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农参
看农参,读懂农业品牌。16万农业主管干部的决策参考,100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产融平台,3000万中国农业品牌经营者的精神家园。每日分享实践案例、商业洞察、行业研究等。并聘请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铁丁老师担任总编辑,提供理论支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疆949交通广播  ·  949帮您问|市民反映的这些问题,有回复了! ·  昨天  
新疆949交通广播  ·  紧急声明!“安装”教程销量上千……商家回应亮了 ·  昨天  
新疆949交通广播  ·  降温!降雪!大风!速看全疆天气情况→ ·  2 天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登顶!第一!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农参

头雁故事 | 赵秀梅:3800元一个!枣庄巧姐“编”出非遗乡村品牌

农参  · 公众号  ·  · 2024-07-25 10:30

正文



导读

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是由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 联合启动实施。

“头雁故事”是由 上海交通大学 农参 共同发起的头雁“护航计划”中的内容板块,旨在通过梳理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学员的创业经历,分享在上海交大的学习心得,用真实的故事树立新农人的优秀榜样,为推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与区域品牌的协同发展提供案例。

今天,我们分享上海交大“头雁”学员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巧姐柳编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赵秀梅 的创业故事。

柳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早期。作为一门传统手工艺,柳编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和完善。
发展至今,柳编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山东、陕北、河北、江苏盐城等地,山东目前是国内最大的柳编生产基地。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巧姐柳编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赵秀梅从事柳编产业二十余年,不仅继承并发扬了这项非遗手工艺,让传统文化深入校园,吸引了年轻人群体,还带动了周边农户就业,让大家致富增收。
今天就一起来看看上海交大“头雁”赵秀梅的故事。


非遗传承,需要品牌

赵秀梅是山东枣庄人,2000年从供销社下岗后就打算开启一份新的事业。彼时中国正筹划着加入WTO,这件事对出口是一大利好。

临沂市临沭县被誉为“中国柳编之都”,柳编技术远近闻名。根据2005年的外贸出口统计数字,山东省的柳编工艺品出口量占全国的80%,而临沂市的出口量又占到了全省的80%。当地有许多大企业的柳编制品在1973年就被纳入国家首批柳编出口计划,一度打破了中国柳制品出口的空白。

从小就接触柳编的赵秀梅知道周围有不少会做柳编的老人,但枣庄没有像临沭县这样专门做柳编的大企业。一想到学会非遗手工艺,再搭上WTO这趟快车,赵秀梅立马燃起了事业的雄心。

于是,2001年春天,赵秀梅先去临沂市莒南县考察了柳编的制作过程,又到地里了解柳条的种植细节。学到了些必要知识,赵秀梅买了一批柳条开始尝试自己种植、编制。

到了农历7月份,赵秀梅去临沂市临沭县学了三个月的柳编技艺,带着600多斤、3900多元的柳条回家,花了大概半个月做了2000个大白碗(柳编做的碗状产品),结果在交货时因为保存不当,灰尘、污垢太多,“白碗”变成了“灰碗”,导致交货延期。

接下来几年,赵秀梅一直在做柳条来料加工,跟着她的几个姐妹平均每月收入2000元以上。2007年,赵秀梅成立了枣庄市薛城区巧姐柳编专业合作社,教授柳编手工艺的同时也开始制作自己的产品。

2001年到2010年,赵秀梅手里的订单越来越多、越来越稳定,身边慢慢地有一百多人跟着她生产、加工柳编。后来订单多了,赵秀梅就把订单分配给当地的生产厂家,她自己负责最后的染色、点缀等深加工流程。

“我们产品有果盘、宠物猫窝,还有提篮等等。提篮分大小,功能上有插花的,有偏实用的,这些都是柳编。还有竹编,草编,我店里全部销量草编包能占一半。”

柳编发展了上千年,虽然产品众多,但实质上编制方法比较简单。赵秀梅也认为大家都在做这几种产品,导致价格较低,利润空间小,在她店里绣上字的果盘不超过15块钱,普通产品基本上10块左右。

在以前,临沭当地的柳编加工大多是为出口国外做代工,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利润极低,还容易出现恶性竞争的情况。

如何解决这些难题?经过上海交大学习后,赵秀梅豁然开朗,尤其是铁丁老师的建议给了她很大的帮助。赵秀梅说,铁丁老师建议她做小而精的产品并定制包装,印上“用巧姐柳编,枣得枣幸福”的广告语,后来事实证明这个方法确实带来了更大的销量。

“巧姐”是赵秀梅在2009年注册的商标,作为一个积淀了近15年的非遗乡村品牌,在赵秀梅持续创新下,正迸发出更多的活力。


文化赋能,创新为是

品牌通过持续创新可以为消费者提供独树一帜、更合需求的产品,拥有更旺盛的生命力,进而在市场中脱颖而出。赵秀梅深知产品创新的重要性,一直在坚持结合消费者反馈和当地文化不定期的推出新的产品。
2023年9月,总书记来到山东枣庄市峄城区的冠世榴园石榴种质资源库,察看石榴树种,了解当地石榴文化,并指出石榴作为一种优质特产,产业有发展潜力。
赵秀梅了解到总书记对枣庄石榴文化和产业的指示后,立即决定要开发石榴相关的柳编新产品。
“市场上的柳编作品比较多,有时候网上全是普通的方筐、圆筐,没啥吸引力。市场需要有创意性的产品,要根据不同的地方,设计不同的产品。”
“我们根据当地的文化产业去设计产品,避免千篇一律。枣庄有个文化遗址冠世榴园,我根据这个设计了石榴盆景。今年9月份还会继续上一些荷花灯、石榴灯罩,这些都是我们的特色。”
赵秀梅编的石榴树高1.6米,设计复杂,由于市场上的稀缺性,能卖到3800元一个,这个价格也充分验证了她自己的观点。
有了石榴树产品的成功例子,赵秀梅在枣庄市场上又增加了一份竞争力,以后她还打算在全国推广定制苹果树等产品,将地方特色用柳编呈现出来。
除去直接编制新产品,赵秀梅准备通过给普通产品添加文字描述,来赋予产品一层文化含义,和其他品牌有所区分。
“赋予产品一种文化背景,这样它就不单纯的是个商品了,很多人会根据字的含义去买,比如我在笔筒上绣上‘金榜题名’、‘妙笔生辉’。”
“全国有那么多的柳编,那么多的同行,咱得有自己的特色,下一步我还会针对文字这一块,做小而精的产品。”
但持续创新是个费时费力的工作,像石榴树这种复杂产品在考虑编制顺序的时候就要花不少时间,非常考验从业者的耐心。好在这种设计门槛较高,产品可替代性低,一般从业者很难模仿。
有了新颖的产品,接下来就要布局销售渠道了。


柳编,如何留住年轻人?

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接触柳编?喜欢上柳编?

赵秀梅的主要方式是在旅游景点开体验店。

2010年重建的台儿庄古城开始试运营,赵秀梅第一家体验店就开在这。台儿庄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不仅带动了当地的旅游收入,也给赵秀梅的产品带来了巨大的曝光量。2018年,赵秀梅店铺的年销售额就达到了50万。

“我现在还在跟台儿庄古城领导沟通其他业务,他们景区有自己的店,可以把非遗产品集中起来售卖。我到时候负责给他们供货,就不用再开新店了。”

除去在台儿庄古城开店,赵秀梅还在铁道游击队纪念公园的影视城内、山东高速枣庄服务区开了体验店。借助在景区15年的开店经验,未来赵秀梅还准备在其他一二线城市的大景区开店推广产品。

在景区开设线下店铺不仅能增加产品曝光量,还能跟众多消费者面对面沟通,了解他们期待的产品类型,进一步创新自己的产品。

尤其是面对年轻消费群体,如何让柳编融入年轻人的生活是整个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接触柳编的年轻人很少,为了加强年轻人的体验感,我举办过研学活动,让二年级到五年级的学生来古城的店里近距离接触柳编。我还去周边技校代课教学生做柳编,有时候需要设计花型,就交给学生去做,已经持续了四年。”

非遗是一个地方的特色文化符号,对于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总书记曾经讲过,要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只是柳编遇到传承难的问题,其他非遗技艺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年轻群体的“冷落”,变现时间长、学习时间久是年轻群体远离柳编的重要原因。

赵秀梅举办从小学生抓起的柳编研学活动,主动去学校教授柳编技艺,让学生尝试着设计花型,这一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正在将柳编带入年轻人的生活中,让传统柳编产品有机会汲取到更年轻、更时尚的元素,这不失为一种挽救非遗技艺的好方法。


编织梦想,编织未来

在行业内辛苦耕耘了二十多年,赵秀梅的柳编事业已经有了深厚的基础。

柳编本身是一种重要的非遗技艺,政府在这方面的支持力度也较大,赵秀梅打算在政府帮助下增加线下店铺的数量,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重点景区。拥有15年景区销售经验的赵秀梅,这一步迈得很坚定。

除去扩大线下规模,赵秀梅今年十月份打算建立团队,尝试线上销售。国内电商体系较为成熟,用户数量庞大,尤其是聚集了大量的年轻人,赵秀梅相信在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引流下,会有更多人看到自己的品牌,到时候产品创新也会更有针对性。

谈起未来规划,赵秀梅说有件事必须要去做,这件事是她最初从事柳编时的一个梦想。

“出口是必须得做的,2014年就办好出口手续了。我的计划是2010年到2020年做好资源整合,多积累人脉。2021年到2030年在全国大景区开店,出口到国外,柳编国际市场需求量也是很大、很受欢迎的。”

扩大市场规模离不开品牌推广,赵秀梅这次去上海交大参加培训,学到不少关于品牌包装和推广的知识,打造小而精和有文化背景的产品是她目前的聚焦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非遗手工艺在不断地适应新环境和新需求,总书记曾指出,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继承和发扬非遗需要具体可行的措施,赵秀梅的“巧姐柳编”不仅是一个乡村品牌,而且在推动柳编技艺传承上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未来,“巧姐柳编”会在全国各大景点,带着传统文化走出去。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



往期回顾

【原创首发】

铁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更是“民生工程”

铁丁:打造“久经考验”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铁丁:“农产品”变“商品”是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