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的故事也曾发生在沃尔玛此前对中国电商平台“1号店”的收购中。收购之后,沃尔玛严格推行“线上和线下平衡策略”,坚决不让线上的1号店影响到自己线下业务的推进。此外,近乎严苛的对利润的考核,也让1号店逐步收缩,市场份额不断被竞争对手超越,业绩一落千丈。有评论指出,正是“不懂电商”的沃尔玛,毁了1号店(去年6月,沃尔玛将1号店卖给了京东)。
《沃尔玛效应》一书的作者Charles Fishman认为,沃尔玛目前所有的电商行为带有的试验性质还是非常强烈的,而且结果并不如人意。Fishman指出,如果沃尔玛想要打败亚马逊,那么它的电商增长必须是现在的五倍以上,至少要达到1000亿美金的规模。如果它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至少要连续4年,才能达到上述规模。
西尔斯(Sears)百货加拿大分公司前董事长兼CEO,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零售研究主任Mark Cohen表示,沃尔玛如今的收购策略好比是“手握无数飞镖,在向一个假想的靶不断射击,希望能最终射中一点什么。”
或许,沃尔玛确实是想要通过收购,来改变客户结构。以其近期收购的户外品牌Moosejaw为例,大部分(52.36%)的沃尔玛在线客户为年收入6万美金以下的人群,而大部分(59.77%)Moosejaw的客户为年收入6万美金以上人群。在线零售网站Top500Guide.com统计,Moosejaw的平均在线订单价格比沃尔玛要高16%。不过,Cohen也指出,Moosejaw的在线交易规模如此之小——2015年,其在线成交量仅为9700万美金,对“庞然大物”沃尔玛来说,并不足以对其造成什么结构上的影响。
而沃尔玛本身的品牌形象也遭到了此轮并购对象粉丝的攻击,据商业媒体The Motley Fool报道,这些粉丝认为自己的品牌被沃尔玛并购就是“掉身价”。目前,已经有大量的粉丝表示,如果Bonobos被沃尔玛收购的话,他们将停止购买其产品。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沃尔玛已经或者即将收购的这些公司的顶级人才队伍,已经开始流失。比如Bonobos的创始人Brian Spaly已经离职。此前,沃尔玛曾将两名亚马逊前高管招至麾下,两人在沃尔玛创立了旨在推动电商创新的沃尔玛实验室。不过,仅仅一年之后,两人就离职,据说是因为受不了沃尔玛过分的“官僚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