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明治
中国年轻人生活状态记录者,非虚构生活写作孵化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跟宇宙结婚  ·  节目更新:跟宇宙结婚悄悄话 vol.243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三明治

也许你不是带着问题去看书的,但总能意外在书中找到答案

三明治  · 公众号  ·  · 2024-03-03 17:00

正文


今天的推送来自单读编辑部

单读2024订阅已开启,欢迎加入

📕

实不相瞒,单读人在摸鱼时分,总会带着忐忑的心情,在社交软件的搜索框里输入“单读”二字—— 好在搜索结果总以读者不吝啬的鼓励为多。

编辑工作时常是孤独的,我们无法确知一期选题的受欢迎程度,收录的文章读者是否喜欢,虽然我们自己总是喜欢的;也难以想象此刻一字一句的较真、装帧设计的用意对读者的生活来说意味着什么。于是总要由读者的“小作文”来补全这份工作的意义,同时提醒自己“当下性”的所在。这些年来, 单读和读者一直是互相陪伴的关系。

《单读》是一本坚持了十四年的 mook。 现在,单读 2024 订阅计划已开启征订。你的加入是对单读最直接的支持,让单读在新的一年里可以继续作为窗口、作为惊喜、作为礼物、作为朋友陪伴大家。

2024 单读全年订阅首发

限时特惠中


继续和单读做朋友


新年刚开工,就再多听一会儿鼓励吧。单读编辑就是在这样一声声的夸赞中逐渐飘飘然了起来,又打上了新一年工作的鸡血🫣今年也请大家多多爱单读吧!


小红书@阿唐看书

开始读《单读》是 2018 年 9 月出的第 18 期《都市一无所有》,那时候刚来这家公司不久。今年(2021)九月收到最新一期《死里逃生》,九月底就提了离职,从 18 到 27 期恰好相隔三年,十期(加别册更多)摆在一起看着舒服踏实。

这是我目前唯一追过的 mook,选材和质量都非常好,既有当代性又风格多样,很多优秀但为人忽视的小众作品也会纳入进来。每一篇都值得称赞,让人难忘。

怀念在《单读》共读群里交流讨论的日子。 阅读是私人行为,但阅读绝不是私人的,只有在一个更大的空间形成对话,阅读才有意义。 感谢作者的创作和编者的用心,感谢每一期的共读时光。这三年收获很多,以后还会继续读,希望越做越好。



via @阿唐看书

小红书@pH=7.5

这里几乎没有让情节控大快朵颐的小说,却有很多发生在这个世界我所不知道的角落的真实故事。比如神奇的帕米尔公路和瓦罕山谷,南非开普敦的干旱日常生活……它们陪伴着我度过了很多个周日飞周五回的出差日常,让我在 10+ 小时高强度工作后,依然对这个世界的未知部分感到惊奇。 单读几乎改变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时刻提醒我用更宏观更多样的视角去看待一切,包括我自己正在经历的人生试炼。


小红书@现代艾玛包法利

趁着周末把书整理了一下,在整理的过程中,慢慢回忆起自己是如何入门文学的。 一开始阅读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不记得当时是从哪里看到的建议,说可以从文学杂志开始读起。机缘巧合之下,在相关的博主那里看到了单读的十周年特辑。当时是被封面吸引的,十周年特辑的封面真是让人反复爱上,怎么看怎么喜欢。

于是,就开始一发不可收了。 从十周年开始入坑,被内容打动之后,又从《单读 14》开始一口气买了七八本,因为时间久远,往期买的时候也很便宜,现在想起来,还是会觉得自己捡了大便宜。

尽管现在对 mook 没有之前的狂热之情了,但一直记得自己是从这里开始入门文学了,在这些 mook 中,读到了很多的作家,很多不同的小说和诗歌。 甚至还在一个作者那里报了文学课。

现在想来,真是妙不可言呢。 以此为基点,就像是扩散出了一个不可抑止的波纹。这个波纹就是我目前的阅读生活。 昨天去参加了单读在佛山的线下活动,见到了五七。当时很想问五七老师,他现在面对别人夸他序言写得好的时候还会不会有一种耻感。但 i 人属性出来还是忍住了哈哈。


via @现代艾玛包法利

现在书架上的书变得越来越多,也有很多书买回来之后摆了两三年也没有开封的。 以前还会有一种强迫症,觉得书架上的书一定要看完。但现在心态不一样了(不确定是什么时候转变的)。尽管没有拆封,但它们就在那里,每天与我在一起,让我觉得 书就像水果一样,放久了就熟了。 熟了就更好吃了哈哈哈。


小红书@Roye

即使还没来得及把书架上的新书看完,我还是在新年开头激情置入几本单读 mook。在我这里,买是一种爱好,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通勤上班路上,打开随身携带的纸质书或微信读书, 在地铁上读个十几二十分钟,是疲惫的日复一日中感觉自己生命在流动的时刻。 所以不出意外,今年也会一直读一直读。


微博@周阳依

连续几年,以单读最新一期作为新一年的开年读物,好像无意间收获了某种仪式感。

在围困之中读过女性导演的电影剧本,那是点亮过生命的《明亮的时刻》;也在洪水退去、世界重启之时和北爱尔兰人一起积极《寻找救生艇》;如今终于迎来关于“勇气”的时刻。

费兰特在那不勒斯四部曲第一部《我的天才女友》中写到,莉拉提出去看海,埃莱娜便跟着她一起逃学,朝未知的方向前进;十二岁的范雨素,因为膨胀得要炸裂了,逃票南下海南去看“大世界”……

主编吴琦说,走出房间就是最早的出走,有无穷的危险在前面。反过来,在我们还不懂得勇敢为何物的时候,生命中的冒险就以各种自然而未必自觉的方式到来了。

每一期的策划,既合时宜,又引领启示。那就在阅读中开启这“勇气之年”吧!

via @周阳依

微博@王耀楊Eric

自 2017 年结缘单向空间起,《单读》就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观看世界的窗口,那时的自己因自知知识的匮乏而惧怕于接触这些陌生的文字与经验, 是《单读》为我打开了这个深邃的世界,也由此,我开始大胆地触碰那些严肃的作品,并且现在仍然在艰难地“攀爬”中。


微博@丽安娜

《单读》陪我走过了大约五年的阅读时光,最新一辑已经出到了第 23本,我大约拥有其中的 12—15 本,最早由许知远老师任职编辑的创刊几本可能已经再也买不到了。今天读完的是第 18 期《都市一无所有:当代英国文学特辑》,依旧是编辑们精心策划、严谨刊选、击中痛点的一本沉甸甸的文学刊物。每次读完都会感慨, 啊,原来现在依旧有这么多认真写作、记录生活、致敬文学的人呢!

被迫闭关的生活是压抑和困顿的,有了书的陪伴,却成就了一段难得清净的阅读时光,我享受专注在文字里的聚精会神,我也享受徜徉在书海里的意识自由,我更感激每一部作品给读者的不吝赐教和知识分享。我们所困惑的事情,早已有一百个人想过一百遍,早已有一千个人给出了一万种解决方案, 也许你不是带着问题去看书的,但你总能意外地在书中找到答案。

我希望这样的“不期而遇”时常有。



via @丽安娜


微博@perhaps2024

最近几年有个超怪的爱好,就是买单读,新的老的都买,年度订阅后还得再买,然后每次搬家就全都寄回天津,到了新的地方继续买……每年年初看到单读那个荣誉撰稿人就幻想以后有钱了我也 tm 把名字印上去……


2024 单读全年订阅首发

限时特惠中


继续和单读做朋友







· 活动推荐 ·





身体·舞动·写作工作坊:

伦敦、上海、重庆、长沙,想来你的城市拥抱你


天马行空的文字线上游戏,来午夜游乐场一起“无痛写作”

三明治文字游乐场招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