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0
日作为第
36
个全国爱牙日,强调了口腔健康的重要性,而牙膏作为日常清洁口腔的必需品,其选择变得尤为重要。
然而,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牙膏产品,尤其是那些宣称具有特殊功效的“抗幽牙膏”,真的靠谱吗?
近年来,牙膏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产品种类超过百种,从美白、防龋齿到抗过敏,各种卖点应有尽有。更有甚者,部分产品以牙膏之名,行医疗之实,声称能够防治幽门螺杆菌等口腔及肠胃问题。这些诱人的宣传语吸引了大量消费者,但实际效果却往往令人失望,甚至部分产品并非真正的牙膏。
央视新闻的调查记者近日
深入走访了多家实体销售点及线上电商平台,发现市场上充斥着各种标榜美白、防龋、抗过敏等功能的牙膏,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在某些热门的直播平台和电商网站上,部分产品更是肆无忌惮地打出医疗效果的旗号,如声称能治疗口臭、甚至对抗幽门螺杆菌等,其宣传页面详尽铺陈了针对多种牙齿问题的解决方案,营造出一种这些牙膏是口腔健康“万能解药”的错觉,严重误导了消费者的判断。
南京市口腔医院第一门诊部主任医生兰卫东表示,功效牙膏不能替代任何药物和治疗,如果出现牙龈出血、龋齿、牙龈出血等问题需要及时就医。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监管总局早在
2023
年就发布了《牙膏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牙膏不得明示或暗示具有医疗作用。但
目前
仍有不少产品打着牙膏的旗号,在标题、图片及详情页中暗示可治疗多种疾病,如“牙龈萎缩”、“牙齿松动”、“牙周炎”乃至“幽门螺杆菌感染”。这些产品的销量惊人,部分甚至达到了数百万单,但实际效果却难以保证。
更令人惊讶的是,当记者购买并收到这些所谓“牙膏”时,却发现包装上赫然写着“牙齿洁离剂”、“口腔抑菌膏”等字样,且多为“消字号”或“械字号”产品,而非普通牙膏应有的“妆字号”。这些产品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口腔清洁,但并不能替代牙膏的常规使用,更不具备治疗疾病的功效。
对此,有医生称:“幽门螺杆菌普遍被认为是一种与肠胃疾病高度关联的病菌,目前的治疗方法是使用一种抑酸药和三种抗生素,基本不会用到类似‘牙齿洁离剂’这样的产品。”
据了解,幽门螺旋杆菌在人体内主要定植在胃内,而牙膏作用于口腔,即使有抑制或杀灭作用,也不能对胃内的幽门螺旋杆菌发挥作用。而牙齿洁离剂是通过化学反应清洁牙表面的污垢和细菌,使用频率应该在两到三周一次。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的调查也证实上述观点
。他们发现市场上存在大量非牙膏产品以牙膏名义销售的现象,严重误导了消费者。同时,他们还对随机采样的
40
批次牙膏产品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发现部分产品存在摩擦剂过硬、氟化物含量不足及防腐剂超标等问题,可能对消费者的口腔健康造成损害。
面对市场上纷繁多样的牙膏产品,尤其是那些打着“抗幽”旗号的牙膏,消费者应当秉持理性消费的原则,切忌盲目跟风。
建议消费者采用以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