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特色小镇操盘指南
房产第一资讯,洞察未来地产商机,文旅,小镇,养老产业,地产新型产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褒优贬劣价值先  ·  这样赏心悦目的海景房,为何不自留全抛售? ·  昨天  
褒优贬劣价值先  ·  这样赏心悦目的海景房,为何不自留全抛售? ·  昨天  
财宝宝  ·  相亲不是谈恋爱。 ... ·  昨天  
拆神  ·  339万起!白鹅潭江景新盘开价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特色小镇操盘指南

探讨:中国乡村振兴的误区及操作要点

特色小镇操盘指南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18-08-31 17:52

正文


来源:智美旅游策划管理

中国经过了20年波澜壮阔的城镇化,即将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如果问2018年中国财经界和地域经济发展的最主流趋势是什么? 那应该就是从城市发展跳转到乡村振兴了。

乡村战略是中国目前最顶层的政策热点,也是中央极度关注的焦点问题。

为此,中央专门列了2020(完成制度框架)、2035(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和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的三个时间计划表。

我们先看乡村振兴这个领域的市场容量。有研究显示,仅十三五期间乡村振兴的投资规模或超3万亿。其计算方式是这样的:

首先,根据《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 “到2020年,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13万个,累计达到全国建制村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远超“十三五”之前已完成整治的规模(7.8万个)。

其次,假设按照十九大以来上市公司已中标的项目测算,每个建制村平均涉及投资约2400万元(22.95亿/97个,按照公布了投资金额及建制村数量的项目测算), 则“十三五”期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涉及投资规模合计将超过3万亿,可拓展空间巨大。

一、乡村振兴两大误区

目前,市场上关于乡村振兴的分析论述、研究文章连篇累牍。在这之中,给市场传递两个重大误区,这里有必要首先进行深入的评判。

1.乡村振兴不是大规模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人口

调研为例:农民在外出务工的月收入平均约4000元,每户两个人打工每年约10万元。如若种地每亩每年收入1000元,每户需100亩土地规模种植才能和务工收入水平相当;

而最近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和粮食价格下降,使不少地方收入下降到每亩只有600元,故每户需160亩土地规模种植。

由此推理20户的村庄就可以覆盖3000亩以上的耕地范围和现在1500人左右的村庄。而中国目前的户均耕地面积只有1~3亩,未来显然是需要集聚才行。

有研究显示,中国农业的人均土地面积只有美国的四百分之一,欧盟的四十分之一。人均面积小,必然意味着农业从业人员的收入难以提高。


2.乡村振兴不仅是旅游业的拉动,更重要的发展各类乡村产业

从具体步骤来看,凡是在中国操作过乡村改造的机构和团队都知晓,这里都必须经过一个必备的操作流程。

通常情况下,一个项目从创想到落地,往往经过这么几个阶段:

1.进行目标村庄规划及相关规划文件的总体编制,在通过相关行政管理单位的审批项目才可立项;

2.经过合村并点后,妥善解决现有农民的安置问题;

3.经过土地流转超过程序,开始设立综合开发的顶层架构;

4.确定核心特色产业,设计产业循环模式,综合考虑农村宅基地更新改造策略,同步思考农村基础设施再造升级,全面推进乡村开发。

这其中,引进资本与当地村民机构形成合股机制,最终通过农业产业化及现代互联网技术的改造,是整个项目操作的关键环节。

除此之外,农村的工作是从基层做起的工作,是与本地百姓共同商讨、共创未来的工作。因此不同于城市里常用的项目开发套路,乡村改造工作的起点在乡村,落脚点也在乡村。

中国目前各类金融资本、投资机构、地产商们,处于转型和发展的需要,仍然以路径依赖的固有模式通过与地方政府高层进行沟通,以期在乡村市场打开局面。但这样不接地气的顶层设计是无法让乡村振兴落地的。

更有甚者,我们看到,在中国市场上有各类基金摩拳擦掌准备投资美丽乡村,动辄发布千镇万村的计划。

其实中国真正能将村民的利益扭成一股绳,铲除潜在的乡村产权纠纷隐患,愿意以达成一致的条件进行土地流转,能让村民们齐心引进新型产业,又有基础引进新型产业的乡村会有多少?这样的基金即使募资成功,能满足投资条件,顺利投下去的乡村标的物又能有几个?


二、决战乡村开发与运营的四大操作要点

从“绿色硅谷”神山町到“梦幻乡村”合掌村,期间分别经历了科技产业、历史古村旅游、生态村落旅游、现代农业、康养产业、文化保护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开发与应用。

从中我 们不难看出,虽然看似核心产业和开发重点各不相同,但在文化、生态、历史遗迹、旅游场景与体验等方面的开发策略是基本一致的。 经过总结,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

1.精准选定产业方向,真正做到一村一品

高科技、农业产业化、旅游、康养、文化艺术等,每一个乡村都有其侧重的产业门类,这是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基础。没有产业,莫谈振兴。

产业的选择就是在于八个字: 因地制宜,比较优势。 别无他法,这点是后续所有操作的前提条件。

2.IP资源塑造,做足旅游体验

即通过保留乡村原有的生态自然环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造和保护。 台湾桃米村,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生态资源,将青蛙和蜻蜓的文章做大做足,就是IP资源塑造的最典型例证。

乡村旅游体验包括农事活动体验、采摘体验、亲子牧场、科普农业、传统民俗、手工作坊、非遗文化等,这些体验活动的良性开发利用能极大的满足旅游客群的乡野旅游的情感诉求,提高乡村旅游口碑。

如合掌村通过农事活动与文旅板块的开发与互融互通,很好的将农业发展与文旅体验进行了结合,最大程度的提升游客旅游体验。

3.场景的乡土化和文化的振兴与重塑

乡村场景包括乡村保留的古树、古桥、古宅、石磨、山脉、篱笆等生态景观,以及乡民的衣着风格、民间习俗、耕种方式、民族表演等行为模式。

宏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在生态景观及民间习俗方面的乡土化保护堪称业界典范。

在古朴的表皮下,引进新兴的文创、餐饮和民宿业态。通过全新的设计、科技、文化手段,展示乡村文化,这点至关重要。

4.构建合理的商业模型

民宿的经营、农业旅游项目门票的收取、餐饮业的配套、农业产品的销售,这些都是乡村开发的盈利点。

合理设计投资模式,将政府资金、社会资本合理结合,形成短中长期的资本进入和退出策略,这是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



2018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标杆项目考察-成都站

时间:2018年9月7-9月9日

【考察时间】 2018年9 月7-9月9日

【考察地点】成都

【考察对象】 文旅地产开发及产业链 董事长、总经理、 总裁及核心高管团队(人数限定30人)

【主办单位】 北京壹方城智汇科技有限公司  汗马研习

【游学形式】 考察+研讨+资源联接,推动企业实战转型、有效对接转型资源、 加速联合发展、创新企业家讲创新案例围绕创新项目战略、策划、运营进行度的研讨

【游学标杆项目】

实地考察项目一: 多利农庄--中国乡村旅居典范

实地考察项目二: 浦江明月村--乡村复兴典范

实地考察项目三: 大梁酒庄--以原乡酒为产业的特色小镇

实地考察项目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