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它确实:
……面向人的所有能力,并且只有当人充分运用他的所有力量时才能欣赏到美。他必须唤醒开放的感官、宽广的心灵和充满新奇的灵魂。
然而平庸艺术,他继续写道,不会产生这些要求。它不是促进思想,而是使之停止:
从此之后,人们还会对平庸才能所取得的胜利感到惊讶吗……或者,因卑微思想拒绝真正具有活力的美而愤怒?他们期望找到意气相投的消遣,并且很遗憾地发现他们无法胜任这一力量所提出的要求。
这里,席勒描述了所谓“疲倦的商人的艺术概念”,并预示了那些更为新近的批评,这些批评关注平庸的艺术产品在何种程度上抚慰读者、听众或观众,似催眠一般地使其进入消极状态。这种消极状态反过来又有益于对形式的体验和欣赏,但并无实质内容。
趣味(席勒把这个词用作形式感的同义词)的过度发展可能来自审美享乐主义,或者来自对形式主义艺术理论路线的过高评价(其中,美仅在于比例的协调,或者在于艺术家为追求目标而使用的恰当方法)。这就导致了如下危险:“好的趣味成为唯一的权威”,人们只沉溺于娱乐性的游戏,变得“对现实漠不关心,把价值仅仅赋予形式和现象”。
只有当人能够自由地发挥他所有的力量时,他才会意识到自己的最高潜能。他不应该让自己受到这种想法的诱骗:以为趣味(或形式感)已经成功地取代或抑制了本能冲动,所以他是自由的。
“趣味”,他说,“永远不要忘记它是在执行一项发自别处的命令。”
……面向人的所有能力,并且只有当人充分运用他的所有力量时才能欣赏到美。他必须唤醒开放的感官、宽广的心灵和充满新奇的灵魂。
然而平庸艺术,他继续写道,不会产生这些要求。它不是促进思想,而是使之停止:
从此之后,人们还会对平庸才能所取得的胜利感到惊讶吗……或者,因卑微思想拒绝真正具有活力的美而愤怒?他们期望找到意气相投的消遣,并且很遗憾地发现他们无法胜任这一力量所提出的要求。
这里,席勒描述了所谓“疲倦的商人的艺术概念”,并预示了那些更为新近的批评,这些批评关注平庸的艺术产品在何种程度上抚慰读者、听众或观众,似催眠一般地使其进入消极状态。这种消极状态反过来又有益于对形式的体验和欣赏,但并无实质内容。
趣味(席勒把这个词用作形式感的同义词)的过度发展可能来自审美享乐主义,或者来自对形式主义艺术理论路线的过高评价(其中,美仅在于比例的协调,或者在于艺术家为追求目标而使用的恰当方法)。这就导致了如下危险:“好的趣味成为唯一的权威”,人们只沉溺于娱乐性的游戏,变得“对现实漠不关心,把价值仅仅赋予形式和现象”。
只有当人能够自由地发挥他所有的力量时,他才会意识到自己的最高潜能。他不应该让自己受到这种想法的诱骗:以为趣味(或形式感)已经成功地取代或抑制了本能冲动,所以他是自由的。
“趣味”,他说,“永远不要忘记它是在执行一项发自别处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