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在第十三届全运会倒计时100天活动上,本届全运会形象大使揭晓,与魏秋月、佟文等天津体育明星一并入选的,还有一位优秀的市民健身志愿服务者——74岁的“阳光奶奶”吕文霞。
在天津这座充满乐观精神的城市,体育、健身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失的部分,大家喜爱、支持帮助他们健身的“阳光奶奶”,这是一种朴素的体育文化展现。在这样的氛围中,体育在天津不仅是运动和健身,还包括深深的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
天津是中国近现代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之一,涌现出“中国奥运第一人”张伯苓、“中国奥运之父”王正廷、“中国篮球之父”董守义等体育先驱。100多年前,在积贫积弱、体育更无从说起的中国,从这里发出过振聋发聩的“奥运三问”。
与奥林匹克有着百年渊源,也为天津留下了丰富的奥林匹克文化和体育遗产。天津市体育局局长李克敏告诉记者,天津有着悠久的体育文化积淀,近百年来不断涌现的体育仁人志士不但有伟大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还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帮助我们离奥林匹克的目标越来越近。
全运会为天津体育带来了巨大的整合发展机遇,也将为这座城市的体育印记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天津的体育工作者而言,借助全运会的举办契机,深刻挖掘天津体育历史文化积淀和新时代体育文化特征,以文化内涵作为体育持续发展主要动力,不断提升体育软实力,促进体育文化与各项体育事业融合发展,将是这座城市为本届全运会贡献的一大亮点。
在赛事场馆建设改造、运营团队准备磨合等一系列软硬件工程紧张进行的同时,天津推出了“全运会体育文化精品工程”,着力挖掘体育历史文化、运动项目文化和天津地域文化的精神与内涵,精心推出一批具有体育元素、思想精神、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体现体育精神和天津地域特征的文化作品。打造一批突出大健康理念,将体育核心精神融入全民健身、全民健康,传播正能量的体育文化特色活动项目。
天津的全运会体育文化精品工程主要包括“一网、两讲、三进、四展、五品”系列活动策划和文化作品。例如,“一网”建设是指利用“互联网+”理念,在现有天津体育博物馆的实体建设基础上,建设网上体育博物馆,通过音频讲解、实境模拟、立体展现等多种形式,使人们更为便捷地获取信息、了解知识,随时随地感受体育文化的历史积淀与建设成果。同时,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文化传播与科技手段相结合,创新体育文化传播方式与路径,推动体育文化阵地建设,搭建体育文化展示平台,保持和延续体育文化遗产,使其成为传播体育文化,弘扬体育精神的重要窗口。
天津市体育局副局长张欣认为,对于一个项目、一届综合性运动会,乃至体育事业来说,体育文化是确保它们生存下去、持续发展,并不断提升的基本因素。“过去,我们对于挖掘全运会或某个项目的文化内涵力度不是很大,也没有放到特别重要的位置。传统上,体育人对体育的概念就是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三大板块,实际上,体育文化也应占据重要一席。”
事实上,体育文化对一座城市的影响也不只停留在体育领域,文化特性注定了体育文化会影响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现在已成为天津市五大道景区重要旅游景点的天津市体育博物馆,因借助翔实的历史资料和艺术化的布展,展示着天津的体育历史、传播着奥林匹克文化、保护着体育文化遗产,被誉为“珍藏体育文物的圣地、文化交流的平台和休闲旅游的最佳去处”。
作为体育文化传播基地,天津体育博物馆还致力于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去年5月,随着天津体院社体系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体育博物馆与高校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工作启动。目前,已先后与天津财经大学体育经济与管理系、天津音乐学院、天津广播电视职业学院表演播音系共建社会实践基地。
将体育文化的挖掘、传播放入全运会筹办的重要日程,将是天津全运会展现给我们不同于以往的重要方面。实际上,这也是“全运惠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全运会体育文化精品工程的策划方案,包括网上体育博物馆、全民健康大讲堂、体育项目文化系列讲座、体育文化进校园、进社区(乡村)、群众进场馆、全运惠民展、体育美术展、体育书画摄影展、体育文物展以及推出的影像、书籍等一系列活动策划和文化作品,其服务对象和受益人群是普通市民。
过去,每届全运会也都有相关的体育文化活动,但系统、全面、深刻挖掘体育文化内涵,并将体育文化纳入全运会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通过体育文化建设思考体育改革、全运惠民等深层次问题,天津作出了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