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阅读原文
”到
学习强国总平台
听精选内容
2024年7月13日,在安徽宣城市泾县2024中国视协融媒体(安徽)创新发展对话上,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党委委员、副台长、集团副总经理季建南发表《向新行 融未来》主题演讲。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党委委员、副台长、集团副总经理 季建南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 29 届上海电视节上,江苏广电总台打造的《中国智慧中国行》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纪录片《通向繁荣之路》共同获得了白玉兰组委会特别奖。作为一档通俗理论节目,《中国智慧中国行》以综艺被提名,最终获奖,我想这本身就是一个融合的成功案例。
看过节目的人就会理解,《中国智慧中国行》是由我们纪录片团队打造,借用不少综艺的手法融合呈现,在大屏小屏同步播出的一个融合传播产品。我觉得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谈的融合实践的一个极好例证。实践不断在证明:融合没有定势,没有边界,融合有无限的可能,也只有融合才能创造无限的可能。而事实上,这些年江苏广电总台抓住并跟上了国家对于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和机遇,率先进行了探索。目前我们正在加快建设全国一流新型全媒体集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做法主要是对内聚力、对外借力,全力打造好四个融合平台。
一、合力打造更具融合性的
全媒体传播
平台
最近我注意到几个非常好的迹象:一个是中国视听大数据 (CVB) 显示, 1- 6月全国大屏直播用户的活跃率始终高于去年同期,全国卫视频道各类型的节目收视率全面上涨,其中 6 月份的收视表现尤其突出,达到了近三年的同期最高。一个是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日益显示红火的态势,媒体间的合作更加紧密。每周公布的 TOP10 榜单上,大家你追我赶热闹无比。
这些都给了我们巨大的鼓舞,加上总局之前出台的一系列的政策,都在激励大家进一步强化视听生产能力,持续放大广播电视这一主流媒体的特色优势,构建全媒体传播平台。所以这一块依然是我们要全力打造的。
我们举全台之力办卫视,不断推出大文化概念节目,把江苏卫视持续打造成为最具标识性的江苏文化名片,同时带动各频道、频率整体提升,加快形成联合舰队。
我们坚持新闻立台不动摇,实现广播电视新媒体的融合生产、矩阵传播,包括优化升级、全新打造24 小时专业新闻频道等等。在一系列的举措下,《“溜索女孩”的人生之桥》、《巨无霸镖师:我们要成为那个“别人”》等一批报道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亚洲电视大奖。
我们以打造纪录片传播高地为目标,进一步加大纪录片投入。我们在荔枝新闻客户端专门设置了纪录片频道、在江苏新闻频道打造纪录片时段、在荔枝TV 开设了纪录片专区,把优质内容为王进行到底。因为优质内容永远是我们的底牌,是我们的底气。
按照差异定位、优化功能、整合资源、共融共生的原则,总台持续做大做强综合性网络平台,以荔枝新闻为龙头,构筑了“一体两翼”的融媒体传播格局。一体就是荔枝新闻;两翼,一个是我们多语种的外宣平台“我苏客户端”,一个是音频互动平台“大蓝鲸客户端”,同时联动了多个融媒体账号,形成矩阵传播态势。
去年荔枝新闻客户端下载用户量达到5,500万,进一步突出了泛资讯、视频化和服务性的特色定位,全面进军短视频市场。江苏新闻、荔直播、我苏特稿等一批社媒账号差异互补,实现了天天有热搜、周周 “千万+”,多次登上全国广电 TOP10 的榜单。
三、合力打造更具实用性的
聚合服务一体化平台
新型主流媒体不仅是内容传播的平台,也应是公共服务上有所作为的平台,我们应该越来越多地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2018年,在江苏省的媒体融合过程中,确定由江苏广电总台的 “荔枝云” 为全省近百家县融提供统一的技术平台。以此为依据,5年时间里,按照“媒体+政务服务商务”要求,初步形成了技术创新、内容宣传、政务服务和人才培养省市县协同的 “四张网” 格局。
目前我们跟全省 50 多个职能部门合作,完成了近 1, 500 项高频使用的政务服务应用对接,并且把这些应用部署在了我们的 “荔枝云” 平台上,一直延伸到县级,可以供全省上下的用户一起来使用。我们目前正在加强与数据局的合作,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未来会有更多的应用上线。
四、合力打造更具圈层影响的
国际传播平台
去年江苏广电总台整合全台资源,成立了我苏国际传播中心。
今年520,我们的外宣门户网站和客户端 “inJiangsu我苏” 也正式上线,总台正在逐步健全集江苏国际频道、紫金国际台、金陵之声、 “inJiangsu我苏” 网站和客户端以及海外社交媒体在内的一个大的传播矩阵,逐步增强国际话语权。我们认为国际传播它不仅仅是一个传播问题,更重要的是怎么样进入国际社会、在国际主流媒体发声的问题。这是我们的目标。
江苏广电总台一直深耕国际传播,早在 2014 年就推出了纪录片《你所不知道的中国》,前后推了三季,分别获得了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的一、二等奖。特别是第三季,实现了在江苏卫视和 BBC World News 的同版同步播出。现在我们在国际传播方面的实力更强,探索也更加深入,比如我们正在做的《当苏格拉底遇上孔子》和《滚滚长江》等等。我们将努力做中国故事的生动讲述者、创新对外话语体系的探索实践者和国家对外传播专业方阵的重要引领者,这是我们给自己定的目标。
支撑这四个平台的是我们的技术底座,自主研发的技术体系:荔枝云平台,形成了多来源素材汇聚、多媒体制作生产、多渠道内容发布的一个全新的生产模式,有力提升了全台各个单元、各个业务之间的协同效率、生产规模和产品的品质。
面向未来,
我们目标也很明确,一句话概括就是努力成为融媒体时代的内容聚合者和传播连接者。
我们认为融媒体时代是一个融合共创的时代,思想深刻、见解独到、价值独特的内容永远是根本,而深度融合、广泛的聚合和链接,是生命力和活力所在,也应该成为媒体的终极追求。
在这个融合过程中,我也向大家报告我们总台在这个方面正在做的四件事。
第一件事,在今年5月举行的“2024年新鲜提案·黎里真实影像大会”上,江苏广电总台受邀与中国纪录片网联合发布了 2024 年纪录片片单, 16 个项目涵盖了重大主题、历史人文、社会现实和自然地理等不同的题材,包含了微纪录片、网络纪录片、纪实节目等不同的类型。
我们发现中国纪录片行业正在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而融合传播的不断深化,促使纪录片与互联网的双向奔赴更加的全方位,传统创作手法与新技术的融合力度更大,从内容创作、播出渠道到运营模式、受众互动等都打开了一个新的想象空间。
第二件事,6月22日,在大运河申遗十周年之际,由中央网信办主办、人民网承办的“何以中国·运载千秋”活动中,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党委书记、台长、董事长葛莱发布了重点融媒体项目《舟楫千载 悠悠运河》。作品体现了传媒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 “传媒+文旅” 越来越成为传媒业在创新谋变中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江苏广电也将持续在文旅宣传推广、文旅产品开发、城市品牌建设等方面全方位融合发展 。
第三件事,7月初,我台实施了微短剧的 “潮计划”,发布了 50 部正在进行或者即将投拍的微短剧项目。我们的目标是强化与上下游产业链的优势互补和链接,携手打开更广阔的传播空间。新的融合赛道空间不断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去抓住它。微短剧或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风口。
第四件事,聚焦技术赋能在媒体融合过程中的作用,我们专门组建了人工智能融媒应用中心,集成70多个智能生产的工具,把它们部署在我们的荔枝云平台上,把推进业务生产跟人工智能紧密结合,构建起技术应用体系赋能内容生产的大生态。我们尝试使用了AI主播,生产了近百个AI为手段的短视频产品,比如《AI带你奔赴春天》《AI看新质生产力》等等,效果都还不错,其中很多都进入了全网传播、上了全国热搜。我们现在正在和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合作成立人工智能实践基地,希望能够推动人工智能在新闻、在传媒、在我们各业务单元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