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圈外孙圈圈
孙圈圈,外资咨询公司项目总监。本号反鸡汤反鸡血,反对盲目努力。别努力啦,你根本不是因为懒!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清华经管学院职业发展中心  ·  招聘 | 高盛2025 ... ·  昨天  
HR笔记本  ·  HR都有哪些发展机会? ·  昨天  
HR实名俱乐部  ·  500亿HRD,谈如何成为业务型HR ·  2 天前  
CareerIn投行PEVC求职  ·  就在今晚!这个4.4亿美金的IPO引领中国企 ... ·  5 天前  
清华经管学院职业发展中心  ·  活动 |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圈外孙圈圈

那些爱上学习的人,都活成了什么样子?

圈外孙圈圈  · 公众号  · 职场  · 2017-04-18 21:24

正文

如果我跟你说,现在有一家互联网公司,刚成立,没有自己的办公室,没有高薪,做的事情也不是风口,你愿意加入吗?


这个问题问我100遍,我的答案应该还是否定的。相信你们也一样。


可这是圈外在半年前成立时候的状态。


但,那样的圈外,都吸引到了什么人呢?开发课程的是来自著名咨询公司的资深顾问;负责产品技术的都来自著名的互联网大厂;即便实习生,也都是学习能力超强、赛过很多工作3年的人……


回头发现:我想挖的人,从没失手过,都加入了


跟一些投资人聊起这个,他们都觉得我领导力很强:初创公司,拒绝了天使投资、没有过创业经历的情况下,竟然可以搭建起这样的团队。


其实我们很容易以为,能够吸引到优秀的人,是因为老板靠谱。这固然重要,但对于优秀的人来说,做的事情本身正确,可能更加重要


去年底公司年会的时候,我整理了几张PPT,里面全是用户给我们的留言,讲圈外如何改变了他们。播完PPT,我只跟大家说了一句,大意是:是你们,让他们的人生变得更好。


除此而外,没有提一个关于梦想、前途的字眼。


一直到现在,我也很少给团队打鸡血,我们每次开会都很直接,上来就谈具体问题,有了结论就散会去执行。但我坚持做一件事,就是把用户的反馈分享给他们,或者干脆把他们拉到用户群里。


对于优秀的人来说,最大的愿望莫过于改变世界,而改变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就是在改变世界。亲眼所见自己的工作价值,那种成就感是任何鸡血都无法代替的。


所以,圈外从去年10月份第一期训练营500人开始,完课率就已经超过了60%(行业平均水平在3%-5%)。在外界都高喊快速变现的声音下,团队坚持了自己的初心,一遍遍打磨课程和产品。而团队坚持的动力,不是来自我,而是圈外这群可爱的用户。


所以今天,我挑了一些用户故事,跟你们分享。毫不讳言,我是在宣传圈外(圈外团队所有人,都是改进产品和课程的,没有一个是负责推广的,而我们又没有任何推广预算,只好我这个创始人来兼做了)。


但更重要的是,这些故事的主人公也都是普通人,他们经历过的困惑、挑战、挣扎,我和你们也一样都不会少。


所以,我抱着这样的想法来分享这些故事:他们激励了我,或许也能够激励你,如果某些故事能让你有所触动,或许我又改变了更多人。又或许,他们通过今天的文章,认识了更多的朋友,就像我通过公众号,认识了你们当中的很多人一样。


想要认识他们,可以在文章下面留言,或者关注他们中一些人的公众号。


一直相信,内心相似的人,最终都会相遇,我希望,这个相遇,是在圈外。




慢慢,圈外教练

微信公众号:慢的成长之路

(id:gongmanman02)


圈外人的特质


我猜,喜欢圈外的读者们大概都有一种共性,就是喜欢给自己找点不痛快,看到自己的认知局限,也被另一种极其理性的思维所吸引。


于我而言,圈外不是用来消遣的,是促进我思考,帮助我重新认识很多东西的地方。


和圈外有更深的联系是去年十月份,亏我眼疾手快,终于抢到《结构化思维》训练营的名额。


那时候每天都在期待着上课,期待着能学到新的东西。我被大家极度高涨的学习热情带动着,惊艳于同学们的逻辑和才情。

 

可贵的是,我真的由于在圈外的学习和经历,改变着自己的处境,并一点点成长着。


后来又参加了《分析与解决问题》训练营,课程开始前,我们需要写一个自己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去学习。


我写的是“如何通过不断学习来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奇怪而又别扭是不是?通过这个问题,就能感受到我强烈的无助和拧巴感。


那段时间做了很多尝试,可是没有丝毫改变,很不甘心。


开始上圈外的课程,自己就开始变得更纠结了。在圈外学习,有时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它会把真相扒开了给你看,以前只是觉得隐约的不舒服,这里会教你看那些不太舒服背后强大的不合理性。


后来,用学过的东西来分析自己的问题,课程结束的时候写了两千多字的分析,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澄清,从一堆杂乱的文字和思绪里找到线索,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已经毕业三年了,但是自己还是没有一点职场竞争力,感觉像个废物”,这是我结识“圈外”之前的心态,对现实无能为力,不断地指责自己,想努力却找不到方向。


而现在,短短的时间不可能脱胎换骨,但整个人的心态都已经好多了。我已经换了个部门,对工作重新充满了热情,感觉终于能找到自己的价值了




lily,

圈外优秀学员

不务正业的酒店人转行互联网HR

继续不务正业中


工作多年,似乎一直亦步亦趋


2015年转换跑道,跨行又跨业,每天都绷紧发条百分之二百的投入,到16年公司人员到位,自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享受生活时,却突如其来的无所适从,莫名其妙地开始焦虑和恐慌

 

当时我下意识地明白,我病了。正所谓书读得不多,想得太多,就是我这样(meng bi脸)。


这样辗转到了国庆,之前关注的公众号圈外的一条消息像闪电一样击中了我:有钱出去旅游,有钱出去吃喝,就是没钱投资自己的大脑(大意)


就在那刻我告诉自己,停止胡乱YY,行动起来去改造自己。


学着把情绪先放在一边,投入到课程的学习当中。让我惊讶的是,同期的几百号学员里,竟然有那么多优秀的、回答问题和解答难题样样行的人,让我这个30+的人有些汗颜。


(其实学习之前还是半信半疑的,毕竟目前充斥所谓干货的大号,数都数不过来)


和他们在一起互相学习,做练习题目,尤其小组模拟练习,带来的提升不可估量,最意外的是,我发掘了自己的一项小技能:宣传能力以及在活动策划和预热方面的技能。


这么多年的职业生涯,似乎都是亦步亦趋。从来没有停下来想想自己的下一步怎么走,似乎一直都是靠所谓的经验和本能来行事。


转换跑道跨行又跨业,在风风火火的忙碌中忘记了最终选择的理由。在圈外的学习,让我不再是漫无目标的辣鸡,至少可以有一份可以依据的锦囊,来进行自我指引。


人在低迷的时候,如果有一位导师,或者朋友愿意帮助你走出来,真是很大的幸运。


于我,这就是圈外。




jessie

资深运营,圈外教练

微信公众号:Jessie的心灵流浪记

(id:way2peace)


什么是高效学习?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好的内容,发到朋友圈怕朋友嫌你太上进。学习输出,找不到合适的小伙伴,只能一个人练习。


既然没有人,那就一个人默默练功好啦,憋足气最后来个大反转,这样才完美嘛。


过去20多年,我也是这么想和干的,直到最近,才真正意识到,这样的学习方式其实很低效,而我却不自知。


有人可能会说,从知识到能力,最重要的不就是doing吗?做好这一步就可以啦。那问题是什么呢?我的感受是,从知识到能力,最重要的是learn by teaching(以教代学)。为什么这么说呢?讲两个小故事。


1、learning by doing(实践中学)


16年12月,我参加第一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训练营,分完小组,我自告奋勇地做了小组长。


事后才知道组内各种牛人,作为普通学员,我要如何才能让大家信服呢?当时能想到的是只有比他们更懂。


所以,那21天,即使临近年关,工作很忙,每天仍然一大早挤出半小时,认真完成作业,为了有个不被打扰的环境,有时甚至躲到卫生间去学习。


当然,付出总有收获,比如解决问题开始有自己的框架,也慢慢养成了学习的习惯……


不过,我并没有满足于这些,为了不掉队,我开启了在圈外的开挂人生,做教练、报名RISE内测、参加线下学习工作坊……输入超多,然而困惑又来了——感觉输出效果不佳。


2、learning by teaching(以教代学)


问题出在哪?是圈外的输入内容不够多吗?还是要加大其他渠道的输入?


不怀疑圈外的内容,但又没有新的前进方向,我有点“痛苦”。


这时,小备(注:圈外的内容负责人)的教练课“救”了我(注:圈外对入选教练的学员,都有专门定制的课程)。小备强调,学习最重要的是learning by teaching(以教代学)。


在小备的启发下,我尝试给部门同事做培训,从绘制个人商业画布到思维方式,本以为滚瓜烂熟的内容,在举例时,却时常卡壳,逼着我不停地思考。


结果还是很开心的,培训获得了同事的一致好评,还被列为了公司部门的定期培训内容。


其实,这次培训收获最大的不是同事,而是我。


因为通过培训,我发现临场发言能力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提升、知识点如何进行承上启下、如何设计才能让听众更喜欢、如何增加互动才不至于全场一个人自嗨,等等。


这些不足,都是我在输出时,可以改善的地方,也是短时间内能提升的地方。如果不去教别人,我很难意识到这些。


最后,再次引用圈外的话,learning by doing可以让你的学习效果达到75%,而learning by teaching的效果可以高达90%。


所以,大家不妨试试。




vigro

在校大学生

微信公众号:步履所至

(id:bulvsuozhi)


我决定不考研了


去年这个时候,我还是个有点迷茫的小姑娘,(在前男友推荐下),圈圈的文章进入了我的视野,一见如故。


试着用文中的方法来指导实践,小有起色,我开始不满足于看文章。


所以,当暑假工资到账后,我立即报了圈外的“结构化思维训练营”。之后,作为组长的我熬夜和来自天南海北的“叔叔阿姨”们(课程里大部分是职场人士)头脑风暴,理思路,做PPT。


时光不负努力,我最终带领小组在500人的角逐中拿下了“TOP1”,自己也成为了“优秀学员”。

 

接着,在圈外我认识了很多又牛又有趣的人(圈外真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通过他们,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比如,认识璐璐时,以为她和我一样大学在读,后来才知道她是中科院的生物博士。


还记得我问她考研还是就业,她简明而有力的回答“超级个体”,然后我恍然大悟:对啊,我一直想要追求的不就是这个吗?然后当晚就做出了决定——不考研!

 

我知道,没来由的想法根本不是思考,所以当时特别认真地用正在学习的“分析与解决问题”方法来解决问题。


我试着澄清自己的需求,不断去问自己最根本的问题,去挖掘自己的内在诉求:考研的目的是什么?这个目的一定需要考研来实现吗?


我不断推导,去假设,去验证。最后,心里才确定,考研对我而言,可能并非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路径。(注:她的具体分析过程,在今天的微信二条里可以看到)


有时候想想,会很庆幸,自己能够在大学阶段,就能够遇到这些。


在圈圈早期文章“三十个脱轨人生”中,有很多各行各业的牛人,他们每一次华丽转身都是源于对自己内心的追求。而不是陷入别人的故事里,跳出“知道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怪圈。


透过别人的故事,看到自己的模样,向外一步步突破自己的认知障碍,慢慢跳出自己想要离开的“舒适圈”,活得越来越勇敢;向内一次一次地接近自己的内心,听清内心真实的呼唤,活得越来越自由


感谢一直在进步的圈外,也感谢一直在努力的自己!




黄国宏

中医,圈外学员

微信公众号:黄国宏的随诊记录

(id:SZHjst)


很多人会奇怪,一个中医为什么会关注圈外?这里要给中医正名下,中医其实是一个特别讲究思维的工作(虽然行业内大多数人并没有很强的意识)。


辗转在其他公号看到圈圈的文章后,立马关注了。


一路上了圈外的各个课程,因为圈外比较强调实践运用,我就开始试着用它来改进自己跟患者沟通的方式,试着用它去找到患者最本质的问题,而不是停留在表面问题上(注:他的具体沟通过程,在今天的微信二条里可以看到)


一段时间下来,我的业务能力确实得到了提升。


然后,今年就开始用圈外教的内容写公号了,(课程结束后,我们一帮一起学习的朋友,为了监督自己,每周规定用结构化思维写一篇文章)


这在之前是不能想象的,虽然自己了解很多专业知识,但是对如何写出来传达给别人,一直很难下笔,不过现在已经写了几篇,克服了自己2年的心理障碍。




Cindy

世界500强公司市场经理 

圈外优秀学员

微信公众号:初见杂记

(id:Chuchujiani)


和圈柚们线下见面时,我们总会先问一下:哎,你是怎么关注到圈外的呢?就像一种隐秘的接头暗号。


最初我是在“奴隶社会”的公众号上看到圈圈的文章,深受启发,并就此关注了圈外的公众号。后来圈外开了课程训练营,我报名了“结构化思维”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课程。


在“结构化思维”课程中,圈圈曾经说过“学习课程最有效的方式,是带着问题来学”,而当时,我正好在帮公司做一个分析报告,所以自然而然地就将这个实际案例用来做作业。


三周的课程,每周都有一个作业,当我回顾第一周到第三周的作业时,惊讶地发现,作业虽然就同一个案例进行分析,但我的思考角度逐步变得更全面,论证也更严密,表述也更有层次,切实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


在工作中,我的分析报告也得到了老板的认可,甚至成为了公司制定策略的讨论依据。

 

另一个故事,是圈外的一个文化,帮助别人。一次线下工作坊,有位同学提到想转岗做市场,但是他对市场的岗位职能并不太了解。


通过交谈,我了解到,他目前在一个较小众的领域内做研发,模糊地觉得自己可以转行做市场数据分析。


但就我对他所在的行业和业务模式的了解,我告诉他,专职做他所说的市场数据分析的岗位可能会非常少,这一点也得到了这位同学的印证。


接着我又引导他了解市场岗位的职责,挖掘他的过往职业兴趣优势,最终帮助他了解并确定了,他想转的岗位其实是技术销售。


虽然时间较短,我的引导和回答也许并不十分专业,但是这位同学还是觉得获得了帮助。


能够帮到人的感觉非常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更多的圈柚,也是我的一个希望。


这就是我认识圈外、圈外帮助了我、以及我通过圈外帮助别人的故事。




Y头

斜杠青年,圈外RISE内测用户


我是一名在校老师、一家公司的市场负责人、业余健身教练,平时专注于自我成长和提升。


所以,作为一个有文化有追求的人,关注圈圈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啦。圈外是个很特别的地方,这里学习的朋友也很不一样。


举个例子,平时我们在群里讨论事情,都是严格按照学习的知识点来说话,理性分析,而不是随意灌水。


如果有人胆敢在群里,发表一些没有根据的话,圈柚会冲出来说,这有没有学过怎么分析问题啊,这哪哪哪都是逻辑漏洞啊。哈哈哈,这就是我们。






黄宇凌

圈外优秀学员

微信公号:黄青椒

(id:hqingjiao)


在圈外学习有这样一种感觉——学了就能用。作为去年刚毕业的愣头青,第一份工作并不对口,刚参加工作的状态便是骑驴找马,心不在焉;又担心贸然换工作,会不会跳入另一个坑,万一再交不起房租不是很丢人?


后来在圈外的学习过程中,知道了“个人商业画布”这一工具,仔仔细细地给自己做了诊断,明确自己各个纬度是否匹配,最终的结论还是,留在原来的单位更适合我。


另一个,在圈外学习的技能十分适合我的岗位,文章阅读量屡创新高;在社群管理过程中,也吸引了一小撮粉丝;工作汇报时,能够让老板轻松读懂我的意思知识体系的搭建,也有相应的套路。虽然工作上还有很多不足,但在这个岗位上还算得心应手。


估摸着找下一份工作的时间也快到了,希望思维能力的提高帮我带来的业绩,能作为我转行的敲门砖!


 


路上

圈外深圳学员


老实说,第一天上完课时,心里是崩溃的,大家的反馈全是正面信息,用什么方法解决什么问题balabala……当时心里的OS是,这托也太多了,虽然课程不错,也不至于弄这么多托儿来吧。


之后跟助教聊天,还特意提出了这个疑问,助教只是淡淡地回了句:哪来这么多托啊(圈圈注:这个事儿我印象挺深,因为助教告诉我的时候,我一脸懵逼)。一路跟到今天,从路人到真正喜欢上这个地方。才深刻体会到:对啊,哪里有什么托儿啊。


要说有,我们都是吧……

 



FRANK

某网络创始人,圈外学员


今天用grow模型,帮朋友分析项目,替他挽回好几百万。被别人一忽悠就想投资,我身边很多朋友都这样,脑子一热,就把钱投出去了。如果我三年前认识圈外就好了,也就不会别人忽悠投掉好几千万,一夜回到解放前。


之前也没有很认真的做练习,这次对我触动还是很大,虽然分析有很多地方还需要改进,但已经很有说服力力,学好不光对自己有帮助,还能帮到很多人,谢谢圈圈。


(圈圈注:这段话,是这位大叔发给我的微信消息)


 



空心菜

圈外学员


圈外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不鸡汤、纯干货。


因为圈外,结识了一帮超耐心、超热情、超真诚、超有责任、超爱分享、超会鼓励的小伙伴。


因为圈外,遇到任何困惑时,都能感觉身后有一个智囊团


因为圈外,我那容易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的顽疾也开始被松动了….


不断告诉自己勇敢一点,心态慢慢变得平和,状态慢慢变得自如,一切改变好像刚开始,朋友说:因为你正在慢慢与世界建立联系。


 


Manphy

市场专员,圈外上海学员


第一次遇到圈外,是在36氪上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顺着文末的公众号搜索关注,查看历史消息,一看就是整整一个小时根本停不下来,当时就爱上了在鸡汤鸡血文横行时代里的这股清流。


第一次参加圈外课程,16年10月,那个月初还为9月刚开结构化思维,自己知道太晚没报上名遗憾,在10月末恰逢再次开课,毫无犹豫。从此解决问题,求职两件套,一样都没落下。


第一次见到圈圈本人,是她的新书《请停止无效努力——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快速进阶》在上海书城的签售会,当时她邀请了她的前任领导来签售会,我还发了张照片给我的领导,说希望有朝一日,也能让你成为我的某次活动的特邀嘉宾。


当你爱上某个人身上某种特质时,崇拜她,靠近她,学习她的方法,拥有这个让你心动的特质吧。




孙雪

线下教育工作者

微信公众号:你想不想搞点事情

(id:fireflyandshade)


在圈外学习,最大的感受是认知能力的升级,以前觉得很多事情非黑即白,现在发现很多事情其实有很多角度,很多问题解决的途径也不只有123。以前看完书,再次讨论时一句话就能把自己结束,现在可以从a讲到z。一点感受,还在不断学习进步中。


                       

以上这些,就是激励鼓舞我们的圈外用户们……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因为篇幅有限,今天不一一展示了。


一个投资人曾跟我说:这些用户,是圈外最大的财富。


深以为然。


最后,预告一下:圈外从12月份开始,整个团队就在开发新的学习产品RISE(不是训练营),是一个不同于其它知识付费产品、不同于传统在线教育产品的形态,现在已经内测了三批用户,不出意外的话,明天就会跟大家见面了。我很鸡冻,圈外团队也很鸡冻,参与内测的用户们好像更鸡冻(虽然这意味着,他们继续使用就要付费了)


因为是正式开放后的首批用户,所以还是老规矩,限额招募。


具体的情况,我们明天聊吧!


另外,今天的这条,可能是有史以来圈外最感性的文章了。不过,二条还是回归本性,给大家分享几个实际案例:圈柚们如何用圈外的方法论,解决某个实际问题的。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皆个人原创,发文频率不高,但只发干货,所以——

置顶我,是为了提醒自己,埋头努力时,不忘抬头看看

推荐文章
清华经管学院职业发展中心  ·  招聘 | 高盛2025 Investment Banking Off-Cycle Internship Program
昨天
HR笔记本  ·  HR都有哪些发展机会?
昨天
HR实名俱乐部  ·  500亿HRD,谈如何成为业务型HR
2 天前
清华经管学院职业发展中心  ·  活动 | 上海国际集团2025年校园招聘-清华大学专场宣讲会
6 天前
ZOL中关村在线  ·  朋友圈不给你点赞就是不喜欢你?
7 年前
妙法佛音  ·  【法音梵唱】《一轮明月照禅心》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