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研报应该提供打破经验,观念,陈规或惯例的视角,提供自我逻辑审查的意识自觉。阅读体验应该是一次历险,也许是一次漂流,它并不把你带到任何一个安全的港湾去,但更像是提供一种类似在悬崖边临渊回眸,另做选择的逻辑启发,或自我反讽的邀请。
2024年1月,面对预期变成现实后,共识被快速计价并出清,以至于继续按照主流预期交易就显得非常不合适的背景下,我们提出应该增加对筛选投研变量的权重:
“人类认知的边界在信息化时代无限延伸,内心对无限未知的期待也容易演变成恐慌和焦虑,所谓内心世界的平衡在现代社会成为难题,在投研过程中,我们好奇所有的边际变量,但更重要的是筛选变量的方法和过程。”
——讨伐一致性预期-2024.01.24
2024年4月初,当我们看到因前期黑色供应端产能的快速投放引致产业利润去化过程,并带来空头在黑色上的挺进时,我们提出不要过度以成本来锚定阶段性的价格底部:
“所谓的成本位置对于当期以及近月的价格走势没有太大意义,毕竟成本都是‘沉没’的,通过成本位置的跌破去改变供给预期只能在远月上做展开。如果空头朝着供应过剩这一逻辑去做交易,以成本为锚去估值的意义并不大,跌破成本位置时有发生。”
——通胀计价回头和黑链空头的挺进-2024.04.02
2024年4月中旬,我们认为本轮资源品牛市中隐含的多头逻辑实际在几年前就已经明牌,并思考为什么市场在过去两个月才开始计价,进而提出了以下投研感悟:
“多数研究习惯聚焦于数据的收集以及喇叭式的解读。研究员的工作重心被局限在数据收集、整理、可视化这些重复而又略显平庸的工作中,做重要性思考的时间被挤占。我们理解优秀的研究员离不开差异化的研究能力,一个核心特征是学会聚焦基本面和价格之间的映射模式,例如看涨的基本面事实未必能对应价格的快速拉涨过程,毕竟市场习惯去抢跑。预期差是我们理解映射模式的重点,理解市场计价的习惯和模式也有望帮助我们更好去研判价格走势。
研究员应当长期驻扎在共识的反面以自我警醒,不要卷入市场营造的虚幻之中,毕竟市场皆知的基本面事实极有可能已经被充分计价,再去重复这样的事实只会让我们极有可能成为接过‘最后一棒’的人。换言之,基本面事实与价格涨跌的一阶线性逻辑很可能不再存在。但坦率说,二阶的表达却又很具有哈姆雷特的风格,‘宇宙即变化,人生即主观’,我们并不知晓未来是何种面貌,对于基本面的刻画实质上也充斥着主观判断,正如莎士比亚所写‘There is nothing either good or bad, but thinking makes it so.’。”
——再通张繁荣的拐点择时?-2024.04.15
2024年4月下旬,我们讨论了在经济数据公布之后立即为市场所了解并形成某种一致性的看法,进而对于价格的影响力迅速缩减至零的背景下,究竟何种数据的发布才能成为一枚重磅炸弹去扭转国内经济见底但向上弹性不足的预期。我们认为按照数据的优先级排列,价格本身是最重要的数据:
“一般而言,每当经济处在产能过剩的时间框架里,市场主体会倾向于首先以市场化的方式开启出清,即从价格下行到企业营收下行,再到没有成本优势的劣势企业负债高企,从而被动关停产能以实现出清。但回顾历史可以发现,通常尾声阶段都是通过外生的政策变量带来的立竿见影的效果完结本轮过剩产能淘汰的过程,例如2016年的供给侧改革。在这样的出清规律下,意味着产业的指标天然就应该是滞后的(落后于作为外生变量的政策因子)。而价格则可能是最灵敏的指标,它应该是新周期开启的‘吹哨者’,即只有价格上行才会形成价格底部已经见到的预期,进而形成价格的上行预期,进一步地,补库逻辑有望接踵而至。如果这个过程发生得足够快,那么上行计价的过程也会很显著,这是我们理解的一个新的范式。”
——海外通胀是商品现阶段最强大的基本面-2024.04.22
2024年5月,伴随着高波动率和快速的计价过程,商品正处于新一轮向上抬升的核心阶段。在此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基本面因子很难对价格变动做出合理解释,并再一次强调了价格本身的重要性:
“当基本面变化跟不上价格变化时,即使经济数据相对高频地被发布,但仍旧难以对价格的迅速变化做出解释。如果对于基本面的供需数据过于执着,通过供需对价格做预判这一路径将可能陷入瓶颈。某些关键时刻价格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基本面表达意义,市场也开始从产业供需转向博弈视角做讨论。价格本身就是由所有市场参与者以共同决策的方式共同创造出来,个体行为未必一定要遵循以经济数据完成对短期经济的预估的模式。例如当市场进入一个风险偏好显著抬升的阶段时,交易者对于短期波动的容忍度增加,更多关注远期价格的终点在何处,进而从此前的区间交易转向了路径终点交易。”
——牛市动量因子开启统治定价能力-2024.05.20
2024年7月,我们预计未来1-2个月国内外市场将充满由各类政策引致的边际变化,海外市场的一个交易主题将围绕美联储降息展开,并提出以下观点:
“复盘过去多次美联储开启降息时,商品基本上无一幸免均是下跌。货币政策转向宽松与商品价格变动之间的联动实际上是以需求前景作为桥梁,即只有当降息之后我们确实能看到需求前景能得到显著改善,并且这一改善能够得到现实数据支撑,商品才能获得反弹的驱动。”
——降息并非确定性利好,未来交易主题前瞻-2024.07.15
2024年9月,我们认为原油处于“价格走弱和库存走低”负向螺旋的结构,并提出在需求疲软的背景下,卡特尔组织减产稳价的路径并不通畅,减产不是经营利润回升的充分条件,反而可能造成额外的市场份额损失,并进一步抽象为以下投研感悟:
“市场经济是由自发的需求、自主的供给,通过自由竞争而形成的。其中需求是主因,供给是手段和结果,市场经济的真实总量实际上是由真实需求总量决定的,而不是由供给决定的。”
——降息:翻牌与商品价格反馈-2024.09.18
2024年10月,我们判断国内处于扩张型政策验证窗口,基于风险偏好的差异我们提出了以下论述:
“商品博弈性投研的关键问题是计价现实还是计价预期,是以赔率逻辑还是胜率逻辑作为投研指导思想,这是研究价值观的选择,这也决定了我们用什么样的视角去提炼和抽象产业数据给我们的品种基本面。”
——扩张型政策验证窗口,商品的预期差交易-2024.10.14
2024年10月底,特朗普民调显示出较大优势,越来越多交易者已经开启“特朗普交易”,甚至其上任的政策主张已经非常显著的在资产价格当中被定价,“高利率+强美元+稳美股”成为“特朗普交易”盛行的标签。我们提出应该谨慎对待市场抢跑计价的行为:
“辩证思考的本质是摧毁过去大脑中原有的神经元链接,是对神经元拓扑结构的重构,也因此市场对于遵循直觉的内容迅速定价——‘美元涨,黄金涨,美债收益率涨’之于‘特朗普交易’已经深入人心,以至于资产价格的变动已经让两周后的美国大选板上钉钉,当然这有过度解读之嫌。”
——警惕过度解读11月初的政策窗口-2024.10.28
2024年12月底,我们发现基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释放的信号,市场阶段性没有进一步激发出朝着多头叙事逻辑而展开的看涨预期情绪加码,反而是有做出了情绪退坡的领先定价,这再度引发我们对价格本身重要性的思考:
“作为商品研究者,不断自我提醒的是,商品市场本身具备某种预测的能力,价格变化背后是所有交易者的投票。在会议结果公布以前,商品市场就走出了明显的Risk Off的特征,那么多数以‘需要跟踪某某会议’等在研报中常用叙事结构就显得很初出茅庐。”
——商品市场提前定价鹰派降息之后的四条跟踪主线-2024.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