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风景名胜区
爱风景,爱旅行。与中国风景名胜区直接对话,及时收取风景区官方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风景名胜区

世界遗产在中国丨见证历史的龙门石窟

中国风景名胜区  · 公众号  ·  · 2018-07-11 17:2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是人类祖先和大自然的杰作,有效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明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5000年文明长河而不曾中断的国家,悠久的历史赋予了中华民族博大而丰富的文化古迹、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在中国》系列推广第八话

龙门石窟



2001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香山寺的钟声响了,龙门还笼罩在晨雾中

1300多年前的一天

伴随着东方升起的第一缕阳光

大唐帝国的皇后武则天亲临龙门

主持奉先寺石窟的竣工仪式

据说这一天洛阳的上空出现了万丈霞光

沿着伊水绵延数十里

在武则天热切的目光注视下

卢舍那大佛第一次向世人展露出她慈悲的笑容

龙门位于洛阳南郊十二公里,因两山相对形似石门而得名。

在龙门开凿石窟的时间前后长达四百多年,历经北魏、东西魏、北周、北齐、隋唐共六个朝代。在两千一百多个窟龛中,现存佛像十万余尊、题记碑刻三千六百余品、佛塔四十余座,工程浩大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


龙门石窟的开凿

古阳洞

公元493年9月,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孝文帝拓跋宏将首都从塞上的平城迁徙到中原的腹地洛阳,同时把营造石窟的舞台从山西云冈转移到河南龙门。

古阳洞,是孝文帝为去世三年的祖母——冯太后营造的功德窟,这个小小的石窟寄托着孝文帝深深的追思和哀痛。

佛祖释迦牟尼高高地端坐在正壁,做禅定手势。两位面容清秀的菩萨分立两侧,庄重而文静。


宾阳中洞 北魏孝文帝礼佛图

在龙门石窟动工的同时,孝文帝颁布法令——讲汉语、穿汉服、改汉姓。皇帝本人也舍弃了拓跋姓,而改姓元。

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要想得到广大汉族同胞的认同,只有俯下身段,虚心学习先进的农耕文明,才能建立和维护自己的统治秩序。


宾阳中洞

宾阳中洞 伎乐天人

宾阳中洞 供养天人

公元497年4月,阴谋逃回平城复辟的太子被元宏处死。这位北魏王朝的中兴之帝,用强硬甚至残酷的武力镇压着鲜卑贵族们对汉化政策的抵触。

佛像清晰地记录了元宏的心灵轨迹。他们摒弃游牧民族粗放豪迈的特征,极力追求汉民族细致婉约的风格。

云冈石窟中尚隐含着几许粗犷气息的飞天,到龙门后变得婀娜多姿,处处显露着体态轻盈的汉族女性妩媚的神态。


卢舍那大佛的落成

奉先寺石窟

公元675年,在大唐帝国皇后——武则天的扶持下,卢舍那大佛落成剪彩。

佛像总高十七点一四米,头高四米,耳长一点九米,眼睛灵活而含蓄,嘴角微微上翘,给人以庄严典雅、宁静肃穆之感。


唐-宫廷剃度图

26年前,即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当时被封为才人的武则天,和其他妃嫔们一起落发至感业寺,为先帝祈福。按照惯例,她们将在青灯古佛的陪伴下耗尽余生。

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年武则天便被唐高宗李治接回皇宫,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下,一步一步登上了皇后的宝座。


为了开凿卢舍那大佛,武则天捐出自己一年的脂粉钱。有了皇后作示范,王公贵族们自然趋之若鹜。

资金的充裕让卢舍那大佛这样巨大的工程仅用了三年零一个月就圆满竣工。


卢舍那大佛的面相

传说卢舍那大佛的面相是以武则天为原型。

自古以来只有皇帝把自己的相貌与佛像融合昭示君权神授。

一个皇后如何敢把自己的形象以这样宏大的规模雕刻在石壁上呢?


公元656年开始,唐高宗李治的身体越来越虚弱,国家大事都由皇后武则天决策处理,威势甚至超过了唐高宗,当时并称为“二圣”。

当国家重权掌控在武则天手中的时候,卢舍那大佛以她的面容为原型也就不足为怪了。


卢舍那大佛 侧颜

卢舍那的意思是智慧广大,光明普照。

武则天为自己起名武瞾。“瞾”字即日月当空,是特意造出来的。她希望自己也能像卢舍那大佛一样给普天下带来温暖和光明。


卢舍那大佛

伫立在大佛脚下,无论身处哪个角度,都能感觉到她智慧的目光笼罩着你。


大佛左侧为弟子迦叶,像高10.3米,虽然形体已经严重残破,但这位老僧严谨持重、饱经风霜的神态依然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大佛右侧为弟子阿难,身披袈裟,脸庞丰满,眉清目秀,文静温顺中有一种超脱世俗的清高之美。

在迦叶、阿难像的外侧,分别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两尊菩萨像均高13.25米,头戴莲花宝冠,挂链状璎珞,体态丰腴。端庄矜持的表情和含蓄高雅的神韵犹如雍容华贵的唐代贵族妇女。


万佛洞

继卢舍那像龛之后,朝野僧俗为高宗武后发愿造像的人越来越多,万佛洞就是其中颇具特色的一个。


万佛洞

公元680年11月,万佛洞正式完工。

主尊阿弥陀佛高约四米,头戴优美波状发髻,脸庞圆润,体现了唐代盛行的以丰腴为美的审美时尚,表现出一种雍容大度、仪态轩昂的造像风格。


在莲花宝座的束腰部位有四位托重力士。他们的肌肉突出,富于动态。与主佛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后壁雕刻着五十四枝莲花,每枝莲花上各坐一尊菩萨。这样的构思新颖奇特。

在窟顶碑刻题记的外侧是姿态妩媚的飞天。飞天手捧供果凌空翱翔。


在每侧墙壁下部各有六位伎乐人,手持空篌、法锣、羯鼓等乐器专心演奏。


在南北两壁雕刻着15000多尊高约四厘米的小佛,他们与飞天伎乐人上下呼应共同营造出西天极乐世界里万人成佛的诱人场景。


女皇武则天

公元683年12月22日,唐高宗李治驾崩。

大臣们感觉到皇后称帝的愿望,官员们之间的分歧与日俱增。

有人认可武则天的胆识和谋略,认为她可以带领大唐王朝创造新的辉煌。有人认为此举违背了天地阴阳之道坏了祖宗的规矩。

公元688年6月的一个夜晚,在河南汜水里打捞起一块刻有《大云经》的石头。经文中称武则天为弥勒托世,当贵为天子。按照佛教的说法,弥勒将取代释迦牟尼成为下一个宇宙大轮回的主宰,即未来佛。

事实上,从唐高宗的中期开始,龙门石窟已经出现了众多弥勒像。而在北魏时多为男性的菩萨也变成了女性。她们丰腴健美,很多都是以当时的歌妓和宫廷艺人为模特雕刻的。男女众生一切平等,菩萨未来必将成佛。

公元690年,武则天登上了皇位,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政权。这一年她66岁。

千百年来,只有男人坐过的龙椅,第一次一个女人安详地坐在上面,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


龙门石窟的又一开凿高潮

为了巩固武周政权,感恩佛祖的眷顾,武则天对龙门倾注了更多的心血。不仅西山的空隙雕满了佛龛,龙门东山也开始大规模地开窟造像。

在龙门石窟日渐繁荣的同时,武则天为自己加封的封号也在逐步升温。


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武则天毫无顾忌地以弥勒佛自居,把个人崇拜推向了极致。

大万伍佛洞   来源:网友(紫澄)

位于龙门东山的擂鼓台中洞,又名大万伍佛洞。

洞中造有15000尊小佛像,比西山万佛洞的小佛像稍大而得名。雕凿完成于武周时期,其目的是为女皇歌功颂德。

主尊为弥勒佛,佛头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被盗,现藏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造像采取高浮雕手法,周围环绕着伎乐人飞天,骑象和骑狮的童子。台座下部延伸出两朵莲花,每朵莲花上各站立着一尊菩萨,整个石壁浑然一体。窟顶围绕莲花漂浮着琵琶钹等乐器,象征在佛国世界中乐器可以不鼓自鸣。伴随着不鼓自鸣的天籁之音,体态轻盈的飞天翩翩起舞,仿佛随时都会乘风而去。

继贞观之治后,武周王朝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顶峰。

看经寺

看经寺是龙门东山最大的石窟。整个窟室的平面设计基本上呈方形。与同时期其它洞窟不同,该窟正壁上没有主像,而是在洞窟中央建坛,上面安置佛像以供人参拜。

据考证,该窟为禅宗开凿。洞窟造型模仿禅宗僧人打坐礼佛的禅堂。

看经寺 南壁罗汉

看经寺 北壁罗汉

石窟内二十九尊罗汉与禅宗二十九祖吻合。每尊罗汉像高约一点八米,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共同见证了禅宗在唐代走向辉煌的历程



公元705年正月

这个不同凡响的女性

留给世间的最后一道命令是除去皇帝的称号

将她耗尽半生心血夺取的皇位归还给了李氏王朝

十个月后,武则天皇后病逝

与他早逝的丈夫唐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

立下了近八米高的无字石碑

有人说她要留着这块空白

功过是非任后人评说

也有人说她一生拜佛

最后终于悟出了空的真谛

龙门石窟唐代造像的鼎盛时期

也随着武则天的逝去而黯然落幕


为了您更好的观看 请侧屏


这个不那么完整的工程

是历史的真实写照


那精美的佛面

永远留在了工匠们的脑海中


一个繁花似锦的时代

留给我们一个华丽而沧桑的背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