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机电商会: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或将失去中企投资
【央视新闻】8月16日从中国机电商会了解到,欧盟委员会预计将于今年8月底进行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终裁披露,11月4日前做出最终裁定。中国机电商会表示,中国电动汽车企业正密切关注欧盟反补贴调查的进展和结果,并将据此评估赴欧投资风险,作出投资决策。对于有意吸引中国车企前往投资的欧盟国家而言,支持征税或将失去投资,而一个保持开放、公平的欧盟市场,对中国企业更具投资吸引力。
【荣茂观察】
随着全球电动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欧盟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再次升温。近日,欧盟执委会计划于本月末发布针对中国电动车制造商的反补贴调查报告,并预计于11月4日前由成员国投票决定是否对中国电动车征收长达5年的反补贴关税。此举被视为欧盟在贸易保护道路上迈出的又一步,并在中国引发了强烈反应。
今年7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初步裁定,决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7.4%至37.6%的临时反补贴税。然而,这一裁定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并且在程序上存在明显漏洞,严重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和欧盟自身的反补贴规定。欧盟委员会通过一系列人为操作,给中国电动汽车企业贴上了“补贴”的标签,这不仅损害了中企的利益,也对全球自由贸易体系造成了损失。
面对欧盟的单边行动,中国电动车行业多次表达了强烈的反对立场。多家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向中国机电商会,表达了对欧盟调查结果及赴欧投资的极大担忧。事实上,今年以来,欧盟已多次发起针对中国企业的《外国补贴条例》调查,导致中国企业被迫退出多个招标项目。
分析人士指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的真实意图可能是为了吸引中国企业赴欧投资,从而推动本地汽车产业的发展并创造就业机会。 然而,这一策略似乎正在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许多中国车企原本计划或已经开始在欧洲投资运营,但自欧盟征收临时反补贴税以来,它们纷纷表达了强烈的反对意见。欧盟一方面试图通过征收反补贴税来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入,另一方面又通过《外国补贴条例》对中国企业在欧投资设置障碍,这种两边堵的做法不仅损害了双方的经济利益,也破坏了国际贸易秩序。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明确表示,中国电动汽车企业正在密切关注欧盟反补贴调查的进展,并将根据调查结果评估赴欧投资的风险。对于那些支持对中国加征关税的欧盟国家,它们可能会失去中国企业的投资机会。这一表态是基于公平竞争的原则作出的合理反应。一个开放、公平的欧盟市场无疑对中国企业更具吸引力。
面对中国机电商会的表态,法国媒体表现出不满情绪,指责中国在“威胁”那些可能投赞成票的国家。然而,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做法本身就是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有权采取一切合理手段保护自己的利益,包括调整对欧盟的投资策略。
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征收反补贴税的举动不仅是对自由贸易原则的背离,也是对全球电动车市场健康发展的一种阻碍。中国机电商会的表态显示了中国政府及企业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在全球化时代,各国应当致力于构建开放、公平的贸易环境,而不是通过单边行动破坏这一基础。
二、挪威专家:美国无法说服各国搞垮中国,其主导的体系正在瓦解
【雪球网】8月16日,挪威东南大学教授格伦·迪森称,美国作为以前的霸主,正试图控制国际体系以削弱其竞争对手,此前是对其实施制裁,但现在为时已晚,且适得其反。他在瓦尔代辩论俱乐部活动中说:“美国现在越是试图打击(损害)包括俄罗斯和中国在内的竞争对手,就越难(有效)维持这些制裁。举例来说,美国无法说服中国帮助他们毁掉俄罗斯。现在他们(美国)肯定也无法说服任何人帮助他们搞垮中国。”他补充说,美国领导的国际体系正在慢慢瓦解,未来对俄罗斯和中国的制裁将越来越无效。
【荣茂观察】
美国曾经作为全球霸主的地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国的策略之所以逐渐失效,根本原因在于无法说服其他国家加入其行动。例如,美国试图拉拢中国对抗俄罗斯的努力毫无成效。如今,美国也很难找到盟友愿意协助其遏制中国的崛起。这种情况下,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正在缓慢崩塌,未来对中俄的制裁将失去更多的影响力。挪威专家的上述观点道出了事实,美国的制裁威力的确在不断减弱。
以俄罗斯为例,尽管美国试图通过严厉制裁打击其经济,但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俄罗斯经济增长5.4%,第二季度增速为4.0%。这些数字清楚地表明,美国的制裁并未达成预期效果。事实上,为了阻断中俄之间的正常贸易,美国甚至启动了针对俄罗斯的二级制裁,试图通过金融结算系统施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