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细分
金融业,你对一个公司的投资主要是债券或者股份。每个再成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一级市场二集市场都有买方,有卖方。股票买方比如最初期的天使投资,种子期的VC,上市前的PE,甚至cornerstone的各种公募不公募基金,二级市场上的大小mutual fund,Equity fund,包括更多衍生品的hedge fund,等等股票市场卖方呢,比如一些出售小公司调研的第三方机构,比如投行,比如赚佣金的股票经济业务,还有很多。大体上,持有股份的就是甲方吧,为甲方服务的就是乙方。
我在的是一个私募对冲基金,二级市场中国概念。
开扒自己...
原产北京,85年的白羊座,很有行动力的妹子(85年你还妹纸,你要脸麽还...)父母原产地都不在北京,楼主父母太忙,所以从小和姥姥姥爷在部队大院长大,比较少和同龄小伙伴玩儿,不太会交流,致使从上初中搬回和父母住,去全新的环境上学(我当时跨区所以没有小伙伴了),都非常的不适应。上了初中就比较叛逆,人格分流期,流的哪哪都是找不著北,初中险些没考上本校高中。我妈让我这麽一吓,生怕我三年以后考不上大学,给我送出国的念头就在她脑子里扎根了。
我对出国简直是迫不及待。我初高中都在北京外国语,看著身边很多童鞋出国,我这麽不合群,太盼望有一个新环境治力打造一个新自我了(噗)。02年,我妈终于一咬牙给我送一全南半球最古老的教会女校,座标悉尼。
我爸妈是搞技术的知识份子,钱没多少,那个纯真的年代倒是还有一些尊重的...我妈是老一辈海龟,再怎麽捨不得我,还是坚定要我出国。16岁临走的最后一个晚上,她抱著我哭得没有睡觉。
上了4周的语言就考过了,可以上高中了。澳洲高中两年,11,12年级。这个确实仰仗了初高中上的外国语学学校。一开始对话基本还是渣吧,每次看鬼妹看Simpson的时候咯咯笑,都只能半笑半酷的从鼻孔哼出一个哼字...也是醉了。
不过我脾气很倔,倒是从不觉得低人一等。当地一个鬼妹眼睛有斜视,对华人不客气,对著我喊另一个华人女孩的名字,我就问她你是个你说话呢麽?我怎麽觉得你眼睛我不知道看哪裡呢...
女校,住宿,你们想歪了的事情呢,呵呵很容易有的,8起这个来得另起一个小黄楼。不过一对一聊天多了,口语就越来越好。
当然你如果学习不好活得再嚣张你只能挨打了。老实说我注意力比较爱集中,上课听讲互动,或者一整晚不睡刷课本都没问题。感谢这两年让我有了自学的好习惯。
马上眼看高中要报志愿了(是的,你们不要以为国外的月亮就是圆的...悉尼是全州大排名第一名给100分,往后类推,也是要报志愿的),去读什麽专业呢? 我当时想的是去学化学,一是我化学学得好(即使都是英文的),而是想想以后上个药厂,坐坐lab, 多cool啊,穿个白大褂,拉一手好风。
我当时有一个关系特别好的同年级男性朋友,我们这个女校的兄弟男校的(都是牛逼家的孩子啊)。我们俩老是打电话,他不住校,一个人在bondi junction 的公寓楼住,他是南京军区大院的孩子有时候下学我去找他玩儿。我知道你们想多了,不过我俩没好过,你们有过那种年轻时候真的就是对玩什麽,想什麽逼格比较高而没有想过谈恋爱的时候麽?
我跟他说我想学化学,本来希望他必须碉堡了的同意,然后我俩一起考这个专业进去rock and roll, 没想到他说不好,他说你不就是想证明你牛逼麽,走小众麽,哥告诉你,你进去就发现一批人都这麽琢磨才进去的,你这智商,牛逼中不算牛逼的,你得进商科,你看不上别的学商的,你才好进去装牛逼嘛...
唉,可以有呦...于是我就没节操的速度改了从商了,为了标志我的牛逼(你们尽情鄙视我年轻时「装逼」的黑历史吧),我比较矫情的选了当时全国唯一有金融专业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当时是这样的。要分最高的是医科和actuarial studies就是精算。精算澳洲只有四个学校收,国立,nsw,MQ,还有一个是墨尔本U吧。这个真的算是商科中的战斗机了。考进去就是精英了,读出来(有荣誉学位的)更是人中龙凤了,认识三个哥们干这个的,我在澳洲的时候年薪4万5,他们已经7万了...
本科当时是没有金融的,大多是bachelor of commerce 再金融专业,只有当时国立有bachelor of finance,声称是他们一个specialist degree, 你们到现在也应该知道,楼主当时的逼格,看到special这个字已经是深深地陷入了...
楼主一路走来,身边曾经一起开始的多数已经放弃了金融这个专业,而走到这里,又认识了一些不同路径但汇到这里的朋友。这一路分岔很多,走到今天,圈子裡竟没有一个老同学了。(可能我们学校还是次了点吧,我看哥大在这儿能凑出个校友会...)他们当中曾经有人比我更有才华,但是一样熬不过那个最艰难的时候。
我想我在这个香港金融圈不是一个最typical的故事,因为我从小没本事做成一个目标性非常强可以削减了脑袋的人,现在事业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还有很多一路上能做更好但是没有的做到的遗憾。
我的故事并不是顺风顺水,但是这样我才觉得这是一个值得讲的故事。希望你们看了各取所需,如果都不需要,希望给正在坚持的小伙伴一点鼓励,给想要找回曾经专业的你一点勇气。其实道路有很多,在于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