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V创始人David Patterson教授
“2016年,我的导师告诉我们‘要去做有影响力的事情’。当时我就觉得应该自己去创业,回到专业本行做处理器。”
定下创业目标,谭章熹迅速着手准备。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他时常回国奔走,几乎访遍了国内一、二线大城市。经过深思熟虑,谭章熹最终选定深圳作为自己发展事业的目的地。
“国内半导体产业有着巨大的成长空间,是前景广阔的朝阳行业。”谭章熹说,现在回头来看,来深圳发展事业十分正确,深圳是一座年轻并且充满活力的城市,这里不仅有浓厚的创业文化,更重要的是,
深圳把产业基础、金融资本、人才资源紧密整合在一起,这些都是半导体企业成长壮大必不可少的要素。
“RISC-V就是基础架构,所有应用于各个不同领域的芯片都可以基于像RISC-V这样的基础架构设计出来。由于该架构开源的特点,能够大幅降低芯片设计的周期和成本,帮助企业减少昂贵的授权费支出。RISC-V与AI的结合也是当前科技领域的重要趋势。” 谭章熹说。
芯片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性能水平每两年就会翻一番,这也就意味着创新的脚步不能停歇,必须一直向前。因此,谭章熹给研发团队定下目标:每年都要进行一次技术更新,做出性能更优的芯片。
就在刚刚过去不久的春节,谭章熹和研发工程师们依然全力扑在技术攻关上。除夕当天,他们吃完年夜饭就匆匆赶回实验室,一直到大年初一凌晨一点才完成调试工作。
“在半导体行业做硬件很辛苦,做原创性技术更是要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闯出一条路来。中国企业想要奋起直追,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他说。
除了兼顾创新创业,谭章熹还有另一个身份,他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担任兼职教授,带领学生们做RISC-V有关的课题研究。
谭章熹说,为了平衡好企业和高校两件事,他每天只睡4个小时,并且乐在其中。
“我不觉得同时做两件事是一个负担,这样做是为了加速培养国内半导体人才。
企业经营一般更注重3年内的短期收益,而落地一个新想法却是一项长期工程,希望通过推动产学研融合模式促进国内半导体技术发展。
”
对于未来
谭章熹满怀信心
“深圳是追梦圆梦的好地方,
干事创业要有理想、
有激情、不惜力,
瞄准目标付诸努力,
一定会收获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