放以后,获尽天年。临命终时,乘佛愿力,往生极乐。(念三遍)


6、回向: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念三遍)(结束)


如今汉地民间的放生仪轨更为简化,诵读佛经后便开始放生。放生结束后,再次诵读佛经,并为捐赠的居士祈福。


道教也讲放生,仪式上大同小异,只不过念诵的不是佛经,而是《吕祖仙师放生咒》。咒文比较有趣,引录如下,“天叱叱,地叱叱,罟网变成佛袈裟。山中鸟兽扫巢穴,水中鱼鳖尽扫沙。一切昆虫扫净土,若有一个走不脱,山神水将来救他。唵兴唎兴唎摩阿兴唎 变哆唎 娑婆阿。”念诵三遍后,向要被放生的动物洒下净水,并诵读放生善信的名单,然后将其焚化,再行放生。


和佛教不同的是,道教强调随缘放生、随时放生,这其实也是佛教的主张,但因佛教有佛诞日等节日,加之信徒有功德之心,反倒难以回归放生的本义。


在放生上,道教也有自己的思想资源,比如道教主张仙道贵生,不伤物命。《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说:"子欲学吾道,慎勿怀杀想。一切诸众生,贪生悉惧死。我命即他命,慎勿轻于彼。口腹乐甘肥,杀戮充饮食。能怀恻隐心,想念彼惊惧。故当不忍食,以证慈悲行。"


和仪轨同样重要的,就是禁忌。云栖寺的祩宏(莲池大师)曾作《放生须知》,“遇生能放,虽是善功,但济色身,未资慧命。更当称扬阿弥陀佛万德洪名,讽诵大乘诸品经典。然虽如是,但凡买生火急须放,讽经不便,只以念佛相资,若隔宿买而来朝始放,或清晨买而午后犹存,必待陈设道场,会集男女,迁延时久,半致死亡,如是放生,虚文而已。


今之放生多重虚文,或将鱼鸟担至寺内,行数十里,或天气炎热,或数多拥压,半致伤亡,如是放生,直同送死,且每有於某佛菩萨诞生先数日向贩家定鸟若干,鱼若干,如此,不但无功,而且有过,倘彼不先定,贩者不必网捕,今以钱令网捕岂非过在我耶。”他提出“三无定”法则,放生须注意三事:


(一)无定物,无论陆走飞禽,遇即量力买放。  


(二)无定日。虽每月一次,或佛诞日举行,万不可限定日时。避免贩者从中渔利。 


(三)无定处。今日此地,明日他处。频频易动。不令贩者先期搜集。


但这些禁忌都是当时的总结,因为古代时不会有巴西龟等外来物种,也不会有用遥控器控制电子秤等问题。今之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1、不要去不熟悉的地点放生。放生之前,应先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适合哪些动物存活,捕捞是否严重。


2、不要选择不适合放生的物种。既包括破坏当地食物链的外来物种,也包括无法在野外生活的畜类、禽类,和一些受伤的动物。


3、不要选购不适合吃养的野生动物,尤其是鸟类,以免助成产业链,让整个物种遭殃。


4、不要让商家知道是放生之用,以免缺斤短两,因为放生的人和饭店不同,不会逐一称量。


5、不要不顾动物的生死,运输中注意生存条件,放生后防止捕捞。


6、不要用身体亲近所有动物。如鱼类、蛙类等不适合用手触摸,于其健康不利。


7、不要集中在某一天放生,尤其是规模较大时,这可能会加剧捕捞。


针对放生中出现的种种问题,2014年,中国佛教协会向全国佛教四众弟子发出以下倡议:


一、慈悲为怀,随缘放生。组织放生活动的寺院或团体,应认真讲解放生的目的、意义及相关知识、注意事项,培养信众的慈悲护生意识,提倡随缘尽力、慈悲合理地放生,不刻意追求数量和形式。


二、讲究科学,合理规划。放生之前,应对被放生动物的习性、检疫情况,放生地的生态环境、食物链结构等进行必要的了解,必要时可向有关专家或机构寻求咨询和帮助,确保被放生动物的习性、数量、健康状况与放生环境相协调。合理规划放生的规模、次数和物种,努力避免放生动物对人类生命、生活或放生地生态安全造成威胁。


三、精心组织,如法进行。对放生动物的运输、看护、释放及有关佛事活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尽量减少放生动物在放生过程中的意外死亡。释放动物,应避免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放生法会,应按照佛教仪轨如法进行,体现拔苦与乐、普度众生的佛教宗旨。


四、放生的挑战


放生要想重新兴盛,需要处理好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消除外界的误解,二是如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很多人从媒体上看到的是放生的乱象,也因此对放生产生误解,有人觉得这是在做无用之功,有的人觉得这是在破坏环境,但究其原因,一是媒体报道的特点,“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日常的、规范的放生活动媒体一般不会关注,没有新闻价值,加上和宗教相关,很多记者会自动避开,因此对放生的整体状况不大了解,可能会形成夸大个案、以偏概全的效果。


二是随缘放生变成了随意放生、随兴放生,这当然会伤害动物、破坏环境,但其实缘是机缘、是缘分,放生和修佛一样,虽然人人皆可成佛,但都需要修为和学习才能达到。放生和其他事情一样,都是有门槛的,这个门槛不是钱,而是发自内心的慈悲,这样就会去探寻放生地是否合适,了解哪些动物适合放生。


其实这也是老问题,两千多年前就有过。《列子·说符篇》记载了“周简子正旦放生”的故事: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这说的就是放生成为产业链的问题,好在周简子从善如流。


《孟子 ·万章上》则提到“子产蓄鱼”的故事:


“昔者有馈生鱼於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就放生来说,子产的这种处理方式是不可取的,随兴放生,很容易被蒙蔽。


三是佛教自身的特点,佛心自观,真相自现,因此不屑于澄清误解。这就导致放生规模虽然在不断扩大,但仍局限于信众当中,难以对公众产生影响,也不利于佛法的弘扬。而且很多佛教徒讲究发心,对动物的生死并不关注,即便有人做错了,他们也不会给出明确的警示,仍是宽慰之语。


有人在“放生吧”中求助,“我再网上买了200天鲤鱼苗。买回来都没问题。分别放到4个桶里,结果死的很快。下午买回来的。今天下午没课才能去放生。死了几十条小鱼苗。我真是心里好自责。对于死掉的小鱼怎么办啊。我还念地藏经让他们听”。


有吧友回复,“阿弥陀佛!”“给他们念皈依和佛号,大悲咒,有大悲水撒点大悲水,然后埋了。”“放生难免有死伤,这也算是他们的缘份,总比让他们被杀被剁强的多。”“对错造业与否,在发心一刻就决定了,你救生命,发的是善心慈悲心,下次多注意就好。”


还有人引用印光大师的话,“彼必期于万无一失,方肯行放生,则令世人尽寿皆不行戒杀放生之事矣。其人将来必膺万无一人能救己于死也。”


但如果都是这样的态度,放生之人怎会真正吸取教训?


在我看来,至少也应该探究一下鱼的死因吧。即便不能万无一失,但在力所能及范围之内,降低动物死亡率总是必要的。


钓鱼吧的人也来捣乱,“完了要遭报应了,全家要死的”,这虽是调侃之语,但放生未果,从教理上来说,是否也应该承担一些道德责任吧?


生态保护已经成为社会主流话语,佛教放生的理念也与之吻合,而且,这才是真正的护生。但这需要索达吉堪布等高僧或佛教寺庙的引导,让信徒在放生、食素的同时注重保护环境,甚至发起成立专业的环保组织,这也与大乘佛教注重的利他、慈悲众生的理念相吻合。




佛有三个不能,不能改定业,不能化无缘,不能度尽众生。


韩青,云济公益发起人,传益社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