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古史
本公眾號專注收集、整理并發佈中國中古史領域相關學術資訊,以期達到交流的作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刀法研究所  ·  认养一头牛十年复盘,从0到50亿背后的3条思考 ·  14 小时前  
51HR派  ·  2025年,岗位的抗风险逻辑,变了 ·  20 小时前  
51HR派  ·  有人年龄已经360岁了,你信吗? ·  20 小时前  
东方网络传媒公司  ·  【今日招聘】最近有想找工作的吗?东方招聘频道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古史

葛兆光《形似神異:什麼是中日傳統政治文化的結構性差異》出版

中古史  · 公众号  ·  · 2024-10-03 21:16

正文

新书资讯|葛兆光著《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鸣沙 2024年08月21日 12:30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葛兆光

平装·204页·11.2万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4年8月出版


后    记

这本小书,算是我2020年在东京大学担任特任教授期间的读书报告。


那一年,到达东京不到一个月,便遭逢新冠肆虐。一开始,还可以在研究室、图书馆、食堂、住处四点一线行走,渐渐地,东京大学的图书馆不开了,食堂也关门了,连本部栋2号楼我的研究室,也被劝告尽量少去。于是,大多数的时间里,我都只好待在那个位于汤岛神社之下、“学问之道”尽头的住处读书。那八个月里,我决心少看过去常看的日本中国学著作,而主要阅读日本学者有关日本史的论著。这是因为,我越来越感觉到,在问题意识、学术关切和叙述方式各方面,其实我们做中国本国史的人,更接近日本做日本本国史的学者,阅读日本史的各种论著,也许能得到更多共鸣和启迪。特别是,如果能把两国历史相互参验,或许更能感受到研究本国史时彼此心情、问题和路径的异同。当然,我毕竟是中国学者,读日本史的论著,心里想的仍是中国史的问题,所以那些日本史论著,就成为日后我在亚洲史背景中重新理解中国史的资源。


2020年9月回国后,我就把我的所读所思所想,写成这样一篇论文《什么是传统中日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这里我先要感谢《清华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慷慨地一次性发表了这篇近七万字的长文,这在国内刊物中是不多见的。我也要感谢日本的辻康吾先生、永田小绘女士和新井孝重教授,他们在我这篇长文发表之后,很快就把它翻译成日文,把中国学者的中日传统政治文化比较观介绍给日本读书界。我也要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郑庆寰先生,在他的鼓励下,我把这篇长文加上阅读日本史论著的几篇短札编成附录,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本小书。最后,我也要谢谢石岩女士,感谢她能看中这本书,愿意为这本小书做编辑。

葛兆光

2023年11月1日于上海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葛兆光 著

平装·204页·11.2万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4年8月出版


内容简介

有些政治文化的传统,表面上未必会在当时直接改变历史走向,不过,它就像基因一样,终究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历史之中,给后来试图改变现状的人很多暗示,甚至直接影响了历史的选择。

本书从三个角度讨论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上篇《皇权与革命》从历史上中国不断“改朝换代”与日本所谓“万世一系”,来分析传统中日政治权力合法性来源与政治权力结构上的差异;中篇《郡县与封建》指出传统中国与日本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差异;下篇《王权与神佛》讨论了中日两国在政教关系上的不同。


作者简介

葛兆光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与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


目录

引言 “同中求异”:寻找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差异及其影响/001


上篇 皇权与革命:政治权力的合法性/006

一 皇帝和天皇:“天无二日”还是“共享天下”/011

二 忠诚与叛逆:政治伦理的绝对与相对/023

三 革命与改良:“改朝换代”还是“咸与维新”/033

四 “革命”还是“放伐”:一个初步讨论/043

中篇 郡县与封建:国家形态与社会结构/048

一 成为 律令制 国家了吗?——日本的双重体制与重层结构/053

二 皇权下县:中国的 郡县制 与科举制/070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