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元宵节)﹑中元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灯
谜
人民币一大摞
(打一字)
知道答案的朋友,请文章下的留言区留言
俗话说“年三十的烟火,正月十五的灯。”下面咱们就一起在纪念币上“闹”一把元宵。
为纪念这个民俗节日,中国人民银行于2003年12月22日发行了2004中国民俗——元宵节彩色金银纪念币。该套纪念币共2枚,其中金币1枚,银币1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1/3盎司金币发行20000枚,1盎司银币发行60000枚。
这套元宵节彩色金银币均为精制币是民俗系列金银纪念币的延续和发展,与前三组民俗系列本色币(中秋节、端午节、春节)不同的是,第一次以彩色金银纪念币的形式发行。
元宵节彩色金银币正面图案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与中国民间剪纸造型,并刊有国名和年号。剪纸艺术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首次出现在纪念币上;背面图案均为儿童闹花灯图与中国传统建筑。
纪念币设计独特,制作考究,色彩绚丽,美轮美奂。活泼可爱的“阿福”兴高采烈,高举灯笼,蹦蹦跳跳,生动逼真,一幅动态的画面跃然币上,让人不禁想起自己难忘、有趣的童年时代。阿福的鞋、帽、衣、裤、手链无不透漏出喜庆吉祥的浓厚氛围。彩色移印显现一孩童,头戴虎头帽、身着民族袄、佩个小肚兜、脚瞪绣花鞋,一双带着铃铛镯子的小手高举花灯,正兴高采烈闹元宵。其形象生动、情态逼真,观之如身临其境。正如元好问在《京都元夕》中所述:“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元宵节金银币是吉祥、是吉利、是祝福,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寓意深刻。中国传统建筑历历在目,金碧辉煌的墙体浮雕突出表现了中华民族兴旺发达,蒸蒸日上。中国民间艺术剪纸造型首次搬上金银纪念币这个广阔的历史舞台,线条纹理刻画细腻,美观大方,突出体现出龙腾虎跃,年年有余兴旺发达的社会景象。
图案采用平面重叠铺陈的剪纸手法,以均匀对称满幅铺排的纹样衬托国徽的庄严;象征喜庆的戏珠式中国民间剪纸造型,极富民族特色和强烈感染力,也营造出热闹的节日氛围。
元宵节讲究的是走出家门普天同乐,是各民俗节日中以“闹”为核心内容的传统佳节,传承了两千多年的“闹”元宵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狂欢节”。
“正月里来闹花灯”——正月十五是以施放花炮、烟火、张灯、观灯、赏灯为主的祈福活动,固又称为“灯节”。币面上的花灯恰到好处地叠加在一轮满月上,表现出元宵灯会“灯与月相映、月与灯同辉”的意境。
圆月当空普照下是中国园林——花灯高悬、楼台飞檐。整个画面动静结合,充满温馨、诗情画意的生活情趣,构思别致。
元宵节彩色金银纪念币设计精妙,体现了浓浓的民俗风情,蕴涵深厚文化底蕴。既有前瞻性,有又大众性,更具民族性。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元宵节彩色金银纪念币在4枚民俗系列币中独树一帜,独具一格,独为一品,缺一不可。它象征着华夏同庆、欢乐祥和,体现了中华民族浓浓的民俗风情,是值得收藏的精品,是馈赠亲友的珍品,一旦拥有,夕夕观灯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