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首家上市险企年报公布,昨日晚间,中国平安公布2016年年报,高增长再次成为关键词。其中,平安寿险成绩尤为亮眼,规模保费同比增长25.3%,新业务规模保费同比增长38.1%。数据背后,也透露出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低利率资产荒背景下,寿险业的出路。
平安人寿持续“高增长”:保费、净利润增速成行业标杆
中国平安最新公布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平安寿险实现规模保费3552.74亿元,同比增长25.3%。观察发现,同2015年及2014年相比,2016年规模保费增速有明显上行趋势。历史数据显示,2014年,平安人寿业务实现规模保费2410.09亿元,同比增长14.7%;2015年,平安人寿实现规模保费2834.95亿元,同比增长17.63%。
由此可见,2014年—2016年,平安人寿以年均近20%的增速增长,在同业中增速居前。
进入2017年,平安人寿高增长态势依旧,保费收入持续加速上行。据此前中国平安保费公告显示,平安人寿今年1-2月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219.93亿元,同比涨近4成,与其他上市险企相比表现亮眼。此外,若以保监会披露的前两月规模保费数据来看,平安人寿今年1-2月的规模保费增速远高于寿险行业规模保费增长平均水平。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前两月平安人寿规模保费达到1433.97亿元,同比增幅达到35.9%,而同期79家寿险公司规模保费总和为1.19万亿元,同比微涨0.4%。
除此之外,在规模保费加速上行的带动下,平安人寿净利润同样呈上升态势。中国平安最新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平安人寿净利润为244.44亿,同比增长18.08%。
再来看看偿付能力充足率,中国平安2016年报数据显示,以“偿二代”标准核算,平安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近两年处于较高水平,2016年、2015年该数据分别为225.9%、219.7%。此外,纵观整个行业,2016年,“偿二代”落地一周年,保监会对72家寿险公司进行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评估,
根据保监会公布结果显示,72家寿险公司中,平安人寿得分最高,达86.06分,较行业平均得分76.35分高出近10分。
“亮眼”成绩从何来?平安人寿两次“飞跃” 多维度全渠道共进
“亮眼”的年报成绩背后,高增长原因何在?梳理2016年平安人寿全年“动作”发现,这一年,平安人寿实现两大“飞跃”,
一是深度“触网”布局全渠道,二是引入“健康管理”破解寿险业最大痛点。
先来看看平安人寿保费规模增长源自何处。此前,有券商研报分析认为,保费规模上行源于保险代理人的高增长。根据保监会披露数据,截至2016年底,保险营销员达657.28万人,较年初增加185.99万人。中国平安最新出炉的2016年报显示,平安人寿营销员规模超过110万,较年初增长27.7%。或许正是在这110万营销员的推动下,平安人寿的优势进一步深化。
中保协日前披露数据显示,2016年保费收入来自经营电销业务的32家人身险公司,前5家公司占据了市场76%的份额,其中平安一家公司市场份额高达42%,市场集中度较高。从具体电销规模保费金额来看,平安人寿也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2016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平安人寿电销渠道实现规模保费168.68亿元,同比增长29.8%,市场份额稳居行业第一。
另一方面,平安人寿旗下的网销平台也在助力公司业务人员销售业绩突飞猛进。据了解,平安人寿依托用户数量突破1亿的金管家App平台,通过任意门、H5等技术实现对外部资源的便捷接入,以大数据挖掘销售线索,助力队伍销售展业,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帮助业务员更好的进行客户开拓及经营,实现全渠道触达和经营客户。
依托金管家App平台,平安人寿充分释放“产品+”力量。数据显示,保险+健康、保险+服务、保险+生活等场景化产品的出现进一步突破公司的经营边界。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打通线上线下渠道助力销售,平安金管家App还承载着直击寿险理赔痛点的重任。从保险金管家App搭建的健康管理平台来看,该平台向客户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形成线上问诊闭环。在产品端方面,平安人寿也推出了保障额度与保户运动目标完成度挂钩的保险产品。
这并非是简单的增值服务,对于被保险人而言,平安人寿所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有利于其更便捷的寻医问诊,激励运动的方式也有助于提升被保险人身体素质水平。而对保险公司而言,健康管理服务则意味着从源头降低出险率,有助于提升产品利润水平。