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瞭望智库
2015年底,新华社获批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首批10家国家高端智库试点之一。瞭望作为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是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与先期成立的瞭望智库一体化运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瞭望智库  ·  全程戴手铐脚镣,他们被这样驱逐...... ·  19 小时前  
政事儿  ·  蓝亮亮,二次被处理 ·  2 天前  
澳门特区发布  ·  行政长官岑浩辉与黑龙江省委书记许勤会面 ·  3 天前  
澳门特区发布  ·  行政长官岑浩辉与黑龙江省委书记许勤会面 ·  3 天前  
半月谈  ·  习近平主席宣布哈尔滨亚冬会开幕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瞭望智库

西方,你们的双重标准真的够了!

瞭望智库  · 公众号  · 政治  · 2016-12-22 06:01

正文


当土耳其刺客枪杀俄罗斯大使后高呼“不要忘记阿勒颇”之时,叙利亚再次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长期致力于国际政治领域的资深美国媒体人马特·珀波尖锐地提出:长期以来,西方一直高呼“人权乃普世价值”的口号介入中东事务,然而,面对过去和现在均遭受着巨大苦难的非洲,西方却漠不关心。


西方,在关注叙利亚的时候,请不要忘记卢旺达!


文︱瞭望智库国际观察员李雪

本文部分观点编译自《国家利益》网站文章《Aleppo Isn't Rwanda》,作者为资深美国媒体人马特·珀波,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


12月19日,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安德烈·卡尔洛夫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出席活动时遇刺身亡。


土耳其刺客杀人后高呼口号


为表达俄罗斯支持阿萨德政府的抗议,这个年仅22岁的土耳其警察在枪杀俄罗斯大使之后,高呼着“不要忘记阿勒颇,不要忘记叙利亚。”。


战火、仇恨和死亡,使阿勒颇一次次引得举世瞩目。


然而, 在西方高呼人权、锲而不舍地插手中东事务之时,饱经痛楚折磨的非洲大陆被西方冷漠地排除在视线之外——当涉及非洲之时,西方总是采取双重标准。


1

阿勒颇正在成为卢旺达?



12月8日上午,叙利亚政府军重新夺回了阿勒颇旧城区的大部分领地。阿萨德表示: “对于我们而言,拿下阿勒颇是重要的胜利,但是这绝对不是叙利亚内战的结束。”


巴沙尔·阿萨德


巴沙尔·阿萨德重新掌控了叙利亚城市阿勒颇。实际上,由于双方各执一词的宣传攻势,我们在外部很难看清当地的实际情况。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阿勒颇似乎已经陷入死神地狱,成为让观察者心惊的毁灭之城,即便人们正在撤离也于事无补。


战前与战后的阿勒颇


叙利亚内战打了5年多,阿勒颇硝烟弥漫了4年有余。大量平民死亡,这充满血腥与硝烟气味的惨剧,使我们不由得想起了卢旺达大屠杀—— 正如一位联合国使者所言,叙利亚正在成为另外一个卢旺达。


注:阿勒颇距离土耳其边境仅50余公里,是叙利亚北部的交通要道和军事重镇,历来是中东交通和贸易的枢纽,曾是叙利亚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工贸集散地。2006年,阿勒颇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遗产。战前人口约230万,高于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


2012年,叙利亚反对派武装经土耳其和叙北部伊德利卜山区渗透进阿勒颇,这座城市就被一分为二:忠于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政府军控制了西部城区,反对派武装和极端组织则控制着东部城区。残酷的巷战和炮击,以及反对派使用大当量的自杀式爆破卡车,使昔日繁华都市变成了一片废墟。


我们可以用诸多辞藻来形容战事和杀戮的惨烈之甚。然而,当我们拿阿勒颇与卢旺达作对比时,与那些徒有其表的说辞相比,死亡人数更有说服力。


1994年,在短短3个月里,截至卢旺达惨祸结束之时,超过80万人死于非命;过去5年多的时间里,叙利亚战火持续熊熊燃烧,据最高统计,因战争死亡人数约为50万。


2

西方,请不要忘记卢旺达



卢旺达大屠杀


卢旺达惨祸同样是发生在内战之中,但是,它不是一场由派系、代理权、意识形态冲突所导致的自相残杀,而是在两个族群之间展开的毫无依据的仇杀——胡图族极端主义者们对图西族和胡图族温和派人士进行的一场系统的屠戮。


PBS (美国公共广播公司) 取材该事件制作了一部名为《卢旺达冤魂》的纪录片。 (该片真实记录了卢旺达大屠杀期间尸骨堆积成山、为老鼠啃噬而无人过问的画面,其惨烈程度之甚,叫人目不忍视)



在卢旺达大屠杀期间,任联合国驻卢旺达维和部队司令官的罗密欧·达莱尔将军把那段经历称为“与魔鬼握手”——那些杀人犯如此突然、令人费解,以至于面对这种大规模的集体癫狂行为,目击者只能将其归因为某种超自然力量的推动。


注:罗密欧•达莱尔,加拿大将军、曾任上院议员。在卢旺达大屠杀期间,曾率领一支不足300人的多国部队成功挽救了将约两万平民的性命。


卢旺达大屠杀中幸存的儿童


这给卢旺达事件带来了一种特殊属性,与这个世界经历过的每一场血腥战争都不尽相同。


然而,如果我们仅就残忍程度进行类比,就会发现一个重要问题: 这个世界上已经有了其他的“卢旺达”,而这些人间炼狱无一例外地都在非洲。 其中,有些直接与原始的种族灭绝相关。


然而,大多数此类事件都被西方忽略掉了。


3

被西方忽略的非洲惨祸




第一次刚果战争


此次战争发生在1996年至1997年,大批卢旺达人逃至当时的扎伊尔东部地区,引发“卢旺达入侵”,动摇了该国政权。


在卢旺达和乌干达等国外势力支持下,反叛军推翻了时任扎伊尔共和国总统蒙博托·塞塞·塞科政府。叛军首领卡比拉自立为总统,并恢复“扎伊尔共和国”原名——刚果民主共和国。


在接下来的7个月里,成千上万的人因此丧生,并给紧随其后的第二次刚果战争埋下导火线。


第二次刚果战争


扶植卡拉比上台后,卢旺达驻军迟迟不肯离开,因此,双方猜忌日益加深。卢旺达势力开始把枪口对准了卡比拉政权。1998年8月,第二次刚果战争就此拉开序幕。


据国际救援委员会估算,此次战争造成的死亡人数在300万到760万之间,成为二战以来的最具杀伤性的冲突。


不仅如此,到2003年战争结束(交战双方达成和解并共同组建刚果民主共和国过渡政府)时, 前后涉及9个非洲国家、20支武装力量,导致超过100万人被迫流亡,是非洲现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


然而,动荡并未因战争结束而终止。


4

“人间炼狱”仍在继续




中非共和国仍然身陷内战——穆斯林的赛拉卡叛军与基督教的“反巴拉卡”民兵组织冲突不断,导致近百万人和近半国家陷入险境。


从当前来看,能与卢旺达大屠杀相提并论的,要数让人听到骨头发冷的南苏丹内战。 南苏丹,这个全世界最新成立的国家(成立于2011年),诞生于为黑人基督教徒提供庇护、使其免遭北部苏丹政府屠戮的斗争之中。这种斗争很快恶化成为流血冲突。


南苏丹乱局


2015年以后,形势急转直下。由于丁卡族和努尔族人的剧烈冲突,联合国已经发出警告:目前,这个国家正处于“全面种族内战的边缘”。按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的说法,南苏丹站在了“一场全面种族灭绝的尖端”。


据相关统计,这场战争带来的死亡数字为30万左右。


平民伤亡最受关注,但它并不是上述冲突的唯一副产品——村庄被烧毁、女性惨遭暴行、婴儿被杀死、儿童被迫参与战争……


由于很难把激进分子和无辜平民区分开来,非洲爆发的战争常常会演变为全民战争,战争和种族灭绝的界限往往也很模糊。


在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的中国军人


5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