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兔子展示了双航母之后,网上开始有比较阿三和我们的双航母战斗群作战能力的。不过在个人看来,这其实没啥可比性。
之前写过《
对印度“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出动能力的估算
》,这个是针对单次出动能力的。后来的《
对舰载机出动率的一点想法
》,建立了一个粗略的连续出动计算模型。有关逻辑,各位有兴趣的点进去看,这里就不复制粘贴了。把这两个结合起来,以维克拉玛蒂亚号为例,看看其连续出动能力如何。
这里有个比较关键的参数是再次出动准备时间。《
对舰载机出动率的一点想法
》其实用的是F-15的22分钟,后来计算12小时连续出动时放宽到了40分钟。米格-29K也没有数据,只有米格集团曾经在某航展上宣称米格-29M出动准备时间为30分钟,再次出动准备时间为15分钟。个人对此深表怀疑。因此把。
根据这个模型,按照可用起飞点数不同(1/2),维舰的每小时连续出动能力在5/6架次,12小时连续出动数量为60/72架次。这是非常理想化的数字。迄今为止,全世界滑跃航母也只有辽宁舰达到了这个出动水平(山东舰也应该可以)。
那么,即便在如此理想的条件下,结合单次出动能力,看看维舰的作战能力如何。
1)10节巡弋,紧急拦截
2)15节正常巡航,紧急拦截
也就是说,低速巡航状态下,维舰可以维持12小时连续4机应急拦截。但以米格29K此时的作战半径来说,对挂载远程空舰导弹的飞机来说其实没有拦截能力(比如挂AG400的枭龙)。而米格29K此时载油量不允许该机在威胁方向执行CAP(作战时间只有5分钟)。
换句话说,低速巡航状态下,维舰可以连续放飞拦截机,但拦截效果基本没有。
3)20/25节巡航,CAP
按照这个估算,20节只能连续起飞4机CAP,作战半径187公里;25节倒是可以连续放飞6机,但作战半径降至200公里以下。这样来看,维舰只能维持4机200公里CAP防御圈——说“圈”不准确,也就是最多1个重点方向4机,或两个方向各2机。
至于效果,刚好21年写过《
枭龙架空:第二次马岛?
》,场景差不多,不过蓝方是鸦巢预警直升机+F-35B+女王级。在这个场景下,最好的结果就是打掉枭龙护航机,但对于反舰机没有拦截可能。如果是小编队突击,那就是赌自身防空系统的拦截概率以及人品;但如果是上文设想的饱和攻击,那就全剧终了。
此外还有个问题,这种模式要求维舰在12小时内1/4~1/3的时间反复加速到20/25节,它的锅炉吃得消吗?
4)20/25节巡航,截击
这个模式跟前面10/15节巡航的拦截模式的差别就在于,有甲板风,米格-29K可以挂副油箱,作战半径明显增加。
但个人看法是,这种模式对于维舰来说没有意义。要能拦截600多公里外的目标,空情系统必须能够覆盖这个范围。卡-31预警直升机肯定是不行的,也没有信息说阿三有其它手段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