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疯人Lau此文源乎于是,发乎于心,经其同意,转载于此。
小编注:取证与hack的不同在于,严谨规范。“
匠
”与“
客
”的区别,您读懂了吗?
一、某案涉及的电子数据鉴定文书存在较多瑕疵
电子数据鉴定业务发展不过几年,其实并不特别成熟,加之电子数据鉴定场景多样化,相关法规、标准、技术规范也在不断完善中,一份电子数据鉴定文书出现一些瑕疵在所难免,只要不是实质性的错误,都是可以接受的。
近期某机构出具的刑事案件的电子数据鉴定文书还是刷新了疯人Lau三观,让疯人颇为感慨,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份鉴定文书。
二、主要问题摘录
问题一:检材编号问题
该份鉴定文书中对检材进行了描述,记录了检材(电脑)的名称、PN号、SN号、性状、封装情况等,但并未对检材电脑或者该电脑的硬盘进行编号。可是在检验过程中,直接描述将编号为XXXX的检材……。当然这只是一个小瑕疵,可能是在鉴定文书编辑的时候,忘记在检材描述中声明对检材进行编号。
问题二:委托鉴定要求与鉴定过程、鉴定结论不符
该份鉴定文书明确了检材只有一台电脑,鉴定的委托要求是提取电脑硬盘中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而在鉴定过程中,当完成对电脑硬盘的数据提取后,又有如下描述:“通过互联网登陆嫌疑人邮箱,从收件箱中……”,做了对嫌疑人邮箱邮件的提取固定。而在鉴定结论中不但有提取到的检材硬盘中的数据,还有嫌疑人邮箱中提取的数据。委托鉴定要求与鉴定过程、鉴定结论不符。
在鉴定中,参杂了勘验的操作,可以说是一个低级失误。
问题三:鉴定过程描述技术细节存在歧义
该鉴定中对检材制作复制件并进行完整性校验时这样描述:“用XXX取证软件对检材硬盘进行MD5校验,得到校验值为0123456789ABCDEF(32位十六进制数);用XXX取证软件对检材制作镜像文件,生成镜像文件001.E01,进行数据保全,对001.E01进行MD5校验,校验值为0123456789ABCDEF(32位十六进制数),与检材MD5校验值相同。”这样表述明显是有歧义的:可以理解为镜像文件001.E01释放后其对应的磁盘MD5校验值为0123456789ABCDEF(32位十六进制数),这么理解,该鉴定文书表述就是正确的;但亦可理解为一个检材磁盘对应的001.E01镜像文件的MD5校验值为0123456789ABCDEF(32位十六进制数),那这就是明显错误的,因为一个磁盘的MD5校验值与其对应的E01镜像文件的MD5校验值不可能一样,一样的话,反而说明了镜像文件与检材硬盘内容不一样了!或许在鉴定文书中表述成使用XXX取证软件加载镜像文件001.E01,释放后其对应的磁盘校验值为0123456789ABCDEF(32位十六进制数)才更为准确。
鉴定文书中的歧义性描述,也是要注意避免的。
问题四:使用已声明废止的鉴定方法
该鉴定文书描述使用方法部分写明鉴定过程所有操作均是按照《电子物证数据恢复检验技术规范》(GA/T 826-2009)、《电子物证数据搜索检验技术规范》(GA/T 825-2009)的方法开展,可以确保结果的规范性、准确性。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看看问题在哪儿。
该份鉴定文书的出具时间是2018年,而公安部公报(2015年第4期)中发布了“公安部关于废止12项公共安全行业标准的公告”,其中明确声明废止GA/T 825-2009 《电子物证数据搜索检验技术规范》,GA/T 826-2009 《电子物证数据恢复检验技术规范》,GA/T827-2009 《电子物证文件一致性检验技术规范》这三个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也就是说该电子数据鉴定过程使用了已废止的行业标准。这明显是存在问题的,而且可以说是重大问题。
其实这一条是附送给广大律师朋友的。
问题五:鉴定过程描述混乱
该鉴定文书记录鉴定过程,当制作完镜像后,用XXX取证软件工具对
检材
镜像文件001.E01进行检验,恢复删除文件多少多少个,可是下一步的描述又是使用XXX取证软件工具对
硬盘
内容进行搜索,检出与案件有关的文件多少多少个。疯人想不通,究竟操作对象是
检材硬盘的镜像
还是
检材的硬盘
。对鉴定文书审核的时候,这种问题发现不了吗?不过,这可以理解为瑕疵,只不过编辑文书的时候太不仔细了。
问题六:电子数据鉴定提取结果没有进行校验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