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退火是为高性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生产高质量钙钛矿薄膜的关键工艺。然而,传统退火方法中存在一些挑战,例如各功能层间导热系数的差异会产生延迟的热传递,这会导致不良的薄膜均匀性和小晶粒钙钛矿晶体的产生。“溶剂浴加热”退火是一种基于全向退火模式的方法,它通过将沉积的前驱体薄膜浸入液体介质中来改善传热并促进钙钛矿结晶。
本研究工作中,
瑞典Linköping University王锋和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王鑫等人
开发了一种用于溶剂浴退火的新型氟碳溶剂,它通过全向退火实现均匀的热传导并建立了微环境以增强晶体。通过比较两种氟碳化合物溶剂全氟癸(PFD)和全氟甲苯(PFT),文章中详细研究了此前被忽视的碳氟化合物和钙钛矿前驱体溶剂之间的溶剂-溶剂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具有更强 DMF/DMSO 可萃取性的 PFT 能够诱导溶剂化中间体更快速的成核,形成具有较少缺陷和抑制界面复合的高质量钙钛矿晶体。最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表现出更高的功率转换效率(24.26%)和尺寸可扩展性。这项研究证实选择合适的溶剂浴退火有望进一步提高钙钛矿质量和器件性能。
图1. 氟碳溶剂与钙钛矿组分的混溶性和反应性。
a)
两种氟碳溶剂的化学结构及其与 PbI
2
和铵盐的不混溶示意图。b)氟碳溶剂 PFD 和 PFT 添加到DMF 和 DMSO前驱体溶液中的提取作用。c,d) PFT 与其他溶剂(c)DMF和(d)DMSO的FTIR 光谱。e)基于PFD 和PFT 溶剂浴退火条件下湿膜中溶剂萃取的作用示意图。
图2. 钙钛矿薄膜形貌表征。
a) 钙钛矿薄膜的溶剂浴退火工艺示意图。b–d) TA、PFD 和 PFT 退火钙钛矿薄膜的SEM 图像。e) TA、PFD 和 PFT 退火钙钛矿薄膜的粒度分布。f-h) TA、PFD 和 PFT 退火钙钛矿薄膜的横截面 SEM 图像。
图3.
钙钛矿薄膜缺陷表征和测量。
a) TA、PFD 和 PFT 退火钙钛矿薄膜的 XRD图谱。b) TA、PFD 和 PFT 退火的仅电子传输钙钛矿器件的 SCLC 曲线。c) TA、PFD 和 PFT 退火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导纳光谱。d) TA、PFD 和 PFT 退火钙钛矿表面的稳态 PL 光谱。e) TA、PFD 和 PFT 退火钙钛矿薄膜的 TRPL 光谱。f) TA 和溶剂浴退火钙钛矿的整体成核和晶体生长的 Lamer 图。
图4.
溶剂浴的热传导和退火对钙钛矿结晶度的影响。
a-b) TA 和 PFD、PFT 退火钙钛矿薄膜的红外相机图像捕获的温度演变和薄膜升温速率对比。c–e)TA、PFD 和 PFT 退火钙钛矿薄膜在 5 s 至60 s 不同退火时间下的 XRD图谱。f) PFD 和 PFT 浴在 20 °C(5 min)下沉积的中间膜的 XRD 图谱。g)和薄膜分别在PFD 和 PFT下溶剂浴25 °C下α相/溶剂化中间相、PbI
2
/PbI
2
(DMSO)的相对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