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对孙悟空有一个评论:“《西游记》每到弄不来时,便是南海观音救了。”语气中的不以为然,隔着三百多年的时空,我们依然感受得到。
在很多时候,悟空自己明明可以“弄得来”,他也会去找观世音或其他大神。这是更高级的智慧。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如果只是一味索取,当然不好,但万事不求人,也并不是很好。在很多时候,放下身段求助他人,接受对方的施与,甚至主动向对方索取,是一种更高级的施与。
在悟空最早的性格词典里,是找不到“求助”这个词的。自从他学成大道离开了菩提祖师后,指导悟空的行为准则就是“强者为尊”。即使缺少什么,都是以实力为基础的索要。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到东海龙宫索要兵器。
悟空的性格开始发生变化,是从他被镇压在五行山下,经过了五百年的反思之后。他在如来那里吃了大亏,这个大亏告诉悟空,他并非如自己想象的那样天下无敌。这样,他“强者为尊”的处世哲学就执行不下去了。在悟空的观念中,就有了“服软”这个概念。
等到真的走上护送唐僧取经的西行之路,经历了众多的妖魔、明白了“强中自有强中手”的道理之后,悟空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更是有了很大改变。后来遇到事情向别人求助,也就非常正常了。
不过,悟空的求助于人,又不可以一概而论。有些情况出于无计可施的无奈,比如,在通天河遇到的灵感大王,以及凤仙郡的大旱。当然,悟空的成熟不仅表现在他已经懂得不必所有问题都自己一个人扛,也表现在他求人之后的种种行为。
通天河上,当观音菩萨把灵感大王降服之后,悟空请观音菩萨立在空中,好让陈家庄百姓都来一睹菩萨金面,一则留恩,二来说此收妖之事,好教凡人悉心供养。菩萨答应了。又如,当风云雷雨四部奉玉帝之命到凤仙郡降雨之后,悟空没有放众位神仙马上返回天宫,而是让他们拨开云雾,各现真身,大约半个时辰之后才放他们回去。
悟空为什么让观音菩萨、风云雷雨四部众神留在空中?原因很简单,一是给足这些前来帮忙的神灵们面子;二来他是让凡人们把这些神灵画下来,供奉在家中,四时祭祀。悟空对这些神佛菩萨是有所报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