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大家仔细讲下热搜上的夫妻关系新闻是怎么“剪辑”出来的。最后你会发现,这样剪辑的原因就是我国的立法和社会现实根本不符合。今天热搜是
#丈夫读博妻子带娃7年离婚获3万补偿#
。你读新闻的感觉就是女方独自带娃7年,才拿了3万块钱补偿,肯定觉得“家务劳动补偿”过于少了,对女方很不公平。
这就是新闻要故意误导你的地方,也是我国立法上因为考虑不周全,带来的错误。
我来给你看2023年,也就是这个“旧案”的原文。
我们先想,离婚第一步分财产,首先前提是不是要搞清楚夫妻双方一共多少钱?而这个案子里,男方没钱。原因很简单,他在读博,法院查明他一个月就2000多块钱补贴。家务劳动补偿,其实是分钱的第二步,也就是在对半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之后,才是家务劳动补偿。
新闻中会故意剪辑掉这一步,不和你讲第一步分割财产,只看所谓的“家务劳动补偿”,让你觉得立法搞的这个东西分钱“很少”。
接着就是下一个问题,孩子到底是谁带的?
中国和欧美完全不同的一个地方就是中国女性生育孩子后,很罕见能去当家庭主妇。我国的女性就业率比欧美高很多。最常见的,是“隔代抚养”。
而这个案子里面,法院审理孩子谁带的时候,就讲到了是男方父母在帮着女方养孩子。这个也是最常见的,因为女方要上班,带孩子需要大量时间,所以必然需要老年人帮助。
我把整个案例给你补齐,你就会发现立法口的问题了。一个宣传让你觉得家务劳动补偿很少的案例,其实背后是这套立法不适合中国国情。因为中国存在大量的隔代抚养。
过去养孩子是不算钱的,夫妻加上四个老人,都是全心全意为小孩服务。现在要搞家务劳动补偿,那你说比如这个案子里面,根本对孩子没有法定抚养责任的奶奶要拿多少钱呢?
这就是家务劳动补偿出来的带孙费问题。妈妈带孩子要拿钱,奶奶带要钱吗?你觉得妈妈拿的少,那么奶奶该拿多少呢?
立法精神说该拿钱,但是现实中大多数家庭都没钱。原先全心全意为孩子付出,变成了现在要算一笔算不清的小账。
立法说带孩子要算钱,可是家里没钱。
你发现真正的问题了没有?
“家务劳动补偿”这个立法由于脱离国情,造成了大量无法解决的矛盾。新闻是把旧案剪辑,误导你,让你觉得这就是个小事,“钱不多”。你跟着仔细算一算,就能找出它的问题。
这就是新闻要故意误导你的地方,也是我国立法上因为考虑不周全,带来的错误。
我来给你看2023年,也就是这个“旧案”的原文。
我们先想,离婚第一步分财产,首先前提是不是要搞清楚夫妻双方一共多少钱?而这个案子里,男方没钱。原因很简单,他在读博,法院查明他一个月就2000多块钱补贴。家务劳动补偿,其实是分钱的第二步,也就是在对半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之后,才是家务劳动补偿。
新闻中会故意剪辑掉这一步,不和你讲第一步分割财产,只看所谓的“家务劳动补偿”,让你觉得立法搞的这个东西分钱“很少”。
接着就是下一个问题,孩子到底是谁带的?
中国和欧美完全不同的一个地方就是中国女性生育孩子后,很罕见能去当家庭主妇。我国的女性就业率比欧美高很多。最常见的,是“隔代抚养”。
而这个案子里面,法院审理孩子谁带的时候,就讲到了是男方父母在帮着女方养孩子。这个也是最常见的,因为女方要上班,带孩子需要大量时间,所以必然需要老年人帮助。
我把整个案例给你补齐,你就会发现立法口的问题了。一个宣传让你觉得家务劳动补偿很少的案例,其实背后是这套立法不适合中国国情。因为中国存在大量的隔代抚养。
过去养孩子是不算钱的,夫妻加上四个老人,都是全心全意为小孩服务。现在要搞家务劳动补偿,那你说比如这个案子里面,根本对孩子没有法定抚养责任的奶奶要拿多少钱呢?
这就是家务劳动补偿出来的带孙费问题。妈妈带孩子要拿钱,奶奶带要钱吗?你觉得妈妈拿的少,那么奶奶该拿多少呢?
立法精神说该拿钱,但是现实中大多数家庭都没钱。原先全心全意为孩子付出,变成了现在要算一笔算不清的小账。
立法说带孩子要算钱,可是家里没钱。
你发现真正的问题了没有?
“家务劳动补偿”这个立法由于脱离国情,造成了大量无法解决的矛盾。新闻是把旧案剪辑,误导你,让你觉得这就是个小事,“钱不多”。你跟着仔细算一算,就能找出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