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信泽金智库
“信泽金智库”——公开的金融培训,专业的培训干货,解渴的培训内容,更多的培训惊喜,智库团队竭诚为您打造金融干货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信泽金智库

地方政府债风险权重或降为零,究竟有哪些政策含义?

信泽金智库  · 公众号  ·  · 2018-09-23 09:1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信泽金-金融实务培训

【G653期】 10月13-14日 @ 上海: 地方政府融资、基建项目投资和平台公司债务置换最新政策及实务操作培训 ——课程大纲

详询:13520887614

来源:财经尊享

一、新闻简评

据报道,监管在酝酿将地方债风险权重在近期从20%调降至零。这将会显著提升地方债吸引力,并提高银行配置需求将显著提升。


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既定下限,即在总资本既定情况下,银行风险资本总和不得超过既定量。


地方债风险权重调低后,在总资本不变情况下,银行可投资地方债总量增加。


地方债风险权重调至零,意味着在风险资产占比上,地方债将享受与国债、国开债同等待遇。


地方债收益率高于后两者,对银行吸引力预计将显著提升。


其实,地方债风险权重调整为0,在4月24日发布的《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银保监会令2018年第1号)已见倪端。其第十四条规定


“商业银行持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发行的债券不受本办法规定的大额风险暴露监管要求约束”。


而其他可以豁免大额风险暴露约束的,都是风险权重为0的债权。


财政部8月14日发布的《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并做出相应安排和部署。


这主要是此前地方债发行难度太慢,即便央行6月份以来货币相对较为宽松,银行间市场资金异常充裕;


仍然有1.35万亿元的新增额已发行不到2000亿元,所以未来短短1个多月,银行间市场需要发行近万亿地方债。


因此如何尽快配合财政部,加快地方政府债发行?大幅度降低商业银行地方债风险权重最为关键!


但关于这个新闻需要澄清几个问题:


1、风险权重为零,是否意味着隐性国家担保,是否违背一直以来财政部约束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思路?


事实上,目前财政部对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实行限额管理。


地方政府须严格按照限额举借地方政府债务。即地方政府只能在其已经被批准债务限额内,发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


所以,小编认为,这些在预算额度内发行的一般债和专项债,并不会带来所谓扩张地方政府债务的效果。


同时,由于这些债务额度是经过国家批准的,小编认为其本身就隐含着国家担保,而不是纯地方政府信用。


而此次将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权重降为零,只是更加强化了这种意味。


但对此前财政部希望将专项债打造为项目挂钩的市政债,未来或将渐行渐远。


毕竟风险权重降低为零后,就强化了隐形国家担保的含义,离市场化定价市场化管理更远。


2、该项政策具体执行部门是银保监会,不是央行。


因此此前网络传播较广泛的文章完全张冠李戴,将此政策归为央行无底线完全是博眼球无底线。


这和货币政策没有相关性,实际是给商业银行合法合规向地方政府融资提供激励。


3、从当前的传言到最终执行仍面临怎样的障碍?


需要修订《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将地方政府债从PSE(公共部门实体)移出去,单设一个风险权重为零的类别。


因为当前风险权重为零的资产类别忠国内的部门只有中央银行、中央政府和政策性银行三类。


从因为我国的资本管理办法的框架基本按照巴III进行制度设计,关于权重法项下的资本消耗,基本是沿用了2006年巴塞尔II的框架;


该制度框架允许签署国实施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如果地方政府有中央的担保,或者有特定获取收入能力从而风险极低,可以参考主权风险权重。


从当前省级地方政府发行的限额内的一般地方债和专项地方债来看,笔者认为要参考主权风险权重理论问题不大。


4、地方政府债风险权重为零后,是否意味着可以作为合格风险缓释工具?


目前国内合格风险缓释工具非常少,只有利率债和现金等。


如果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权重将降为零,是否可以纳入到合格风险缓释工具,依然有待观察。


5、不同省级政府利差是否会收窄?


如果正式实施,不同资质的省级地方政府债,小编认为应当收窄,当前二级市场看东部沿海区域省级政府和部分债务非常高的区域地方政府债体现了很高的信用价差。


未来不同省级政府的信用利差或许类比不同政策性银行更加合理。

二、政策动因:有利于打通货币传导机制

银保监会将地方政府债风险权重降低为0影响非常大:不仅仅是配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协助履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承诺,释放出来的信号意义也非常值得关注。


为何零风险权重地方政府债如此影响如此重大?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最为核心因素。


其实从7月份开始,银保监会和央行就已经在不断采取措施,压制或引诱银行发放贷款。


可以说,整个监管的导向业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效果甚微。


在严监管环境下,银行放款或信用扩张时主要面临的两重约束就是: 资本充足率不足;隐性和显性不良贷款过高。


实际上,当前监管当局面临窘境是:政策目标约束众多,而且不同目标之间冲突明显。


自从2018年7月中旬至今,对于央行和银保监会的政策目标约束主要有:


既要确保社融不能崩塌,亟需加快表内银行贷款投放节奏;


又要不能明显放松资管新规要求,防止给社会带来政策左右摇摆的印象,去杠杆仍然持续;


还要确保持续打压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违规融资,尤其是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坚决不放松。


同时央行还必须保持货币政策定力,坚决不能大水漫灌。这样一来,留给政策制定者的空间显然并不多。


1、反复喊口号, 要求银行放款,尤其是符合宏观政策导向的小微、基建、消费贷等。


2、坚决压制房地产, 同时鼓励部分合规的通道业务。对房地产融资的打压总是政治正确的。


3、去杠杆不再是最核心要义, 方式也主要是增加分母,强调债转股。当前去杠杆重点是去国企杠杆,民企和小微反而应合理加杠杆。


4、央行放松狭义贷款规模管控, MPA宏观审慎考核也稍微放松。目前央行在计算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时,已经做了大幅度放松。


但小编已经分析过,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在当前环境下本来对银行约束不大。


当前银行最大的问题,是资本充足率,尤其一级资本的不足。所以如何解决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是整个市场关注的焦点!


整个资本充足率是当前银行业,乃至整个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最为关键的一环。


显然这一措施对打通地方政府合法合规融资这个传导渠道起到很好效果;


但对其他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更加需要打通的传导机制,则需要更加细致的政策,尤其是其他领域的配套改革。

信泽金 10月 课程预告

【信泽金-G653】10月13-14日——上海: 地方政府融资、基建项目投资和平台公司债务置换最新政策及实务操作培训 ——欢迎 预约 报名!


【信泽金-G654】10月20-21日——北京: 金融风险防控、问题项目处置和金融企业业务风险管理前沿实务专题培训 ——欢迎预约报名!


【信泽金-G655】10月27-28日——深圳: 新形势下的国企混改融资、国资并购整合与国有资产证券化实务操作专题培训 ——欢迎预约报名!

主题征集

信泽金【11月】课程主题火热征集中,如您有想听的内容,可以加小编(13811924379)微信反馈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