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又一部期待已久的大片,出资源了!
开场几分钟,就无比抓人——
开城工业区,韩朝边境。
这天,厂房区一扫往日的冷清,简直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就这四个,其他成语本人一概不会)。
在欢迎的队伍里,年轻貌美的女工们都暗暗攒着劲,想挤到最前排,唔……难道来了男神?
不,是比男神还大、还重很多倍的!
大将军本人!
国际政坛的奇男子,
金正恩
。
字幕来源:TSKS韩剧社
只见他走下专车,微笑挥手,宝相威仪。
迷妹们的尖叫更热烈了!
然后……BOOM!!!
不是礼花,是从天而降的导弹。
再然后,“世界上最稳定的国家”
朝鲜,政变了
。
不是洋葱新闻。
这超级惊天的脑洞,是
开年第一部韩国好片
带来的——
《铁雨》
강철비
别以为本片又是美国人恶趣味,类似之前的喜剧《刺杀金正恩》。
这恰恰是一部正剧,用一个惊天假设,展开了关于朝韩两国命运的假想故事。
即使你对国际政治不感冒也别走。
Sir已经看完,有结论——
观影快感的量级,丝毫不亚于《勇敢夺命岛》或《真实的谎言》
(比喻并不恰当,因为影片类型差异,你就感受一下)。
铁雨
,是海报上两位男主的名字。
穿军服的是严铁雨(郑雨盛 饰),北朝鲜特工(后文称“北铁雨”)。
公务员装扮的是郭哲宇(郭度沅 饰),青瓦台国家安全部秘书专员(称“南铁雨”)。
(韩语中,“哲宇”音同“铁雨”)
本来,隔着北纬38°的军界线(以下俗称“三八线”),生活在两个主义下的铁雨,一辈子也碰不着面。
可这场政变,把两人扯到一起了。
“朝鲜1号”遇袭后,国内极度危险,北铁雨铤而走险,护送重伤的金正恩过了三八线。
救治“1号”的诊所大夫,恰巧就是南铁雨的老婆。
此时的小诊所外,半岛局势风起云涌。
遇刺消息曝光,北朝鲜称美帝亡我之心未死,借机宣战;南韩听说北方老乡要动用核武器,第一时间给美国爸爸打call,求做主。
两位铁雨开始也互相不吊,你看我穷又土,我看你胖又坏。
但随着局势日渐紧张,他们共同发现一个简单事实:
为了南北人民的共同命运,核弹,不能爆!
而只要“朝鲜1号”活着,南北方沟通就能走向正常化,核战就打不起来。
按照你的约定 请救活委员长同志
你能想象吗——
“全宇宙第一名将”流落韩国,沦为人质?
躺在手术台上,还被误以为是孕妇?
放心,这小小的笑料绝不是为了激化矛盾。
前面说了,这不是什么荒腔走板的脑洞片,毕竟导演、编剧是:
杨宇硕
。
杨导什么人?有人不熟,也有人很熟。
不熟,可能因为他此前只拍过一部电影;
很熟,因为他仅靠这一部电影,就引发了爆炸性的现实话题——
他自编自导的处女作,《辩护人》(2013年)。
片中他借人物之口问:
在一个无法、甚至恶法的国度,律师何为?法律何为?国家何为?
而当年这部片上映后,确实
改变了国家
——
让一起政治事件中沉冤33年的旧案,二审改判无罪。
《铁雨》是他第二部作品。
对这样一位关心国计民生的导演,不让他拍“南北”的故事,怎么可能。
剧情涉及半岛局势,处处体现了
杨氏的全局视角:
这片土地上不仅有朝韩,还有中国、美国甚至日本的身影。
朝鲜高官给北铁雨交代死亡任务,抚恤金是一卷厚厚的人民币。
核弹发射前,政变首脑专门致电北京,感激中国长达几十年的援助。
可见中国、朝鲜政局捆绑之深。
南铁雨和美国CIA碰头,是在一辆印着美式汉堡广告的车里。
美情报局的车在首尔街头招摇过市,却和点缀圣诞树的商业广场、路边星巴克咖啡厅、巨大的英文广告牌一样,特别和谐、融入。
美国影响力在韩国扎根之深,同样不言而喻。
此外,为了平稳局势,中国与韩国也会低调地互通信息;
而美国则持续强势,负责韩国事务的美国高官,会直接出现在青瓦台总统最高会议的大屏幕上。
不多扯政治了,Sir也不是专业人士。
总之核战当前,中美都很谨慎。日本人也小心翼翼刺探局势,只有俄罗斯是零存在感……
虽然只是电影,但导演用一场核危机,让现实里的东北亚各国,角色尽显。
导演杨宇硕不像之前一些韩国片那样,习惯性地喜欢“黑对面”。
黑对面左、穷,没人权、素质低……而是试图拉起同胞的手,一起应对半岛棋局:
在他眼中,中美才是对弈双方,无论南北都只是筹码。
同时电影也假想了出路——只有南北团结、共享核弹,才是维和的唯一办法。
这个方案是不是有点天真咱不聊,但能令我们同样触动的是:
有“同胞”与“和平”的关键词在先,导演开始
由小及大,处处唤醒对同族血脉的认同。
片名《铁雨》。
它同时又是
一南一北,两个年轻人共同的名字。
光靠冥冥中的巧合当然不够,接着导演又在支线里,放入生活化的温情细节,比如:
食物
。
片中出现了三种食物,北铁雨被囚禁,南铁雨开始带给他的是……
汉堡包、薯条、番茄酱
。
北铁雨没吃,南铁雨调侃说:“你听说过汉堡么,你们是不是叫它肉片面包?”
接着一场外出戏,两人开车经过某美食一条街,看见招牌上全写着“
部队火锅
”。
北铁雨:这么多部队食堂,韩国真的在准备反攻啊。
南铁雨:这些不是部队食堂,是
你爸的叔叔和我爸的叔叔,打仗时兴起的一种料理……用美国部队支援的剩菜做的
。
北铁雨:果然是美国帮忙组建的部队。
南铁雨:哎,不说了,不说了。
南铁雨发觉到了意识形态的对立,主动休止了话题。
最后一站,他们停在
边界线上
一家小店,注意,这个地点选得很微妙,店名也微妙:
思乡拌面
。
老板娘是一名脱北者,店里卖最简单的泡菜、拌面。
从典型的美式快餐,到改良的韩式美食,到双方都熟悉的传统民族食物……
无意识地,两人都步入了共同熟悉的民族痕迹中。
再看下面这段吃面戏,一段突破歧视与偏见的表演:
北铁雨小动作多,尤其是
护食
。
护食,本是小孩子的专属动作,因为他们不懂分享。
成年人护食,却因为经历了太久的食物匮乏。
郭度沅没有戳破,他不动声色,演出了一种
温度
。
看见北边的兄弟一口气干掉了三大碗,他吃惊,也有点忍俊不禁,调侃说“很能吃嘛”。
接着又担心对方敏感,开始不好意思地剔牙,试图掩饰这个小玩笑。
几碗面,让两个铁雨搁下了意识之争,于最简单的元素中,找到了血脉根源。
从此刻开始,对立转化,南铁雨解开了手铐,北铁雨也放下了心防。
(插一嘴表扬一下两位演员:饰演北铁雨的郑雨盛一洗面瘫之嫌,而郭度沅在《哭声》之后难得寻回放松的状态,果然还是暖大叔最适合他。)
Sir前面说,观影感受同样也可以用“铁雨”两字来形容——
过瘾,它凸显了快准狠的硬派气质。
不仅是主角。赵宇镇在片中扮演的配角,一个朝鲜冷血特工,可能贡献了近年来最带劲的动作戏。
你印象里的特工什么样?
能打能杀?太俗。看看导演杨宇硕,如何展示特工的“专业”——
打斗中,血液飙进气管,一般人会很快窒息死亡。
只有顶级特工才知道这么自救:
手术刀截取一小段塑料管,割破喉咙,强行插入喉管的破口。
重新通氧。
前后不到五秒的小动作,反映出背后精细的专业训练。
后来再出场,赵宇镇全程只能发出“嘶嘶”声,仍然令人惧怕。
最后任务失败,他想都不想就迅速自杀,干净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