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瞭望智库
2015年底,新华社获批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首批10家国家高端智库试点之一。瞭望作为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是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与先期成立的瞭望智库一体化运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瞭望智库  ·  60年了,英国人埋的“雷”还在 ·  昨天  
底线思维  ·  “美国的伤痛”,特朗普能用4年治愈? ·  4 天前  
中国政府网  ·  李强会见缅甸领导人敏昂莱 ·  6 天前  
终极较量  ·  他为内塔尼亚胡卖命,事后却遭抛弃 ·  6 天前  
政事儿  ·  美媒:两人均超200票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瞭望智库

这里曾是伊拉克的“上海滩”,直到美国打来,现在成了这个样子!

瞭望智库  · 公众号  · 政治  · 2016-12-14 06:10

正文


当笔者第一次走上巴士拉的街头的时候,几乎要哭了。


这真的是在七千年文明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吗?放眼望去,路边都是残破不堪的仿佛从坟墓里钻出来的建筑,小巷里缠满了蜘蛛网般乱七八糟的电线,被街垒和扛着枪的武警隔开,坑坑洼洼的路上遍布垃圾,养育着数以亿计的苍蝇和蚊子,更要命的是空气中弥漫着河里污秽横流的臭味。同事问这里比非洲如何,毫不客气地说:“有些恐怕还不如非洲啊!”


文︱大海

本文摘编自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ID:diqiuzhishiju),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巴士拉街景




中东——美索不达米亚



苏美尔人耕种的遗迹呢?大流士征战的战场呢?《一千零一夜》里巴士拉的银匠哈桑的店铺和辛巴达远航的港口呢?巴士拉学派西伯威讲学的课堂呢?巴士拉黑奴起义的矿场呢?都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了吗?



每到宗教节日,我们项目前面这条路便涌上汹涌人潮,他们是前往位于祖拜尔小镇的巴士拉大清真寺聚礼。这是阿拉伯半岛外第一座清真寺。公元636年,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建立了这座清真寺和周边7个村庄,从此有了巴士拉,不过后来为纪念战死在这里的名将改名祖拜尔,而巴士拉搬到新城区。


去年穆罕默德生日的时候我就曾跟一同事一起加入过朝圣大军,一路都是人山人海,连绵不绝,路上有装甲车和直升机巡逻,路边许多人摆了一路地摊,免费提供饮食,我们也被请去喝茶,还被塞了一份盒饭和几根香蕉,根本吃不完。跟着浩浩荡荡的大军走了3个小时终于看到清真寺的外墙,还认识了一位小学英语老师。然而人太多根本进不去,不过他们似乎早就料到了,也没打算进去,在外面休息一会又走回来了。


人潮汹涌


我们感到无法理解,走了3个小时累的腰酸背痛腿抽筋连清真寺里长啥样都没看到,回来实在走不动只好打出租车。可是那个小学教师带着他两个六七岁的孩子,比我们走得更远,看来人家已经习惯了啊。


猜也猜得出哪个是我


不过另外一次路过祖拜尔的时候不是节日。有幸进去参观了一下,院墙里大部分区域是一个大广场,前面一座雕塑上阿里之剑直刺苍穹。清真寺的主体建筑都是新建的,古老的那座清真寺只剩下残存的一座宣礼塔,耸立在新清真寺旁边,已经成为鸟类的家园。这应该是巴士拉现存最早的历史遗存了。我们看到一位老人拖着拖着伤腿亲吻着断壁残垣,交谈得知,他叫侯塞因·阿里,他的腿是在两伊战争的时候负伤的。


阿里之剑



清真寺与宣礼塔


巴士拉老城区到我们项目不远,我们经常会去那采购。街边的建筑看上去都很老了,破败不堪,夹着一条还算热闹的步行街,大都是生活用品。看上去不起眼的街道有时走进去也还能找到一家像样的餐馆。居民似乎都是在这里住了很久的,全家老小都在,若在中午时分还能看到穿着制服的学生,女生都带着白头巾,显然设计者想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





有一天我发现了街上有的小楼上的雕花挺有特色,便拿手机拍照。Jamal说这种雕花小楼曾经是巴士拉的特色,很有名的呢。可是这些是什么时候建成的?出自哪位大师之手?他们的代表作呢?仅仅巴士拉才有的吗?他不知道。我想了各种办法,但是查不到一点资料,就像这片土地上此前的一千多年的历史一样,没有留下一点痕迹。





从巴士拉老城区过去,沿着7月14日大街(1958年7月14日卡赛姆将军发动军事政变,杀死国王费萨尔二世,宣布成立伊拉克共和国。)前往阿夏市场,是几乎每个星期都要走的路。


有一次我们路过7月14日大街的时候,我忽然看到一栋建筑上高耸的十字架,在这个国家绝对是稀罕物。我便问他那是一个教堂吧?(后来才知道那曾经是一个天主教堂)


旧时天主教堂


他说是啊,不过现在已经关闭了。


我问为什么呢?


他说应该是1969年吧(其实是1968年冬),一艘苏联船只在巴士拉港口监测到异常无线电信号,便报告给伊拉克政府,伊拉克政府经过调查之后发现就是从这个教堂里发出的,有十几个伊拉克人和犹太人把机密情报发给以色列,然后伊拉克政府就关闭了这座教堂,审判了间谍,再也没有重新开放过。


巴士拉


我想这应该是一起很严重的间谍案了,便上网搜索相关信息,然而事情已经过去三四十年了,网上很难找到相关信息。不过我还是在《萨达姆传》里找到了蛛丝马迹,不过事情的严重程度远远超出我的想象:


“1968年12月5日,伊拉克驻约旦部队受到攻击的消息震动了巴格达。巴格达电台报道称,6名伊拉克士兵在以军的袭击中丧生,呼吁伊拉克人发起纪念这些军人的游行。伊拉克当局宣布把这一天定为官方假日,当天许多学校和政府部门大门紧闭。数千人走上巴格达街头,要求对以色列进行报复。(时任总统)贝克尔向游行群众发表演说称:‘我们一定会保护阿拉伯人民的土地免受敌人侵略,直到我们流尽最后一滴鲜血。’他警告说在伊拉克存在着一支‘第五纵队’”。



1968年12月14日,伊拉克政府宣布,它已经捣毁了一个以色列间谍网。巴格达电台和电视台分别报道称美国中情局对这个间谍组织提供了支持。……两名伊拉克犹太人被指控是这个间谍组织的领导人,检察官认为他们以南部城市巴士拉为据点从事各种间谍活动。……一位检察官说,这个间谍组织四处收集伊拉克军队的情报,并组建了一个"以色列突击队",同时还派遣伊拉克犹太人前往伊朗接受从事破坏活动和细菌战的培训。……这位检察官称,停靠在波斯湾的两艘苏联军舰近期截获了这个组织发出的无线电信号,从而暴露了他们的阴谋。


1967年中东战争改变了伊拉克


就在国际社会对伊拉克当局的秘密审判和公开绞刑纷纷表达愤怒时,贝克尔悄悄逮捕了一位前总理和一位前国防部长。复兴党宣称,它挫败了一个受伊朗支持的政变,并且处决了41名参与这次政变的人。从1968年秋天到1969年冬天,共有95名伊拉克人被绞死或者遭枪决,其中14人为犹太人,54人被指控为以色列、伊朗和美国等国从事间谍活动。


一位记者写道:“这只是一些国际社会知晓的事件。伊拉克民众可能知道更多不为外界所知的逮捕行为,这些遭到逮捕的人要么被怀疑从事反对复兴党政权的活动,要么被冠以里通外国搞阴谋活动的罪名……在这座城市,半夜以后响起的门铃总是会给人带来一种特别的恐惧,因为从午夜到凌晨3点这段时间通常是伊拉克当局实施逮捕行动的时段。所有与政治活动沾边的人都提心吊胆地生活。”


伊拉克警察


也许我们永远无法得知那年被杀害的有多少是真正的“间谍”,我们也无法知道萨达姆究竟跟这个案子有多少关联,但是我们知道,就在那一年萨达姆成为阿拉伯社会复兴党革命指挥部的副总书记并兼任宣传部长和安全部长。


因此我想这个教堂作为萨达姆发迹的起点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阿夏(Ashar)市场——滨河大道(Corniche)


阿夏市场是巴士拉几乎所有小商品的集散地和批发市场,在大街和狭窄的小巷里各种商品呈组团状分布,并互相交错,只要熟悉各条巷子的主打商品就可以不费力地找到家电、电子、建材、五金工具配件、食品、香料、服装、地毯、文体用品等,甚至还有一条黄金街,虽然不能跟迪拜的比,但也已经初具规模了。




Jamal就是巴士拉人,他是巴士拉的万事通,熟悉这里的每一条街道,跟他走到巴士拉的街头,从老巴士拉到7月14日大街特别是阿夏市场,一路上总有人停下来跟他打招呼,跟他拥抱或者开个玩笑,我说巴士拉300万人你至少认识30万人吧,他说哪里哪里都是以前做生意的时候的朋友,所以在这边商业区认识的比较多。




从这里最大的老清真寺向前是萨达姆时代的出入境管理局(发放护照的),如今虽然建筑风格依旧,但是早已破败不堪,地面已经出租作为商铺。过了桥是巴比伦之狮广场,广场中央传说中的巴比伦之狮雕像将敌人踏在脚下。



巴比伦之狮


滨河大道就是从巴比伦之狮广场开始,沿谢台·阿拉伯河(Shatt al-Arab)延伸到萨达姆的行宫,约3公里长,这是一条重要的休闲景观大道,从下午到晚上,路边的摊位上就满是人,抽着水烟,吃着零食,喝着茶或者咖啡聊着天,吹着风看河上船来船往,当然也可以约三五好友包个小艇,到萨达姆行宫往返一个小时的航程不过5万第纳尔(40多美金)。





Jamal指着路边一座废墟说你看以前萨达姆时代这里有很多酒吧,可以到这里喝酒唱歌跳舞,后来毁于战火,现在巴士拉几乎没什么娱乐场所了。



在河边看上去像船一样——其实有些应该就是用船改建的,标着某某餐厅的,走进去就能吃到传说中的伊拉克烤鱼了。这烤鱼的鱼必须得挑肥的,然后从鱼的背部剖开,Jamal说伊拉克估计是全世界唯一从背部剖鱼的国家了,然后加上调料直接放在明火上烤,所以从背部剖鱼估计就是因为这样鱼的受热面积更大更均匀,因此火候更容易把握。



鱼一般是配着沙拉和阿拉伯烤馕(比馕软,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叫它了)端上来,要米饭的话得提前打招呼,用勺子直接剜鱼肉吃,鱼肉非常鲜嫩,鱼皮就算了,已经烧焦了,刚开始的时候不知道还咬了一口,立马吐掉。



巴士拉的城市雕塑非常多,几乎每个路口都有,内容也包罗万象,有历史名人,有文物形象,有宗教内容,有文艺作品,每次回来看到这个雕塑,就知道前面就是新巴士拉,转过路口就快到我们项目了。




新巴士拉是战后政府开始规划新建的,路的一边是连片的低矮的社区(贫民窟),另一边是从政府按块买地新建的小别墅,不少还没装修,有的还没建好,毫无章法,我们的翻译Jamal就是在这边买了一小块地自己建了一小栋别墅,刚刚建好,装修基本完成了。



再往前就是大片的空地,我们的项目就在这边的空地上,原本政府有一个野心勃勃的开发计划,可是由于战争再起,油价下跌,商业环境持续恶化,实现这个计划似乎遥遥无期,路边矗立的计划图已经斑驳,几不可辨。



我们的建筑项目


巴士拉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交汇处,河汊纵横,因此被称作“东方威尼斯”,有一天在网上查到伊拉克南部的阿韦尔湿地非常漂亮,便心里痒痒想去看看,便跟Jamal说这地方好漂亮啊,知道这地方在哪吗?



他说是啊,从巴士拉向北到古尔奈,这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交汇的地方,沿着幼发拉底河往西,过了Al-Madina出省之后就是Chibayish,从这到Hammar,以前就是这么漂亮,冬天雨季的时候,两边的湖水会漫过公路,从这边漫到那边,车子就从水面上开过,湖里长满了芦苇,他们的房子就是用芦苇编制的,旱季的时候有的就落在湖床上,雨季的时候就漂浮在湖面上,湖里很多鱼,芦苇里很多鸟,他们在这里就能生活。非常漂亮,我老家就在那里。可惜啊,萨达姆时期他说里面都是反对派,就把湖水抽干,现在这些都没有了,现在看不到这样的景象了。



被抽干的沼泽


这么多湖水都能抽干?在那住的人呢?


搬出去了,绝大部分现在都在巴士拉了,我那边还有一两个亲戚,其他的都在巴士拉。现在只有很小一点湖面,那种景象再也看不到了。





去年11月份的时候曝出一条新闻,巴士拉将在旧机场那块建成一座世界最高建筑,总高1152米,将超过哈利法塔,并取名“新娘”。Jamal在Facebook上也看到这条消息,有人评论道“要是这栋楼真能建成,我全家死光光”。我说要不是打仗的话,肯定能建成的。巴士拉的条件原本应该比迪拜好多了。


目前第一名——迪拜哈利法塔


他说那当然了,迪拜一片沙漠有什么啊!巴士拉有土地有河流有人口,石油也远远比迪拜多,当年迪拜还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巴士拉就有海湾地区第一个港口,第一座机场和第一条铁路了,你上网找一下70年代的巴士拉多漂亮。可惜啊,从1980年开始两伊战争打了8年,刚结束又占领科威特然后跟英国美国打,迪拜就是这段时间里建成的。





游戏感十足,土豪城会玩


接着他的眼神瞬间暗淡了:你看看这个建筑是AMBS公司设计的,我战后回国之后来到我们公司之前就是在这家公司上班。说着从口袋里翻出那家公司的ID给我看,当年我跟他们巴士拉分部的经理就经常站在公司的阳台上聊天,他说也许伊拉克不那么早独立的话会好一点,我想可能有点道理。你想伊拉克是1921年独立的,独立之后的前30多年里是费萨尔王朝统治的,之后经历了4次政变和6次战争,到今天都没平息,可是你看阿联酋,1971年才独立,可是人家就安定发展了。


我无法想象,一个人究竟对自己的国家失望到什么程度,才会希望自己的国家继续做殖民地呢?


(本文已获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授权转载)

附文:


你热爱战争,却不知没有战乱的伊拉克曾经多么美好!



文︱萤窗小语

本文摘编自微信公众号中东研究通讯(ID:MenaStudies),转载已获授权,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40年前,伊拉克是许多旅行者心之所向的目的地......


而如今,从萨达姆常年的独裁统治,到2003年美军入侵伊拉克,再到如今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恐怖行径肆虐,人们已经很难将伊拉克视为一个繁荣稳定的国家。此外,由于宗教派别和族群问题较为复杂,伊拉克当前的政局更是处于摇摇欲坠的地步。


如果不是英国百代电影公司的这个纪录片,真的无法想象,曾经的伊拉克也是一个欣欣向荣的现代国家......




这部纪录片名为《永恒的伊拉克》(Ageless Iraq Reel),由英国百代电影公司拍摄的,记录了20世纪60年代(1950-1959)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也曾是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城市,有着柏油马路和车辆。




公共游泳池已在城市里普及,夏天炎热也有消暑好去处




女孩子们被鼓励去上学,在学校,她们读书,打排球




社会的中产阶级也十分时髦,同时接受着西方流行文化与本国传统文化




社会井然有序,有警察叔叔的保卫




伊拉克南部港口城市巴士拉有着中东「威尼斯」的美誉




巴士拉曾经是一个繁荣的世界枢纽,每天都有大量的货物进口波斯湾国家




在伊拉克南部的沼泽,沿着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沼地阿拉伯人」过着他们已经延续几个世纪的传统生活




而这些沼泽,大多已在1991年起义后,被萨达姆政权抽干




伊拉克南部的库尔德人也曾拥有他们独特的传统生活方式



1960年,伊拉克西部,一个妈妈与她的儿子坐在骆驼上(本图来自twitter)


这是一部很不错的纪录片,分上下两部,虽然是西方视角,但无疑也是非常宝贵的历史资料。2014年7月22日百代电影公司官网重新推出这部纪录片的时候,一度引发了热议。未经战火蹂躏的伊拉克是如此祥和,这里也曾孕育着文明与希望~


伊拉克位于亚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北接土耳其,东临伊朗,西毗叙利亚、约旦,南接沙特、科威特,东南濒波斯湾。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自西北向东南流贯全境。海岸线长60公里。除东北部山区外,属热带沙漠气候。伊拉克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民族和宗教问题错综复杂。


在这个以阿拉伯人和库尔德人为主的多民族国家里,生活着约3258万(2014年4月)伊拉克人,其中阿拉伯族占78%(什叶派占60%,逊尼派占18%),库尔德族占18%,其余为阿塞拜疆人、亚美尼亚人等,巴格达人口约为575万,北部城市摩苏尔、埃尔比勒、苏莱曼尼亚及南部城市巴士拉也是人口分布比较集中的城市。伊拉克流通货币为伊拉克第纳尔,1伊拉克第纳尔=0.0052元人民币。




伊拉克所处的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具有悠久的文明。公元前3000年中叶,两河流域最早的居民苏美尔人创造楔形文字、60进制计数法和圆周分割率。


此后,伊拉克经历了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后巴比伦王国、波斯、塞琉西(中国史称条支)、安息、波斯萨珊王朝统治。7世纪,阿拉伯帝国兴起,并迅速占领两河流域,先后建立倭马亚王朝(中国史称白衣大食)和阿拔斯王朝(中国史称黑衣大食),其中阿拔斯王朝定都巴格达。


1258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攻占巴格达,受封以波斯和小亚细亚为中心建立伊儿汗国,辖区包括今伊拉克。1534年起,奥斯曼帝国开始统治两河流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920年,伊拉克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1921年,英国人从麦加哈希姆王室中选送费萨尔到巴格达建立费萨尔王朝。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伊拉克与土耳其于1955年2月23日签订「伊土条约」,随后英国、巴基斯坦和伊朗加入,组成巴格达防御条约组织。


1958年,以卡塞姆为首的自由军官集团发动军事政变,推翻费萨尔王朝,宣布成立伊拉克共和国。1968年,复兴党政变上台。


1979年,萨达姆全面掌权。1980年,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爆发。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并吞并科威特,由此引发海湾战争。此后,联合国对伊拉克实施了近13年制裁。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4月9日,美军攻占巴格达,萨达姆政权被推翻。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2008年12月,美伊双方签署《美伊友好合作战略框架协议》和《驻伊美军地位协议》,并于2009年1月起生效。2009年6月,驻伊拉克美军撤离伊拉克主要城镇,8月31日撤出在伊拉克作战部队,并将驻伊拉克美军人数减至5万人。


2011年12月,美国从伊拉克撤出全部作战部队。2003年7月,美驻伊拉克当局任命25名伊各派人士组成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简称「临管会」)。2004年6月,伊拉克临时政府成立。6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546号决议,决定全面恢复伊主权,结束对伊拉克占领。


伊拉克是联邦制国家,设总统委员会、总理府和议会,实际行政权力掌握在以总理为首的部长内阁手中。内阁成员由总理推选,总理还担任武装部队总司令职务。伊拉克地区政府拥有行使立法、行政和司法的权利,地区政府可以按照需要的方式实行管理,并有权建立自己的「安全组织」,如警察部队、治安部队和卫队等。


地区政府在不违反国家宪法的前提下,可以起草自己的法律,确立自己的行政权力机构以及行使这些权利的机制;宪法承认库尔德地区和其作为一个联邦地区现有的权力。伊拉克最高伊斯兰委员会是伊拉克什叶派组织中势力最强、影响最大的政党。库尔德斯坦民主党是伊拉克库尔德地区第一大政党。


伊拉克直至2003年前都是由复兴党控制的一党执政专制,2003年萨达姆·侯赛因政权被推翻后,伊拉克开始政权重建工作。2005年5月3日,在美国的占领下,伊拉克过渡政府正式宣誓就职。2005年8月底出台永久宪法草案,并在10月举行的全民公决中获得通过,规定伊拉克实行联邦制,石油资源归全体人民所有,萨达姆集团分子不得参政。但各派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联邦制、资源分配等问题上尚存争议。


2005年12月,伊拉克选举产生战后首届正式议会。2010年3月,伊拉克举行战后第二届国民议会选举。2014年4月,伊拉克举行第三届国民议会选举。9月,伊拉克组建战后第三届政府,海德尔·阿巴迪接任马利基成为伊拉克新一任政府总理。而来自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两大执政党之一的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福阿德·马苏姆当选为伊拉克政府总统。


本届伊拉克议会共有议员328名,任期为4年。当前伊拉克国内主要政党主要有全国联盟:以什叶派政治团体为主体,由法治国家联盟、伊斯兰最高委员会、萨德尔运动等30余个政治团体组成,主席为民族改革运动领导人贾法里,核心人物为总理阿巴迪、副总统马利基、伊斯兰最高委员会领导人哈基姆、什叶派宗教人士萨德尔等;全国力量联盟:由团结改革者联盟、阿拉伯人联盟等党团组成的逊尼派政治联盟,领导人为副总统努贾伊菲,核心人物为副总理穆特拉克和议长朱布里等;爱国联盟:跨教派政治联盟,领导人为副总统阿拉维;库尔德联盟:主要由库尔德斯坦民主党、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等库尔德人政党及土库曼自由者组织等13个政治团体组成,核心人物为前总统、库爱盟主席塔拉巴尼和库区政府主席、库民党主席巴尔扎尼。


2014年6月以来,伊拉克阿巴迪政府面临着两大难题:对付IS和进行政府改革。当然这两个难题可以当成一个问题来看,那就是当今伊拉克的国家治理能力极为虚弱,无论是近期频繁的恐袭,还是反对势力占领「绿区」,均与其政府能力有巨大的关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忽略民生问题,引发民众持续不满;其次,油价大幅下跌,削弱政府施政能力;第三,政改陷入停滞,现政府骑虎难下。伊拉克经济改革滞后,政治改革也逐渐陷入停滞。2015年阿巴迪政府一度提出了「裁撤冗员,惩治腐败,破除权力配额制」三大目标的政改方案。虽然在执行初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随着政改不断触及各派根基,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


第四,各派权斗加剧,短期难达成妥协。目前,马利基领导的什叶派议会主导集团「法制国家联盟」(包括部分达瓦党成员、巴德尔组织、民族改革运动等力量)主张内阁部分重组,但要强化本派现有优势,伺机替换阿巴迪;阿拉维领导的「伊拉克名单」(由温和的什叶派、逊尼派组成的世俗联盟) 主张成立国家救亡政府;逊尼派、库尔德集团(包括什叶派反马利基的达瓦党成员、伊拉克伊斯兰最高委员会)也主张内阁部分重组,但强调要保留自己的原有席位和权力;萨德尔派则高举民族主义大旗,谋求反马利基的内阁全面重组。由于伊拉克内部各派短期内无法就权力分配达成新的妥协和平衡,危机难以有效缓解。第五,体制外势力介入,加剧问题复杂性。


参考文献:


Davis, E. (2005). Memories of state: politics, history, and collective identity in modern Iraq.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Dodge, Toby. (2003). Inventing Iraq: the failure of nation-building and a history denied.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王晋,“一带一路”投资政治风险研究之伊拉克,中国网,2015年5月26日。

王雷,伊拉克政治危机为何愈演愈烈?,文汇报,2016年5月31日。


学术合作联系人:周邦民(微信号:i87062760),添加时请注明:姓名+职称+单位


库叔福利


库叔的赠书活动一直都在!中信出版社为库叔提供下图所示书籍10本,以及15本知名经济类书籍赠予热心读者。每天都送,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每条文章都可以评),点赞最高者(数量超过三十),库叔会在评论区回复并通知得奖。当然,评论的质量库叔会进行把控的。想和库叔聊天请添加库叔微信号(lwzkkushu),合作请联系微信(18514203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