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源于
“人心的欲望”
为什么会发生金融危机呢?
金融界利用金融工程学技术,创造了新的金融产品并获得急速发展。而引领金融界的,是我们人类的欲望。
如果做汽车,或者像京瓷那样做电子仪器的话,势必要付出辛苦的努力,不脚踏实地地拼搏是不行的。
搞金融却不用如此辛苦,只是在桌子上敲一敲电脑键盘就能动用数兆日元的钱,可以一夜暴富。所以,很多日本的年轻人都渴望进这样的金融界工作。
以人类的欲望为引擎,资本主义实现了今天的发展。特别是在金融界,以华尔街为中心,运用金融工程学的人们的欲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急速发展。
但是,
我一直都认为如果人任凭欲望驱使做各种事情,那么事情就会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任凭欲望横冲直撞,这才导致了金融危机。也就是说,以人类的欲望为原动力而发展起来的现代金融业界,会因此而告败。
战胜自己
需要强大的意志
一个学生不是很聪明,但非常用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另一个学生很聪明,不用功照样轻松毕业。
后者评论前者说:“那家伙拼命死读书,成绩好有什么了不起,我要是认真起来,他才不是我的对手呢!”
毕业之后踏上社会,看到前者获得成功,后者又用“那家伙学生时代并不怎么样,我可比他强多了”这样的话来贬低同学。
言下之意,自己的能力比成功者更强,更大的成功应该属于他才对。
事情果真如此吗?拼命死读书,意味着少玩乐、少看电视、少追求眼前的快乐,意味着必须战胜自己。
同样,
事业上获得成功,也意味着必须抑制贪图享乐的欲望,全身心投入工作。
战胜自己需要强大的意志。在评价人的能力的时候,应该把意志的强弱考虑进去。意志软弱、屈服于自己的欲望、一味贪图安逸的人,他们的能力应归于低劣。
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获取成功的能力,绝对不仅仅凭借所谓的“智力”。
绝不盲目地期待侥幸,只是一味地努力、再努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向幸运靠近
幸运不会降临到我的身上,抽奖也不会中——可以说这是我的一种“确信”。
从幼时起一直到今天,自己都不是一个受命运眷顾的人,我一直抱有这种奇怪的自信。
但是,从青年时代起,对自己抱着这种“成见”的同时,“正因为如此,所以必须格外努力”的想法,也好像鬼使神差,有人在教导我似的。
绝不盲目地期待侥幸,只是一味地努力、再努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向幸运靠近,这成了我的习性。
事实上,我的青春时代是一个挫折连着一个挫折,无论干什么都不顺利的时代。
首次挫折是在1944年春天,我参加初中升学考试。
当时,我作为顽皮大王也有一种优越感,于是宣告:“我要考鹿儿岛第一的名校——鹿儿岛第一中学!”但是,因为成绩几乎都只有“乙”,而且我还反抗过老师,受过“铁拳制裁”,所以老师就警告我:“像你这样的小子绝对考不上一中。”
果然,我考试失败了。只好先进了一所普通的中学。
昨天还是我手下喽啰的那些小子,还有天敌似的富家子弟,他们都穿着一中的制服神气活现,看到这一幕,我心里难受极了。
那种惨痛的失败感,直到今天我还记忆犹新。
心灵脆弱,病菌也就乘虚而入。
那年年底,从国外回国休假的叔叔携带了虱子,我受到叮咬,发热病倒,后来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肺浸润”,属于肺结核的初期症状。
我的大叔父大叔母都患肺结核死去,还有一位叔父整天吐血,在我家的偏房休养。
不知什么原因,稻盛家系与当时的不治之症肺结核结下了难解之缘。“我也将瘦得皮包骨头而死去吧。”
曾经的顽皮大王也变得意气消沉。可能是求生心切吧,我急迫地读了一本书,书中教给我一句话:“灾难是由自己的心态招致的。”
对照当时,我总是躲避在偏房里躺着的叔父,一心想逃离灾难。我猛然省悟,正是这种软弱的心态才招来了结核病的侵扰。
体力恢复以后,我就把在初中升学考试中所受的屈辱作为动力,专心致志用功学习。后来随着教学改革,1948 年我进入新制高中。
不知从何时起,
“因为我头脑笨,所以要付出加倍于人的努力”这句话成了我的口头禅,我变成了一个热心学习的好学生。
人不能受本能的支配
我们应该用意志的力量抑制本能
人生来就兼具本能和理性两个方面。
要吃要喝,要争要斗,有占有欲,有妒忌心,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命,追求家族繁衍,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
人们往往基于这种本能对事物进行判断,这就与动物没有区别。如果能够对状况进行客观的观察,人就可以做出更好的决定。
抑制本能非常重要,有意识地抑制本能,人的心中才会产生理性可以进入的空隙,人才能进行逻辑思考。问题在于,人在多大程度上能用理性控制自己的行为。
抑制本能并非易事,人缺少本能就无法生存。我并不主张完全排除本能,重要的是:人不能受本能的支配,我们应该用意志的力量抑制本能。
人服从本能是自然的事,所以抑制本能非常困难,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做到的。
我们应当在利己的欲望刚刚冒头的瞬间就察觉到,并为抑制它而有意识地做出努力。
我们必须学会控制本能心,这样会使理性活跃,提高对事物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在经营企业时,动机如果仅仅基于欲望或金钱,那么不管企业一时获得多大的成长,这种成长都无法持续。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这是宇宙中的两大力量发生作用的结果。
前面已经阐述过,宇宙的大原则在于成长发展。宇宙中充满能量,这些能量一刻不停地推动一切事物进化发展。
但实际上,宇宙中还存在着另一种巨大的力量,这就是保持和谐的力量。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如果所有事物都只有成长发展,就会出现太过庞大的事物,使整体的平衡无法维持。
如果事物变得太过庞大,它们就会在保持和谐的这一力量的推动下走向崩溃。这也是宇宙中俨然存在的法则。
例如,地球上最初繁茂的蕨类植物,由于过于繁茂,结果衰退了。恐龙也是一样,它们曾一度遍布整个地球,却由于气候环境的变化而灭绝了。
纵观世界历史,那些盛极一时、不断扩张领土,变得太过庞大的国家和民族,此后或是衰退或是灭亡,这类例子不胜枚举。
急剧膨胀、变得太过庞大的事物,在其成长达至顶峰时,保持和谐的宇宙潮流就一定会让它们走向崩溃和衰退。
然后,这种宇宙潮流会修正轨道,让那些事物回到应有的、规模适当的状态。
不管个人还是企业,凡是遵循成长发展的法则、拼命努力者,自然就能得到发展。所以,拼命努力工作,就能实现大的成长。这一点毫无疑问。
但是,如果忘却谦虚,“欲”令智昏,盲目扩大,那么平衡就会被打破。太过庞大的事物,在宇宙保持和谐的法则下,就会自行崩溃。
不管个人还是企业,一时风生水起,发展惊人,以迅猛势头走上了成功之路,却以某个时间为界,转向衰落之路。
这种情况之所以经常出现,其实就是因为宇宙这一机制在发挥作用。
扩张和成长到了最后就会破灭,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成长的同时,保持和谐就非常重要。
保持和谐,对企业而言,首先就要努力追求员工的幸福。这一点基本实现以后,就要将贡献的对象扩展到客户和供应商,扩展到当地社会,最终竭尽努力,谋求社会整体的幸福。
为此,必不可缺的就是“亲切的关爱之心”,也就是利他的精神。
只要以利他精神为根基,不忘谦虚,不忘和谐,努力成长,那么,宇宙就一定会给予援助,成功和发展就能持续。
【转载须知】
1. 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盛和塾ID:shengheshu2018)
2. 开白请留言或私信获得授权
本文精选了稻盛和夫著作
《斗魂》《心》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特别认真地生活》
(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中的精彩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