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韭菜的成长记录
深度研究行业及公司基本面, 一起探索大牛股的内在基因, 与企业一起分享净利润的增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实习生招聘  ·  中银国际证券上海&北京债券承做岗实习生招聘 ·  昨天  
上海实习生招聘  ·  中银国际证券上海&北京债券承做岗实习生招聘 ·  昨天  
Wind万得  ·  Global Fund Insight ... ·  昨天  
金融早实习  ·  广州期货交易所2025年度招聘公告 ·  2 天前  
Wind万得  ·  突发!未来十个月难降息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小韭菜的成长记录

凌鹏2025年投资策略《返璞归真,走向光明—上》

小韭菜的成长记录  · 公众号  ·  · 2025-01-30 00:10

正文

由于微信公众号试行乱序推送,您可能不再能准时收到推送。为了不与小韭菜失散, 请将“ 小韭菜的成长记录 ”点亮为星标账号,并常点文末右下角的“ 在看 ”。



会议要点


1. 2025年年度投资策略概述

•返璞归真的方法论意义:强调方法论的重要性,认为没有好的方法论难以取得稳定结果。当前A股在方法论上存在问题,需要解答。投资应做到返璞归真,这是在市场中取得稳定收益的基础。

•走向光明的市场前景:认为2025年市场会比2024年更好,即走向光明,但前提是要做到返璞归真。市场正从泥沼中走出,整体趋势向好。

2. 牛市基础与市场现状分析

•自上而下看牛市基础:中国A股的牛市基础已形成,这里的“自上而下”并非探讨宏观经济具体数据或市场点位,而是对宏观社会、股市及投资者状态的描述,通过这种描述判断市场所处季节。2024年11月12号及25号的文章系统性阐述了相关看法,包括股权投资年代代替地产投资年代的转换以及股票市场从融资市向投资市转变,这需要投资认知发生变化。

•自下而上的微观困境:虽然自上而下有牛市基础,但自下而上微观基础不稳定。从2022 - 2023年市场微观结构看,存在“死亡循环”,即市场整体低估,但投资者不愿买低估而愿买高估,高估破灭后为维系高估抽水低估,导致市场估值越来越低。市场呈现金字塔结构不合理,从2021 - 2024年数据看,传统低估行业表现相对较好,但主流机构行为与市场结果背离。

3. A股摆脱熊市的尝试与分析

•茅宁复辟的失败尝试:2021年以来多次出现“茅宁复辟”,但最终都失败且越炒越弱。失败原因包括茅宁估值太贵处于泡沫高点、基本面开始恶化且恶化还在进行中、机构持仓仍然较多以及下一轮牛市品种通常不是旧势力。

•AI及科技革命的局限:将AI及科技革命比喻为“法兰西革命”,看似美好但时间未到。从2023 - 2024年行情看,炒作品种越炒越少,原因是渗透率不够、应用不足,硬件商业模式缺乏空间,估值受限。

•小票炒作的风险与不可行:打着成长名义搞小票炒作,标的越炒越烂,存在伪成长和垃圾股。与2009 - 2010年中小盘指数成分股不同,当前经济放缓,民营GDP增速低,成长机会少,且注册制下股票有跌到0的风险,这种投资方法不可行。

4. 红利低估股的潜力与意义

•红利低估股的内生力量:红利低估股隶属于传统行业,商业模式清晰,竞争格局稳定,研究难度不大,数量多且市值占比大,是A股的内生力量。其基本面经过十年夯实,估值水平低,与国际同行存在巨大预期差,且主流机构配置非常低。

•红利崛起的重要意义:红利股的系统性上涨是市场走向光明的第一步,能维持指数平衡,为消费股下跌和科技股发展争取时间。随着优质股重新上涨和科技股浪潮出现,指数有望上行,A股按此路径发展突破6000点并非难事。


交流环节 Q&A


Q:2024年9月24日前后市场风格有何变化?
A:
在2024年9月24日之前,垃圾股暴跌,绩优股或茅宁股也暴跌,红利和低估板块整体表现不错,市场氛围虽差但微观结构在改善;9月24日之后,垃圾股涨势明显,扭转年初困局,而绩优股和低估值股票涨幅不大,到目前格局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Q:从2021年到2024年市场行业收益格局如何?
A:
对中信行业指数(全收益指数,含分红)约三十几个行业进行分析,从2021年到2024年综合排序,有正收益的行业不到一半,仅13个,除通信指数外,大部分为传统、低估行业。且从年度角度看,大部分年份这些行业处于50%分位,这种格局持续了四年时间。

Q:为何选择分析公募基金而非私募基金?
A:
一方面无法看到私募基金的整体持仓,另一方面公募基金代表性足够大,且很多主流私募基金做法与公募基金类似。

Q:公募基金前二十大重仓股有何特点?
A:
标红或标绿的股票行业属性处于前十名,多为传统行业,如紫金矿业、招商银行、长江电力等; 通信大部分股票在后面50%,有五六家股票四年或五年一直处于前二十大重仓,有几家出现过四次,至少出现过三次的股票有19只。

Q:为何主流机构在过去四年行为与市场背离?
A:
从2021年开始到2024年,主流机构行为与市场自身结果完全背离,这是入行多年来首次出现的情况。 这种背离是造成很多人亏损的重要原因,反映出建立在良好假设上的投资决策可能比错误假设带来更大亏损。

Q:过去四年A股为摆脱熊市有哪些尝试及结果?
A:
第一种尝试是“茅宁复辟”,如21年3 - 7月、22年5 - 8月、22年11月 - 23年2月及24年924等,但最终都失败了,且越炒越弱,到后来大家宁愿炒垃圾股也不愿炒茅宁。

Q:“茅宁复辟”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A:
一是茅宁股估值太贵,处在泡沫高点,最高PE在几十倍甚至50倍以上; 二是基本面开始恶化,股票走势有前瞻性,股价下跌一段时间后基本面才显现恶化,且目前基本面恶化与兑现还在进行中,存在杀估值后继续杀EPS的情况; 三是机构持仓仍然很多,整体钟摆未到反转阶段。

Q:下一个阶段牛市的品种是否会是旧势力复辟?
A:
下一个阶段牛市的品种不会是旧势力复辟,旧势力复辟很难,就像A股尝试让茅台复辟来带出熊市这种路线是走不通且未来也不可行的。

Q:AI及科技能否将A股带出熊市?
A:
在短时间可见的未来,AI及科技还不能将A股带出熊市。因为其渗透率不够、应用不行,只能始终在炒硬件(即所谓的“水和铲子”),标的和品种越炒越少、越炒越集中、越炒越抱团,且硬件由于商业模式缺乏空间,估值无法无限提升,受制于产能、商业模式和行业壁垒。不过从长远看并非不行,只是现在时机未到。

Q:搞小票以及借着成长的名义搞小票这种尝试能否成功?
A:
这种尝试是失败的。 因为过程中所炒标的越炒越烂,存在很多伪成长或垃圾股,打着成长的幌子,实际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编造故事等。 例如2009 - 2010年中小盘指数虽表现好,但要具体分析其成分股情况。

Q:当年代表中国与传统行业不同的中小盘股票为何能消化高估值?
A: 这些股票代表的行业与传统的煤炭、有色、钢铁、化工等行业不同,且行业增速非常高。从上市过去十几年时间,从收入角度增长十几倍,有高速增长,所以最终能够消化高估值。

Q:现在打着成长幌子的投资方法为何危险?
A:
中国经济放缓,民营GDP只有5% - 6%,成长机会减少,很多是伪成长。 且现在有5600家上市公司,没有壳价值,很多股票可能跌到0,所以这种投资方法危险。

Q:A股过去三四年尝试多种方法仍走不出熊市的原因是什么?
A:
自上而下看,中国A股虽已出现牛市可能性,有自上而下的基础,但自下而上的微观不稳固,且多种尝试效果不明显。

Q:面对A股现状接下来该怎么做?
A:
可以参考毛主席写的《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的考察报告》,要向内深度挖掘,关注A股内部结构,寻找内生力量。

Q:A股内部的内生力量具体指什么?
A:
指红利低估股票,它们隶属于传统行业,在A股存在多年,商业模式清晰,竞争格局稳定,研究难度不大,数量多,市值占比大。

Q:红利低估股票的基本面情况如何?
A:
红利低估股票的基本面调整花了十年时间(2010 - 2020年),这段时间该行业被遗忘,但基本面得到巨大夯实,重新走出来时力量强大。

Q:红利低估股票的估值水平怎样?
A:
估值水平非常低,比国际同行打对折,存在巨大预期差,如石油石化、银行等行业,国外同行估值高于国内。

Q:主流机构对红利低估股票的配置情况如何?
A:
主流机构配置非常低,从前五十大重仓来看,只有紫金矿业、招商银行、长江电力等少数几只,从流通股被机构持有、机构十大重仓及二十大重仓等数据看,不存在抱团情况,拥挤度也不拥挤,存在巨大预期差。

Q:红利低估股票若崛起能否带动A股走出困境?
A:
如果这些股票能起来,其数量、市值、基本面、估值等方面完全可以把A股带出来,且这些股票长期被人忽视甚至鄙视。

Q:红利崛起及红利上涨有什么作用?
A:
红利崛起及红利上涨对于股票从当前泥潭走向光明有重要意义,具体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低估与红利的系统性上涨,其意义在于大幅上涨以维持指数的平衡; 维持指数平衡能给消费及科技争取时间,因为消费股基本面还在恶化需进一步下跌,科技股应用不足需要时间,在红利大规模上涨、茅台小票下跌时指数上涨空间不大; 第二步已出清的优质股到钟摆右侧会重新上涨,此时指数开始上行,因为低估红利涨上去后跌不下来; 最后是科技股浪潮出现推动指数上升。 红利崛起还解决了股票上行的路径问题,不能跳过第一步直接走第二步、第三步。

Q:维持指数平衡的作用意义是什么?
A: 维持指数平衡的作用是给消费以及科技争取时间。一方面消费股基本面还在恶化,还需进一步下跌,若其下跌会导致指数下跌,所以需要维持平衡;另一方面科技股应用不足,需要时间发展,所以要让红利股先涨来留住时间。

Q:如果大家伙上涨,指数是否会到6000点?
A: 这种说法不对。现在指数构成中真正权重股是茅台、寒武纪等,过去三年很多煤炭石化五大行涨了一倍但指数整体下跌,在红利股涨上去跌不下来且优质股重新上涨时,指数才有可能从4000点到6000点,最后科技股浪潮出现会将指数进一步推上去。

Q:如果A股按这种路径上行,突破6000点是否困难?
A: 如果A股按照这种路径上行,突破6000点不难。若2026年突破6124点,上证综指估值仅20倍,考虑到当中还有盈利,20倍市盈率在全世界都不是很高的估值。

Q:红利崛起的意义是否仅在红利股本身?
A: 红利崛起的意义不单单在红利股本身,还解决了股票上行的路径问题。


—EN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