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别急着开骂,如果你正身处楼市中,请先静下来看看这篇文章。
深圳,大概是房子话题讨论密度最高的城市。
曾看到有人吐槽,怎么微博同城打开老看到房地产博主。
就我所在的行业,大大小小的自媒体号早就超过了100+。
而深圳网红盘的公众号,阅读量足以让博主们化身柠檬精。
热情的深圳买房人,可以把一篇销售方案的阅读量刷到10万+。
如果你在深圳的餐厅吃饭、咖啡厅下午茶、厕所排队,总能听到“征信查了没”“资料交了没”“有没有打新群”。
别怀疑,又有一个网红盘要开盘了。
以至于朋友问“深圳特产是什么”,
我差点脱口而出——房子。
这种燥热的市场气氛,更像是
“暴涨时代”PTSD
。
在深圳,买的房子涨幅没有三五倍,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买了房。
这是我一位福田业主朋友的真实心理写照。
明明当时是奔着地段和自住,综合下来的最优选择。但同期看的南山宝安房子,涨幅一度远超福田。
“
住得快乐,没有涨价来得快乐。
”她痛心疾首。
对此,买在罗湖、盐田、龙岗的朋友骂骂咧咧退出群聊。
买过房的,大可以说他们是凡尔赛。
还未上车的这一群人,却是被市场真实血淋淋地教育过。
他们亲身经历了最焦虑的阶段,然而“买到就赚”的时代已远去。
只是残留的余温却撩拨着他们,企图按图索骥,沿用过往的套路或观念,重新找到财富密码。
深圳买房客,当然不是炒房客。
我相信,绝大多数买房人都有真实的居住需求。
但他们却是
被“炒房”观念洗脑得最严重的群体
。
买房要有牺牲精神,深圳人更愿意牺牲了居住换取涨幅。
“
能不能住不重要,能不能涨才重要
。”
殊不知,这种观念催生了太多无谓的牺牲。
►
跟风
“
打新
”
的代价,未必你承受得了
以前说打新,只会想到股市。
如今说打新,俨然成了深圳人楼市里新的“财富密码”。
深圳人的效率和包容,在这场跟风运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售楼处样板间都没有,销售爱答不理?这都不算事。
闭着眼睛买房,说的就是深圳打新人。
“
XX盘销售,是我微信置顶+强提醒的第一个人。
”
打新大半年,朋友小Z俨然成了网红盘专家,宝中南山前海西丽热盘了若指掌。
但总差了那么点运气,兜里有600多万首付,依然没买到房。
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深圳最多人摇号的楼盘,诞生于去年网红光明新区,8998人,中签率4.34%。
后来热盘中签比例被官方控制在10%,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买中概率更高了,而是你连摇号的门槛都挤不进去。
争抢着做分母,消耗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机会成本。
未来深圳热门新盘,大概率都会同期入市,而你只能选一个。
如今的积分规则下,除非你是无房无贷清清白白的深圳老刚需,否则入围网红盘的概率堪比中彩票。
如果你就盯着最火的那个,陪跑的同时也丧失了更多选择的机会。
得益于“出地面就能卖”的政策,深圳大多网红盘交房时间都在3年以上。
自住的还好,留出3年房租+房贷,咬咬牙也能顶住。
只不过被困在限价和成本里的房企,难免会做减法。
没有样板间,甚至没有户型图,打完新维权的案例不是没有。
投资的话,这笔账可没那么漂亮了。
住宅3年限售的政策,倘若深圳再抄杭州成都作业,来个热点楼盘限售5年,那这“战线”就得拉长8年!
当下的调控趋势,是砍掉投资客的杠杆,挤掉房地产金融泡沫,你的现金流还能顶得住?
►
迷信片区论,你大概率会买到不会住的房子
地段地段还是地段,这条房地产铁律依然适用。
在深圳,片区鄙视链是西部>中部>东部。
看大规划,向西走没错,它能保证你未来换房时选择面更广。
但真的所有人都适合西部吗?
观察深圳近一年的调控趋势,换房群体已被锤得体无完肤。
新盘积分靠后纯陪跑,二手房首付成本蹭蹭往上涨。
置换成本太高了,尽可能一步到位是大势所趋。
也就是说,
如今买房不能只做单纯的片区选择题。
对应你真实的居住需求,比如家庭结构、工作行业、生活习惯综合选择。
如果要给一个小建议,那我希望你先认真考虑未来的职业方向。
你的职业,暗示了买房范围。
举个例子,假如你从事生物医药科技行业,那买西部就不会有幸福感。因为这类产业未来发展规划重点都在东部,比如坪山、坝光,你工作范围离不开这些区域。
毕竟绝大部分打工人,都是在行业以及行业周边游走的。
(如果大家感兴趣,后续我会详细写篇文章分析各行业的买房范围)
买个不会住的房子,或住起来没有幸福感的房子,毫无意义。
看房时想想自己的生活状态和节奏,感受住进去幸福感和效率能否得到提升。
如果是,那么恭喜你选对了。
►
刚需
谈投资,盲目上车,就离谱
盲目上车,往往比没上车更可怕。
我曾“痛骂”过一位迟迟没买房的朋友,原因是他某天向我咨询“XX公寓能不能投资”。
哪怕被骂,我也要很真诚地说一句。
如果你连住的房子都没有,请把手上的钱买套住宅。
整天钻研哪里的房子赚钱,公寓能不能投资,真的离谱。
公寓没有“毒”,但能不能买,是分群体的。
对于没有名额,手上有钱想做资产配置的群体,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公寓,倒也不算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