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创富一代逐渐步入退休年龄,他们的财富传承将面临怎样的难题?
近日,兴业银行携手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中国财富传承市场发展报告:超越财富承启未来》称,改革开放四十年催生了中国第一批以企业家为主的高净值人群,伴随这批创富一代集中步入退休年龄,中国高净值家庭“财富传承”的需求日渐凸显。
据测算,未来五年,中国步入财富传承期的超高净值客户家庭将增长至22万户,累计拥有超过20万亿元的家庭可投资金融资产,以及可能数倍于此的投资不动产和企业股权。
过去四十年,伴随改革开放带来的时代机遇,中国以企业家为主体的第一批高净值人群诞生。
根据兴业银行与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最新发布的《中国私人银行2017:十年蝶变、十年展望》,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净值家庭数量已超过210万户,拥有54万亿可投资金融资产。未来五年,预计高净值家庭数量将继续以13%的增速持续增长至400万户,拥有超过110万亿的个人金融财富。
中国财富市场是一个典型的“新富”市场,这些创富一代多生于上个世纪50-60年代,80年代末陆续开始下海经商。数据显示,创办企业获利是他们最主要的财富来源,占比约50%,投资获利、工资和福利积累各20%,此外少部分来自于继承父辈财产。
从年龄分布上看,中国高净值人士目前多集中在40-60岁。不过,有意思的是,39岁以下的年轻群体在近年来有增加趋势。
中国创富一代经历了独特的时代变迁,把握改革开放的机遇,从0到1,实现了家庭财富的快速原始积累。这样一个充满变革与机遇的时代,赋予了高净值个人、家庭和企业许多有别与欧美“老钱传承”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财富的快速积累、创一代进入退休及富二代逐步成年、以及政策刺激共同促使财富传承高峰时代的来临,家族财富传承规划被更多高净值家庭提上日程。
根据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家族企业委员会2015年发布的《中国家族企业传承报告》,在抽样的839家家族控股企业中,仅有92家企业基本完成了企业主的更替,而89%的企业仍然处于第一代创始人的管理控制之下。可以预见,未来数年将会是中国高净值人群,特别是第一代民营企业家陆续进入和完成家族企业与财富交接传承的关键时期。如何实现创富、守富、传富的平稳过渡,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已经成为中国高净值家庭最为关切的热点。
据测算,未来五年,中国步入财富传承期的高净值客户家庭(年龄超过50岁且家庭可投资金融资产在3000万以上)将增长至22万户,拥有的总可投资金融资产超过20万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还未包括数倍于此的投资不动产和企业股权。
兴业银行客户调研数据显示,45%的受访者已经或3年内会积极考虑财富传承,其中子女年龄增长(需要开始考虑家产分配)和潜在政策刺激(如遗产税)是两大动因。
与一般的财富管理不同,财富传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复杂的法律、税务和家庭关系安排,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风险隔离、基业永续、家财稳固和个性化传承”四大根本性需求。
从国内可使用的工具来看,高净值客户家庭的财富传承方式主要包括遗嘱、保险、婚姻协议、代持、家族信托等。其中遗嘱、婚姻协议较为常见,代持的情况则相对较少。近年来,高净值客户家庭对保险、家族信托等金融工具的使用需求正在不断增加。
此外,也有不少高净值家庭选择增加海外资产配置,甚至直接移民海外。
一、海外投资及移民
兴业银行与BCG 2016年开展的私人银行客户调研显示,27%的受访者拥有海外资产,这一比例在资产规模超过1亿的超高净值客户中高达55%。而已经布局海外资产的客户中,19%的人已经移民,财富越多移民比例越高。
二、大额保单
很多高净值客户选择购买大额保单,将商业保险视为最为信赖的财富保障的传承方式之一。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是操作简单,子女作为受益人直接拿保险合同约定的理赔资料就可以到保险公司领取保险金,可以避免作为遗产要先偿还债务的问题,同时避免婚姻关系造成的财产混同。
三、家族信托
由于信托在风险隔离、企业传承、财富管理和个性化传承这四大方面的强大功能,从全球来看,已成为家族财富传承规划中应用最广泛的工具。
以美国洛克菲勒家族传承为例,通过完善的顶层规划和信托、基金会等多个工具的灵活运用,洛克菲勒家族历经六代传承,迄今依然是美国最为富有的家族之一,且内部从未引发任何争产风波,成为全球家族传承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