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吴晓波频道
“吴晓波频道”是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微信平台上进行内容发布的自媒体,涵盖视频、专栏和测试。视频部分与爱奇艺合作,每周四推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华尔街见闻  ·  比亚迪掀起了一场风暴 ·  昨天  
经济参考报  ·  《哪吒2》,又有新突破! ·  昨天  
德州日报  ·  退!钱!啦! ·  昨天  
数据宝  ·  DeepSeek带飞AI,4只核心潜力股获机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吴晓波频道

还在哈韩哈日哈欧美?中国风已悄悄吹遍全世界 | 美好一期一会

吴晓波频道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9-29 08:24

正文


琴棋书画诗酒花。重拾东方生活美学,我们希望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分享关于“雅致”“极简”“禅意”的乐趣。我们想邀你赴一场东方美学的“文艺复兴”茶会,与美好,一期一会。


文/美小七



认识陈剑波是在老木头乡村酒吧里,当晚的驻唱歌手是还未火遍大江南北的民谣男神马頔。伴着悠远的吉他声和音乐人深情的哼唱,同为好酒之人的小七,和他聊了一夜的酒和故事。


在老木头乡村唱《南山南》的民谣音乐人马頔

2012年,陈剑波离开《都市快报》,和好友创立了这间酒吧。他说,这期间遇见过很多好酒之人。这些人说起喝“人头马”“轩尼诗”或造访知名葡萄酒庄的经历,好像有一种莫名的骄傲感,似乎这些洋酒带着某种高贵的血统。

他渐渐产生困惑,有着千年酿酒史的中国,难道酿不出有格调的酒?

小时候,听过的许多历史典故大都与酒有关,比如曲水流觞、青梅煮酒、鸿门宴、杯酒释兵权……这些典故中,古人饮用的就是米酒。 也有人说这些典故中的酒指的是黄酒, 但实际上黄酒也是米酒,只是黄酒采用的曲种不同,所以颜色不一样。



按先贤书中的记载,2000多年前屈原喝的是冰镇糯米酒,唐宋时期农民耕地时消暑解渴的也是冰鲜米酒。 如今,这些都去哪儿了?为何现在许多人对中国的传统酒文化知之甚少?

带着疑问,陈剑波花了两年的时间在路上寻找,足迹跨遍半个中国, 最终找回了那藏在中国人骨子里的酒,并亲自酿制出一款令人惊艳的米酒。



一位有20多年经验的酒厂厂长兴奋地对他说: “这是我喝过最好喝的米酒!” 酒吧里的外国友人喝了米酒,也对层次丰富、口感婉转的酒浆赞不绝口,惊讶得合不拢嘴。

在陈剑波眼里, 米酒就像是和唐诗宋词一起散落在山水间的精灵, 而他现在的梦想就是: 让古老的米酒文化鲜活起来,恢复往日的荣光。

见到沧泠以前,小七想象中的竹艺木匠就是深山老林里编织竹筐、簸箕的老农人,没想到这个木匠竟是位清新娴静的姑娘。


那是一个阳光温暖的午后,她坐在自制的榻榻米茶几上,给我倒了一杯茶,在袅袅升起的茶烟中说起了她和竹子的情缘。



她说,小时候庭院里有个小竹园,经常和一群小伙伴在竹园里嬉笑追逐。长大后逐渐为生活奔波,每天往返于钢筋水泥地的重压之下,但她对竹的那份眷恋始终挥之不去。

直到有一天,沧泠去巴厘岛参观了获过“亚洲设计奖”的世界上最大的竹子建筑学校,校内建筑全部以竹子为基底,配以象草、黏土建造,没有一颗螺丝钉。



这样的生态和理念吸引了CNN、BBC等多家媒体竞相报道,全世界各地的志愿者争相去那里做老师。此刻作为游客之一的沧泠置身其中,却有不同的感情。 看到西方人对竹材的认可和关注,她感慨万分,为何在中国,竹子渐渐失去了立足之地。


要知道, 中国是竹子的故乡, 据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发掘表明,早在7000年前,中国人就已种植竹子。而在汉代,便有能工巧匠利用竹子建造甘泉祠宫。全世界约有1200多种竹子,而中国就有约500种。


古人爱竹,三国时期有七贤,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更有苏东坡感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原始、纯粹、轻盈的竹子,做成家具,不仅极简实用而且天然无污染,用完最终还会回到自然,充满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东方禅意之美。


于是,在2013年的下半年,沧泠带着一帮设计师走遍了国内逾30家竹子工厂,拜访了数位国家级的竹艺匠人。


经过3年时间,沧泠设计出极简、实用又富有东方禅意的家具,获得了包括世界绿色设计金奖、红星奖、金点设计奖等在内的数十个国内外奖项;多次受邀去台湾、英国、希腊、德国等地参展,产品被逐渐销往欧美国家。



得到越来越多专业人士和市场的肯定,沧泠却说, 比起销售,最大的愿望是探索竹子在现代生活场景里的无限可能性,让更多的中国人重新接受并喜爱竹文化。



历经百年外力的冲荡,重建后的新时代中国 在高速、效率、计算之中,是不是遗忘了什么?

或许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禅意,或许是枯淡、侘寂、留白的极简之美,或许是高山流水、曲水流觞的雅致…


时至今日,许多人渐渐开始重视精神食粮 ,也 越来越多人希望找回曾流传千年的东方生活美学。 有人踏遍半个中国,只为找寻藏在中国人骨子里的那款米酒;有人 不惜包下一片竹林,只为让现代人的居所依然有竹相伴……


各行各业,似乎都隐隐地刮起了一股中国风。许多明星开始 穿着中式服饰出席活动、 拍摄 写真;充满东方禅意的主题餐厅也渐渐出现在各城市的街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结婚时开始绾青丝、梳红妆、着凤冠霞帔……


来自“摄影诗人”孙郡的微博


这和西方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轨迹何其相似! 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文艺复兴字面上是古典文化的复兴,而本质上则是经济水平暴涨,社会氛围逐渐开放,各种思潮在民间碰撞后,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觉醒。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